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雞家族中的佼佼者“皖北斗雞”
皖北斗雞分布于安徽北部的亳縣、利辛、渦陽、蚌埠、淮北等地,以懷遠、鳳陽兩縣的大骨雞最負盛名,是以打斗出色而聞名的一個斗雞地方品種。它不能做肉用,是純萃用做打斗的玩賞雞種,為斗雞中的極品。
皖北斗雞嘴緣、小腿皮膚均呈黃色,羽毛貼身,毛色以青、紅、白三色為主。體型特征為:蛇頭,鷹嘴,鵝脖,鴕鳥身。體重一般在3 ~ 4公斤左右,比其他斗雞品種體重輕,這是長期人工選育的結(jié)果。據(jù)懷遠縣多年舉辦斗雞比賽的經(jīng)驗,斗雞的最佳體重就是在3 ~ 4公斤之間,這個體重更適合殘酷激烈的打斗。該雞身體活動靈活,反應敏捷,能打能挨,具有良好的的競技狀態(tài)。
皖北斗雞的最大特點是其正面進攻不躲不滑,抗擊打能力非常出色。它的體力充沛,耐力好,一般都可堅持40分鐘的角斗,少數(shù)的可超過1小時,能堅持到最后不敗走,寧愿戰(zhàn)死也不愿屈服,這是其他品系的斗雞所望塵莫及的。
斗雞作為競技寵物,兩千年來一直備受人們喜愛。斗雞這項活動也是古老國萃。飼養(yǎng)斗雞迎合了當前人們休閑娛樂的潮流,可作為寵物高價出售,因此皖北斗雞極具開發(fā)前景。(安徽省懷遠縣水產(chǎn)局 馬守常 郵編:233400)
高檔冷水性經(jīng)濟魚類“白點鮭”
白點鮭屬硬骨魚綱紅點鮭屬,耐受溫度范圍1 ~ 25℃,適宜溫度范圍6 ~ 17℃;鹽度范圍稚魚5‰ ~ 8‰,一齡魚15‰ ~ 20‰,成魚25‰;pH值范圍6.5 ~ 8.5。白點鮭是從日本引進的,適合在我國三北和西南的冷水環(huán)境(23℃以下)中生長。
白點鮭身體呈長紡錘形。圓鱗,鱗細小。體背部呈褐色,體側(cè)部淺褐色或棕色,體側(cè)至背部散布白色或淡灰色小斑點,少數(shù)體側(cè)有相當于瞳孔直徑0.3 ~ 0.9倍的紅色或橙色、黃色斑點。腹部呈白色或棕色。胸鰭、腹鰭前邊緣呈白色。
白點鮭雌雄比為1∶1。性成熟年齡為3齡,性成熟個體性腺一年成熟一次,一次產(chǎn)卵。繁殖期在11 ~ 12月,繁殖適溫為13℃以下。
該魚屬冷水性魚類,適于山澗溪流養(yǎng)殖,可完全攝食人工餌料,在年均水溫10℃以上,經(jīng)15 ~ 18個月養(yǎng)殖,即可達500克以上的商品規(guī)格上市。(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chǎn)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魚試驗站 李建興 白慶利 李永發(fā) 郵編:150070 電話:0453-795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