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過無數(shù)企業(yè)家的路易,曾被《財富》雜志封為世界前十大攝影師,也一直是《財富》雜志抓拍全球富豪身影的最佳代言人。全球最有錢的兩個人——微軟創(chuàng)辦人比爾·蓋茨,伯克夏·哈薩韋投資公司總裁華倫·巴菲特,路易都有第一手的親密接觸經(jīng)驗。
1980年,23歲的路易·西荷亞斯在密蘇里大學新聞系還沒畢業(yè),就成了《國家地理》雜志十多年來的第一位專職攝影師(《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記者過去以特約專案為主,較少專職)。
拍過無數(shù)企業(yè)家的路易,曾被《財富》雜志封為世界前十大攝影師,也一直是《財富》雜志抓拍全球富豪身影的最佳代言人。全球最有錢的兩個人——微軟創(chuàng)辦人比爾·蓋茨,伯克夏·哈薩韋投資公司總裁沃倫·巴菲特,路易都有第一手的親密接觸經(jīng)驗。
把比爾·蓋茨吊起來
路易在1994年拍攝的比爾·蓋茨,是路易為了《國家地理》雜志所拍的照片,還看得見蓋茨年輕時的模樣,當時蓋茨的微軟上市了9年時間。
路易構思的圖像過程是,蓋茨所設計的龐大視窗軟件,能夠塞進一張小小的光碟之中,而這張光碟竟能控制一整臺個人電腦的運作,這是何等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于是路易構思出將圓形紙張一張張地重疊,凸顯出資訊累積的意象,要求蓋茨坐在上面拍照。
想到要將當時是世界上第二位最有錢的人高吊起來,設計高難度的場景,路易很擔心會遭到比爾·蓋茨的拒絕,因此花了很大的心力寫了一封電子郵件說服蓋茨接受這個創(chuàng)意。沒想到蓋茨的回信竟只有簡簡單單的一行字:“Let's do it.(就這么做。)”很干脆地就接受了這個大膽的創(chuàng)意。
拍過蓋茨數(shù)次的路易說,這張照片是難度最高的一張。當時為了找一個適合的空間,跑遍了微軟總部所在的西雅圖,沒想到最后卻在微軟的后院找到了這個夠高、而且相對空間大的地方。這個象征著資訊儲存、約23米高的圓形紙柱花了整整一個月時間才架設好。靈感來自酒吧里疊成一堆的餐巾紙,工作人員花了超過10萬美元才完成整個背景布置,將蓋茨吊在上面,再由兩個人將路易懸到更高的地方,而完成了這件作品。
抓住華倫·巴菲特最自然的神情
1988年某天,當時的巴菲特在紐約的辦公室接受路易的拍照。拍照當天,酷愛打橋牌的巴菲特正在跟《華盛頓郵報》發(fā)行人凱瑟琳·葛蘭姆打橋牌(巴菲特的伯克夏·哈薩韋投資公司,亦是《華盛頓郵報》的葛蘭姆家族之外最大的股東)。就在路易換相機底片的空當,巴菲特放松心情,趁空當時間休息一下,路易馬上抓住了這個感覺,要巴菲特不要動,維持這個翹著腳凝視著遠方的姿勢,而拍下了“投資之神”巴菲特最自然的神情。
在路易的眼中,現(xiàn)年73歲的巴菲特是老派的企業(yè)家,個性與作風相當傳統(tǒng),就跟他的投資哲學一樣:從不碰他不懂的高科技產(chǎn)業(yè)股。而路易也曾經(jīng)以7.7萬美元的價碼買進一股伯克夏·哈薩韋投資公司的股票,小賺了一筆。私底下的巴菲特相當紳士與溫和,這個作風,與蓋茨相比,就凸顯了兩人大不相同的個性。
拍過無數(shù)大企業(yè)家的路易觀察,蓋茨是個很聰明的人,但行為舉止與老派企業(yè)家的巴菲特不同。雖然巴菲特與蓋茨經(jīng)常私底下交換企業(yè)經(jīng)營的意見,但蓋茨是靠科技創(chuàng)新脫穎而出的天才企業(yè)家,與靠著保守股資個性而成功的巴菲特自然大不相同。
“這兩個人的個性,就證明了他們有不同的致富方式?!甭芬渍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