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已久的消息得到了證實。盡管正式消息還沒有公布,但《瞭望東方周刊》從外交部新聞司獲悉,王毅將在9月中上旬出任中國駐日本大使,正式的任命會在近期公布。
據(jù)了解,王毅的這次出使,恢復了由副部級官員任駐日大使的先例。
改進中日關系的重要努力
本刊曾在今年7月15日的《突破中日僵局》一文中引述權威人士的話說,中日關系僵局不打破對兩國國民福祉均有大傷害。而中方此次派遣王毅出任駐日大使,海內外輿論普遍認為,這一舉動是中國政府為打破僵局而邁出的重要步伐。
提及中國今后的對日政策,外交部新聞司官員稱,要待王毅就任后才知是否有及有什么變化。
徐敦信是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中國前駐日本大使。他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就有關對日政策的變化說,“任何政策總是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和變化而調整,不會一成不變,但我相信基本原則不會變化,因為這些基本原則是正確的。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的輕重緩急是可以調整的?!?/p>
他稱,“我們的民族感情是客觀存在的,理應得到尊重,但是對外政策不能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我不贊成過分強調民族感情,我們還面臨著國家利益問題?!?/p>
他表示,說起國家利益,發(fā)展是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具體來說就是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什么是第一要務?就是比其他的都重要才是第一要務,很多事情,可以從長計議。
輿論同時認為,中日關系將走向何方,一方面要取決于王毅及整個中國外交界的努力,但更取決于日本方面如何回應中國的善意。
為何派王毅去
熟知內情的人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在中日關系緊張的時刻,外交部作出這一決定,是很慎重的選擇。
其實這項任命方案很早就在醞釀。前任駐日大使武大偉早在去年底任期已滿,按照慣例在此之前就應該確定接任人選。
在當時,由外交部領導層確定的人選名單中,王毅一直是首選。但是當時王毅正在擔任朝核六方會談中國代表團團長這一重任,無法抽身。有人提出必須等六方會談取得一定進展后再讓王毅出任大使。
剛好今年5月,王毅又因病住進了醫(yī)院,他在醫(yī)院休息一個月后,于6月重新主持第三次六方會談。他在六方會談中折沖樽俎、斡旋沖突的出色表現(xiàn),贏得了海內外的如潮好評,也進一步加強了外交部領導層“王毅足以擔當重任”的信心。
在此后,外交部部務委員會最后決定王毅為駐日大使候選人,于6月份形成書面意見上報國務院。
雖為業(yè)內知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對外關系室主任金熙德還是用“十分驚訝”來形容他最初獲知王毅出任駐日大使時的心情?!耙驗樯矸萏吡?,歷史上很少有過這樣的事情?!彼f。
其實在此之前,現(xiàn)任副外長轉任駐外大使在新中國外交史上也曾有過,比如朱啟楨副外長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轉任駐美大使。
去年至今,中日之間摩擦甚多。從“釣魚島事件”到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從日本修改和平憲法到圍繞東海油氣開發(fā)發(fā)生的主權之爭,加之最近“亞洲杯”中的不愉快事件,雙方關系日趨緊張。中日關系急需打破僵局,而王毅的登場無疑使人眼前一亮。
作為中國亞洲政策的參與制定者和主要執(zhí)行者之一,王毅被稱為“有思想有魄力”。在外交界,王毅是一顆外交新星。
今年51歲、畢業(yè)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王毅精通日語,在中國外交界,他是有名的“日本通”。據(jù)悉,王毅在工作手法上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這些特點在主持朝核六方會談中表現(xiàn)得很充分。
熟悉王毅的人說,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思維敏捷,精力充沛。他還喜歡打網(wǎng)球,而且技術相當不錯。
有人將王毅稱作“新派外交官”——勇于表達自己,善于與新聞界溝通,同時與學界接觸較多,善于通過咨詢學者吸收養(yǎng)料,以更好地制定和推動政策。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際,王毅曾接受媒體采訪。他言辭懇切:“面對世界多極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不斷發(fā)展的新形勢,如何發(fā)揮我們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振興亞洲,已成為中日兩國新的共同利益。我們希望看到中日關系的發(fā)展與亞洲的振興相輔相承,相互促進?!?/p>
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前副總干事、中國社會科學院首任日本研究所所長何方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我還在外交部亞洲司當處長時就認識王毅。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年輕有為,頭腦清醒,條理分明。他也是主張搞好中日關系的,我相信他會在他的崗位上發(fā)揮應有作用。”
海內外熱烈歡迎“知日派”
8月19日,新華社報道中國人事變動情況,涉及人士雖然很多,但免去王毅副外長職務這一條還是最為引人注目。
在報道發(fā)表的當天,各大網(wǎng)站的相關評論非常多,網(wǎng)友給予王毅極高評價,并對他的去向十分關注。一些報刊也紛紛致電外交部請求核實。上?!稏|方早報》用了近一版的篇幅報道這件新聞及王毅其人。而此前,香港《亞洲周刊》也用專版對王毅出使日本的“傳聞”作了深度分析。
中國派王毅出任日本大使,更是受到了日本國內的歡迎。日本最大的通訊社共同社早在6月就發(fā)布了王毅出任駐日大使的消息,并且連續(xù)發(fā)布了多篇報道。
在這些報道中,諸如“王毅是中國外交部內堪稱招牌人物的日本通”、“選拔這樣的重量級副部長出任駐日大使,反映了中國政府重視對日政策”之類的話語比比皆是。
日本駐華大使館的官員也表示,雖然尚未正式得到通知,尚處在等待之中,但是無論誰出任駐日大使,日本政府都表示歡迎。
《朝日新聞》中國總局局長五十川更是對王毅贊不絕口。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王毅副部長日語非常好,是地道“知日派”,了解日本的文化以及心理,“王毅出任大使,一定能夠起到促進中日溝通的橋梁作用。我們對他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
盡管也有媒體認為僅靠個人力量很難突破大環(huán)境,但是,輿論普遍認為,“知日派”擔任大使是推進中日關系的一個契機。
該日本“出牌”了
2002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大就提出了“以鄰為善、以鄰為伴”方針,顯然包括和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
此次會議召開后,外交部就給駐日使館下達指示,尋找機會推動中日關系。今年春夏之交,中央又一次給相關部門下達了關于今后一段時間中國外交方針的一項指示,其中包括加強對日工作。
在中央的指示下,中國外交人員為緩解中日關系僵局做了大量工作,也顯示了誠意,但是日方遲遲不予回應。
中央黨校戰(zhàn)略研究所研究員林嘵光認為,近一段時間以來,由于中國經(jīng)濟迅速增長,并呈現(xiàn)出對日本經(jīng)濟的拉動效應,使更多日本人認識到了中國的作用,一直在日本高唱的“中國威脅論”有所降溫。
去年,中日貿易迅速增長,已達到1500億美元,這種“經(jīng)濟熱”的狀況勢必要求各方改變“政治冷”的局面。日本外務省也希望積極推動雙邊關系。林曉光認為,這將為新大使破解中日僵局提供契機。
他說,“最需要也最有突破可能的是結束兩國領導人長達多年的互不接觸狀態(tài),實現(xiàn)互訪?!钡菐缀跛械膶W者都認為,日本國內政治整體保守化和對華政策強硬化,尤其是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堅持參拜靖國神社,是突破目前僵局的最大阻力。
林曉光擔憂的是現(xiàn)在日本外務省熟悉中國情況的人被紛紛調出,遠離決策,他們的聲音越來越弱,而且日本學術界一些人也一改以往對中國的友好態(tài)度,針對中國的批評越來越多。日本國內整體政治走向對中國不利。
從中國方面來說,從“對日新思維”之爭到“亞洲杯”事件,中國民間表現(xiàn)出來的對日強烈敵對情緒也是一個制約因素,因為任何決策都不能不考慮民意的承受能力。
中國國際戰(zhàn)略基金會研究部主任張沱生認為,這個僵局恐怕還要維持一段時間,“因為我們一直在考慮突破僵局,但日本政府一直沒有善意的回應”。
在中日“牌局”中,中方出了王毅這張“牌”,該日本“出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