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連最普通不過的小板凳都做不好的笨男孩,一個盡提一些莫名其妙問題而遭老師厭棄、同學嘲弄的呆小子,總之,一個木瓜似的傻哥竟成了世界鼎鼎有名的科學家,提出了相對論。不可思議!他是誰?不說,你也清楚。
好奇是發(fā)現(xiàn)的前提。有些人似乎是“站得高,看得遠”,對一切普遍的、耳聞目睹的事物和現(xiàn)象熟視無睹,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不屑一顧。有位哲人說過:“好奇和興趣是發(fā)現(xiàn)的原動力,最普通中或許就孕育著最寶貴的發(fā)現(xiàn)?!鼻刑O果,你一向是豎著從蒂梗處一刀切下,是不是?你是否曾試著攔腰橫切一下,那你就會發(fā)出一聲驚嘆:“啊,星星!好美的圖案!”英國科學家魏格納如果不是好奇地注意了一下世界地圖,他也許永遠不會發(fā)表板塊漂移學說,抑或會晚一點。讓我們永遠保留孩提時那顆好奇心,對周圍一些司空見慣的事情多提些“為什么”吧,也許這些老面孔會像塊大磁鐵一樣深深吸引住你,也許你會更加覺得這世界好奇妙、好精彩、好深邃!
贊嘆是心靈的震撼,是爆發(fā)思維火花的電石。人們都談論靈感、渴望靈感,可是靈感不會憑空而生。靈感是外界事物深深打入你的內心,使你有感而發(fā),進而摩擦出的智慧火花。只有在贊嘆中,你才會體驗到心靈的感應和情感的交匯;只有在贊嘆中,你才會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思鄉(xiāng)之苦;只有在贊嘆中,你才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之情;也只有在贊嘆中,你才會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廣闊視野,才會有“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王者風范。
誠然,好奇不可少,贊嘆亦不可缺,但探究更是我們的生命主題。只有探究,才會使現(xiàn)實更有意義和價值;只有探究,才會使好奇與贊嘆得到深化和升華。面對一縷清新、一份美麗、一枚碩果,空感嘆不行,光羨慕也不行,狂妄自大、抱殘守缺、自暴自棄更不行。把用幻想織成的網拋向生活的海洋,打撈的必然是失望。當然,面對自然與社會,人不可能總是勝者,就像季節(jié)不總是春天一樣。但我們不能因噎而廢食;不能因看到礁石,就厭惡海洋;不能因為死亡,就否定生命。我們要不懈求索。《西廂記》中說:“不會相思,學會相思,就害相思。”我想說:“不會探究,學會探究,必迷探究。”清玄先生也說:“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我要說:“探究過方能靈通?!睂W人家精華,啟自家智慧,讓我們多些“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氣概,相信經過“一番寒徹骨”,必得“梅花撲鼻香”,正如沙漠在耕夫腳下必成綠洲,這就是生命之歌!
人生如趕路,雖說趕路是主要的,但途中的風景你也別錯過,多一些好奇與贊嘆,多一份執(zhí)著與探究,你也許會多一個走向成功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