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最早約產(chǎn)生于隋朝煬帝時期的民間,其興起過程與樂府詩基本相同,即與音樂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因而詞的本名叫“曲子詞”“歌詞”“倚聲”等。唐朝,詩人也創(chuàng)作詞。相傳為李白創(chuàng)作的《菩薩蠻》和《憶秦娥》兩首詞,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而中唐時期,白居易、張志和等人開始大量創(chuàng)作;到了晚唐,五代詞掀起了一個波瀾,產(chǎn)生了《花間集》?!痘ㄩg集》這部詞集收錄了以溫庭筠為代表的晚唐五代詞人十八家近五百首詞,內容多描寫閨閣生活,語言講究簡練含蓄,以輕盈婉約、典雅華麗為正宗,形式上多為小令。另外南唐以李璟、李煜父子為首的君臣也善詞作,尤其是李煜對后代的影響較為深遠。到了北宋,柳永突破了花間派的樊籬,獨樹一幟,使用俚俗語言,運用鋪敘手法,開辟了寫長調的道路;而蘇軾則又進一步打破了詞的狹隘傳統(tǒng)觀念,極大地開拓了詞的內容,一掃柔靡纖弱之風,創(chuàng)造了高遠清新的意境,形成了豪邁奔放的詞風;南宋的辛棄疾則繼承蘇軾的革新精神,發(fā)揚光大了豪放風格,成為豪放詞的集大成者。他的詞深刻地反映了現(xiàn)實,抒寫了強烈的愛國熱情。由于柳永、蘇軾、辛棄疾等人的努力,詞成為兩宋的代表文學樣式。一般認為:唐五代詞精美,北宋詞博大,南宋詞深刻。
隨著詞的發(fā)展,詞不再配樂歌唱,詞牌只是字數(shù)、音韻、聲調和結構的格式。每首詞都有詞牌,兩宋詞牌共一千多個,但常用的只有一百個左右。寫詞就是依照詞牌的格式來填寫,所以寫詞又稱為“填詞”。最初,詞牌就是詞題,如《漁歌子》詠的就是打魚之樂,《浪淘沙》詠的就是浪和沙;后來逐漸發(fā)展到大多數(shù)詞的內容與詞牌除了形式有關外,內容與詞題已毫無關系了。凡是詞牌下注明“本意”字樣的,詞牌就是詞題,不另標題。但大多數(shù)詞都是不用“本意”的,詞牌以外往往還有詞題,在詞牌下用小字標出,如果并成一行寫,則中間加間隔號,如《漁家傲·記夢》(李清照),“漁家傲”是詞牌,“記夢”是詞題,詞題標出詞的基本內容。
詞,又被人稱為“詩余”,但詞與詩,尤其是與近體詩區(qū)別極為明顯:其一,詞是分片的,而詩不分片。絕大多數(shù)詞,一般分段,而以分兩段的居多,稱雙調,如《念奴嬌》《鵲橋仙》《揚州慢》等,也有分三段、四段的,稱三疊、四疊;不分段的單片詞,只有《十六字令》《如夢令》等很少一部分?!耙欢巍币话憬小耙黄?,一片就是一遍,表示音樂已奏過一遍。音樂奏一遍又叫一闋,所以片又叫“闋”。分兩段的詞,通常稱上段為上片或上闋,稱下段為下片或下闋。其二,詞的句式參差不齊,詞的句式從一字句到十字句都有,而近體詩要么是五言要么是七言;正因為如此,詞又被稱為“長短句”。
詞按照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小令在五十八字以內,如《憶江南》《漁歌子》《如夢令》等;中調在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之間,如《漁家傲》《西江月》《青平樂》等;長調在九十一字以上,如《揚州慢》《雨霖鈴》《念奴嬌》《永遇樂》等。
詞,按照表現(xiàn)方法和風格的不同,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古人說:“詞有婉約者,有豪放者。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這就是講兩派的表現(xiàn)方法和風格的不同。對此兩派的不同,《歷代詩余》卷一百十五引俞文豹《吹劍錄》說:東坡在玉堂曰,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睎|坡為之絕倒。這則小故事很形象地說明了婉約派和豪放派的不同風格。具體說來,婉約派和豪放派有以下區(qū)別,其一,選材不同。婉約派多寫兒女閨閣之情、羈旅行役離別之相思,而豪放派則題材廣泛。其二,表達方法不同。婉約派多用含蓄蘊藉的方法曲折表情達意;而豪放派則以鋪陳、直抒為主,同時采用更多的方法。其三,格律不同。婉約派嚴守格律;豪放派則敢于突破,不受束縛。其四,藝術風格不同。婉約派多委婉、綺麗,而豪放派以恢宏、沉郁為主。其五,代表人物不同。婉約派代表詞人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豪放派代表詞人則有蘇軾、辛棄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