對中學生而言,寄寓性文章是寫作難度較大的一類文章。
寄寓性文章借助具體形象事物來比喻抽象的哲理、傳達富有感情的人生意義,文章含而不露、耐品耐讀。大千世界,物象萬種;文章的寄寓性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們對事物的認識程度決定的。具體客觀的東西,我們接觸它、熟悉它,心有所思、情有所鐘,探其幽微、悟其秉性,從而寄托某種深刻的哲理。文章一旦有了寄寓性,作品的意象就有了不可多得的深度。挖掘寄寓性文章的寫作,你就會發(fā)現(xiàn):卑微的小生命螞蟻也擁有偉大的精神力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它實現(xiàn)夢想飛上藍天之前,是經(jīng)過了痛苦蛻變,破蛹為蝶的。從以上發(fā)現(xiàn)就能得出“哪一種成功不需要代價,哪一次輝煌不需要痛苦,哪一種飛躍不需要奮斗”的結(jié)論。我的一位學生在文章《避雨》中,寫了自己在一次放學的途中,沒有避雨而回了家,雖然全身被澆透,但是卻得出沒有避雨而經(jīng)歷了一次真正的考驗的故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避雨的人生往往走得更遠、更成功,雨后的彩虹對其來說更有意義;他們希望自己的人生中能夠多幾場雨,無論大雨或是小雨。如果能夠受住雨的洗禮,這也是一種人生的美麗。
筆者在一次以《冬》為話題的作文訓練中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的習作只作一般描寫,沒抓住事物特征。其中無所寄寓的文章占大多數(shù);描寫較生動,有一定事物特征,寄寓性不深的占一小部分;角度小而新、寄寓性較深的只有幾篇,這幾篇文章之所以取勝就是因為文章富于寄寓性。如《母愛里沒有冬季》,寫出了雖然冬季寒冷,卻從母親那里得到溫暖,從而感受到無論頭上是怎樣的天空,“我”都準備迎接任何風暴。又如《冬天的路》,寫了不管冬天多么不好過,路還是要走的;人只要活著,不論外界環(huán)境多少惡劣,我們也要去適應(yīng),用頑強的精神去征服它;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困苦和磨難在什么地方等著我們。再如《冬天的生機》中描寫了一群俊男靚女穿著五彩繽紛的服飾,手持冰淇淋,從而感受到了:冬不是生命的終結(jié),不再是蕭條,不再是冷寂;冬是孕育生命的日子,冬在我們生活中充滿著生機和韻味。
寄寓性文章蘊涵深刻,給人回味、給人啟迪,同學們一旦掌握了寄寓性寫作手法,自己的作文就會被列為上乘、高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