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事,許多都是“塞翁失馬”,倘若你有福消受,淺嘗一次也無妨。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今人曰:阿貓我所欲也,阿狗亦我所欲也;二者若可得兼,死亦瞑目也。
在品嘗了無數(shù)山珍海味之后,飽享圣宴的人們得出一個真理,世界上最好吃的菜不是火踵魚翅、不是紅燒鮑魚,而是魚燉熊掌。
人各有志
對女人而言,“魚燉熊掌”是自己永葆魅力,能令所有人為之傾心,這其中當然包括自己的心儀對象;對男人來講,這道菜早已不是秘方。電影《怒海爭鋒》中,水手們高舉酒杯時,船長的一句祈禱張揚出所有男人的心聲:“為我們的妻子和情人干杯——但愿他們永不要見面”。
其實“魚燉熊掌”很難成手,無論男人女人通常都做得半生不熟??扇祟惖暮闷嫘呐c探索心理卻使自己愛上了一種與其本人智力完全不符的游戲——尋找“野味”,這一點想必就連伊甸園里那條妖言惑眾的蛇也是始料未及的。
發(fā)乎情,止乎禮
不得不承認“魚燉熊掌”是一道很漂亮的菜,他至少美得哲學(xué)。品嘗過的人在情感方面學(xué)會了許多東西,比如,不自我欺騙,敢于面對自己最無恥的念頭;比如,敢于行動,過后說實話。
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大師往往是“死里逃生”之人,從中品出點東西的“美食家”更是少之又少;而領(lǐng)悟出的那絲感嘆則是精之又精——阿彌托佛,許多東西淺嘗則止!所以,不必逃避自己,也無須面對你不想看見的人。只要小心翼翼地在動態(tài)中維持平衡。如果“魚燉熊掌”能夠平衡一段乏善可陳的婚姻,能夠平衡一個男人失業(yè)的喪志,能夠平衡一個不被愛人所愛的人的缺憾……那么嘗一嘗也許會有“以毒攻毒,起死回生”之效。
但靈丹妙藥也會過期,待到有魚的人在尋找熊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無法圓滿才是真正的人生;有熊掌的人在私下養(yǎng)魚時醒悟到自己同樣的不完美時,世界才會有瞬間的太平。于是開始回歸。于是死心塌地。于是大師們多了。
到那時,萬家燈火昭示著一種平凡的盛況——人們都各歸各主,各做各的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