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狼”,人們聯(lián)想到的定是那貪得無厭的品性和那兇惡猙獰的嘴臉吧!然而北極狼卻是個例外——從外表到內(nèi)心似乎都要比所謂的“惡狼”“美麗”得多呢:它們身披或純白,或灰白,或銀白的漂亮外衣,體態(tài)較我們熟悉的普通“大灰狼,’豐滿,步態(tài)則像狐貍般輕巧、瀟灑,猶如模特在走“貓步”;此外,它們眼神中少了兇惡而多了慈祥和友愛——每當考察隊的直升機飛來北極冰原時,它們便會排著整齊的隊伍安靜地舉頭仰望。面對難得見到的人類,它們充滿了困惑和好奇,但又絕對的友好:它們往往會順從地讓科學家們拍照。
北極狼體高約0.6米,體重達80—100公斤。據(jù)考證,大約在數(shù)千萬年前,一群原本生活在亞洲北部地區(qū)的狼群隨著漂浮的冰塊來到了北極。此后經(jīng)過漫長的生物演變過程,它們的毛色漸漸由深轉(zhuǎn)淺,最后竟然與冰雪渾然一色,而原先的看家本領(lǐng)——挖洞,也由于北極凍土太硬而漸漸退化。
北極狼留給科學家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們別具÷格的號叫。在雪花飛舞的子夜時分,往往是由一頭母狼發(fā)出第一聲長長的叫聲。在它的“領(lǐng)唱”下,散布在周圍的神態(tài)安祥的公狼和幼狼紛紛揚起腦袋引吭高歌起來。北極狼可不像其他地區(qū)狼群的號叫聲那么哀怨凄涼令人毛骨悚然,相反卻如火車汽笛聲或軍樂隊奏出的進行曲那般嘹亮、奔放、悠遠,顯示的是一種戰(zhàn)勝險惡命運的豪邁決心。這時同一族群的公狼、母狼、老狼和幼狼往往會在白皚皚的雪原上整齊排成—長溜兒,情緒激昂地放聲高歌。當然,每頭狼的嗓音各有特色,調(diào)門也各有高低。
有趣的是,和人類通常喜歡和諧的聲響恰恰相反,北極狼狼群似乎很討厭叫出與同伴們相同的調(diào)子,因而每當叫聲顯出些許和諧時,它們便慌慌張張地騷動起來,相互之間似乎在商量著什么,接著似乎又故意作出努力使自己的嗓音走調(diào),直至最后不和諧的“合唱”再度響起??茖W家們對此分析說,狼群之所以對“和聲”如此蔑視,或許是源于自身的生存需要——當狼群以五花八門的音調(diào)“合唱”時,他們不和諧的“歌聲”往往會給鄰近的其他狼群一種‘狙多勢壯,”的錯覺,其言下之意即是:我們可不是任人欺負的“小部落”,你們休想搶奪到我們的食物!此外,周邊的其他猛獸也會被夜空中那一浪高過一浪的混雜的吼聲所震懾,而不敢貿(mào)然侵犯。
北極狼擁有較為固定的“社會”,家庭也較為穩(wěn)定,這自然是為了適應(yīng)北極極端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之需。在食品匱乏的季節(jié),少量的獵物往往由懷孕母狼、幼狼優(yōu)先享受,此后才輪到身強力壯的“戶主”。而一般的公狼則似乎知道自己為群體所做的貢獻不大、地位不高而自覺地‘靠邊站”,盡管同樣在飽受饑腸轆轆帶來的生理痛苦。北極狼的家庭成員之間親情十分濃烈,特別對幼崽,所有的成員不分性別和輩分,都顯得十分慈愛和親熱。一旦有幼崽突患疾病,整個狼群便惶惶不可終日,此時最常見的一幕是:群,狼會一個接一個地用前爪或舌尖撫摩和輕舔病崽的腦袋以示關(guān)懷和問候;至于對上了一些年紀的體弱的老狼,北極狼狼群則又顯出了冷漠無情的另一面:往往在最寒冷的嚴冬降臨之前就將其毫不客氣地驅(qū)逐出群體,讓其自生自滅,目的無非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群體的負擔,以便幼崽能在最嚴酷的季節(jié)里也能有更多的機會獲取較為充足的食物。
北極狼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在狼群中,“戶主”的地位無疑是至高無上的——它可以隨時抬腿撒尿,有權(quán)對‘‘眾妻妾”發(fā)號施令。但一旦遭遇強敵也必須沖鋒在前、視死如歸。如果一頭充當“一家之主’’的公狼在一次戰(zhàn)斗中膽怯得不敢用自己的力量和勇氣來保護妻兒,那么它很可能遭到“家人”的唾棄,此時也正是更為年輕、更為勇猛的其他公狼搶班奪權(quán)的大好時機。換句話說,“戶主”的地位并非絕對不可動搖。其實,每隔一段時間,狼群中總有一頭“崛起”的公狼對“戶主”發(fā)起挑戰(zhàn)。經(jīng)過一番力量和智慧的較量,勝者(往往是‘后起之秀”)便神氣活現(xiàn)地登上寶座,并將原本屬于老“戶主”的“妻妾”統(tǒng)統(tǒng)占為已有。有意思的是,那些母狼似乎也愿意接受這種“改朝換代”而并不對原來的“夫君”留戀不舍。至于作為輸家的原“戶主”一旦承認了失敗,也絕不會賴著不走或糾纏不休,而是大度但又凄涼地夾起尾巴遠走他鄉(xiāng),最后孤獨、悲哀地度過晚年,其命運似乎比一般默默無聞的公狼更為悲慘。
北極地區(qū)冰清雪潔的環(huán)境似乎還培養(yǎng)了北極狼令人費解的“潔癖”。春天地面稀濕,一頭公狼把一只北極野兔逗引出來后便拼命追捕。它倆跑的圈子越來越小,10分鐘后公狼逮住了獵物,而身上卻濺滿了泥漿,差不多快成了一頭“黑狼”啦。此時它卻并不洋洋得意地臥下身子大嚼剛剛到手的美味,相反嘴叼死兔子,揚著腦袋一路小跑來到海灣并跳入水中,待將全身稀泥都洗凈后才躍出水面,抖干身子,開始進食。
不過要是看到北極狼一反常態(tài)地“不修邊幅”,那么這也許意味著它們另有所圖。如,當海灘上出現(xiàn)了一條被沖上岸的大魚,已經(jīng)腐爛并發(fā)出陣陣惡臭,然而狼群卻躺在臭魚的身上打滾,直至全身毛發(fā)都滲透了刺鼻的魚臭。當它們就這樣在一頭頭腦簡單的野牛身邊悄悄埋伏時,野牛還可能對暗藏的敵人渾然不覺,“喔,那不過是一條死魚罷了,可別神經(jīng)過敏!”而正是趁野牛放松警惕之機,狼群便發(fā)起了令敵人致命的進攻!
也許是由于遠離了人類文明,北極狼對前去考察的科學家既不顯出警惕,也不表示敵意,相反倒時不時露出幾分天真的好奇心。當攝影師在狼穴50米遠處架好照相機,準備給毛茸茸的狼崽拍照時,狼群凝望著鏡頭并不停地搖晃著尾巴,顯然感到有趣和高興。過了一會兒,它們似乎對拍照興味索然,于是就一個接一個離開狼窩外出覓食。與此同時,它們卻放心地留下毫無抵抗力的幼崽,居然不留下一頭公狼擔任警戒!警惕性之差真是令人費解。
科學家還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不僅在同一狼群,而且還在不同狼群之間,北極狼都顯示出在世界其他地區(qū)狼群中少見的“和平共處” 的精神,具體表現(xiàn)為不好斗。如果有兩頭從外表來看力量懸殊的北極狼在曠野相遇,在一般情況下,自認為自己體力略為遜色的一方即會‘謙卑”地作出‘讓路,’的姿態(tài),而另一方則會寬容地“高抬貴手”。大多數(shù)北極狼還喜歡社交,,并擁有至少1—2個同性的“知己”,一旦誰遇上了危險或麻煩,“朋友們”多會舍命相幫,而在和平時期,“朋友”之間也常常會通過打鬧、擁抱或分享食物來公開表露友誼和感情。還有個別愛“交際”的北極狼還熱衷于在其他狼群中尋覓自家的“知音”甚至“紅顏知己”。此外,不論在覓食或御敵時,不同年紀、不同等級乃至不同群體的北極狼都不僅會遵循“和為貴”的原則,而且有時還會令人贊嘆地互相支持、互相援助。專家們曾發(fā)現(xiàn)過由兩個不同的狼群合力追捕一群野兔,事成之后又分享獵物的極端例子。專家們認為,這是因為北極的自然條件過于惡劣,由此信奉“活命第一”的北極狼之間的競爭心竟然神奇地變?nèi)趿耍硭斎坏挠杀M可能多的積極、理智的合作行為取而代之。這其中所隱含的哲理,真讓智商大大超過北極狼的人類也回味無窮。
不過這倒并不意味著北極狼之間絕對沒有競爭。相反,為了使自己獲得盡可能多的食物,也有一些北極狼絞盡了腦汁以取得更多的生存優(yōu)勢。換句話說,也許是北極地區(qū)極度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練就”了北極狼的“高智商”,其中的一個典型表現(xiàn)為:即便在同一狼群中,有時相互之間也會動點“小腦筋”??茖W家們證實,比起其他地區(qū)的狼種來,北極狼無疑要聰明得多。專家們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發(fā)現(xiàn),有一頭強壯的北極狼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將一塊野兔肉深深掩藏在一個雪堆里,然而這顯然只是一個幌子——到了晚上,它又悄悄將野兔肉從雪堆中取出,在沒有一個同伴知曉的情況下,把它藏到另一個雪堆里,真可謂機關(guān)算盡、用心良苦!專家們還發(fā)現(xiàn),有一頭其貌不揚的公狼,為了取得與另一頭母狼的交配權(quán),竟然“惡毒”地趁“情敵”不注意時,用前腳往其身體上灑上了骯臟的泥漿,最后自己終于成功地贏得了母狼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