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海戰(zhàn)的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戰(zhàn)略勢態(tài)卻影響深遠,堪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要的戰(zhàn)爭之一。而且這場海戰(zhàn)的本身,也是軍史上的奇跡。
上世紀70年代,南北越簽訂停戰(zhàn)協(xié)議后,南越政府趁著陸戰(zhàn)局勢的穩(wěn)定,積極展開在南海搶占戰(zhàn)略要點的活動。從1973年8月份開始,南越軍艦在西沙海域不斷驅趕、沖撞和抓捕中國漁民,占領島嶼,企圖將中方擠出該地區(qū),進而獨占西沙群島(當時的西沙群島中方和南越各占有島嶼)。
當時的中國,正陷在“文革”的泥沼之中。北面同蘇聯(lián)的軍事對峙正在難解難分,國防資源都被牽扯在那邊,眼看著事態(tài)一天天地在惡化。
1974年1月,南越政府宣布要在西沙地區(qū)勘探石油,南越海軍的行動緊接著升級,四天之后其戰(zhàn)斗艦隊就開到了西沙海域。當時在西沙海域,中方只有402號、407號兩艘漁輪。中方由于根本沒有打仗的準備,無合適的艦艇可派,緊急之中匆忙拼湊了二艘掃雷艇(396號、389號)、二艘獵潛艇(271號、274號),于1月17日開向西沙,任務是護漁巡邏兼向駐島軍民輸送補給。其中的389號是剛從船廠里修理出來,連航試都沒做。一天后中方又急派二艘獵潛艇(281號、282號)趕赴西沙增援。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艦艇都不是作海戰(zhàn)用途的。說明中方當時根本就沒想打,只是要證明一下自己在西沙海域的武力存在,仰仗著大國的軍威,要南越海軍適可而止,以平息事態(tài)。誰想在西沙的南越海軍,看到中方派來的這幾艘小艇,反而鼓起了勇氣,動起殺機。1月18日,中國艦艇趕到西沙海域,遇到早已在那里的南越海軍艦隊,共有一艘驅逐艦(4號)、二艘護衛(wèi)艦(5號、16號)和一艘巡防艦(10號)。南越海軍的四艘艦,總重6000多噸,火炮50多門,且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電子自動火控系統(tǒng);而中方的艦艇加起來才1700多噸,火炮16門,最大的艦噸位還不如越軍最小的艦。
也就是在這一天早上,南越艦隊指揮官接到了其總統(tǒng)可以對中國船艦開火的授權。
南越海軍遇到突然趕來的中國艦艇,雖然不放在眼里,卻也因不知中方底細而未敢輕舉妄動,雙方對峙到天黑,各自收兵。
第二天,南越艦隊看到中方并無增援,只有這幾艘小艇,于是膽子大了起來。先是其5號艦撞開中方396號、389號兩艇的攔截,在中方艦艇的眼皮下,用橡皮舟輸送40名陸戰(zhàn)隊登上被中方控制的琛航、廣金兩島,與島上的中國民兵對峙。中方的艦艇用火炮瞄著登島的越軍,協(xié)助島上的民兵。在警告無效的情況下,中國民兵開火,迫使南越軍向后撤退。
看到占不了什么便宜,南越軍艦收回了登島的士兵,開向外海兜了個圈子,使中方艦艇處于其大口徑火炮的射擊范圍之內,展開戰(zhàn)斗隊形沖過來,企圖將中方艦艇逼走。中方艦艇非但不退,反而開足馬力向南越軍艦迎上去。此時對陣的雙方,炮口相向、劍拔弩張,距離不斷地縮小,緊張萬分。終于,南越艦隊熬不住了,各艦向中方一起開炮,而就在其炮口火焰一閃的霎間,中方炮手也按下了電鈕,西沙海戰(zhàn)正式打響!這個時刻是1974年1月19日上午10點25分。
南越軍艦的第一炮瞄準的是中方艦艇的指揮臺,由于其瞄準了很長時間,所以炮彈打得很準。一排炮下來,中方的幾個艦長與政委非死即傷。但是中方艦艇繼續(xù)高速近敵,發(fā)揮小口徑速射炮的近距離優(yōu)勢,壓制南越軍艦。而南越軍艦此時由于其大口徑火炮發(fā)射速度慢,又兼中方艦艇小、舷高只有兩米、距離太近進入其死角調整困難,發(fā)揮不了火力優(yōu)勢,被中方艦艇狂轟猛打。為了擺脫被動,南越軍艦試圖拉開距離,中方艦艇則窮追不舍,集中火力攻擊南越指揮艦4號艦,使該艦被打得通訊中斷、指揮失靈。與此同時南越軍艦也拼命開火向中方射擊,但由于大口徑炮打不了距離很近的中方艦艇,不少越軍火力都打到自己的軍艦上,南越各艦都挨了自己人的炮彈。
南越海軍的10號艦為了解救正被中方396號、389號兩艇圍攻的16號艦,向389號艇沖來并猛烈射擊。被敵兩面夾攻的389號艇多處中彈,6名將士陣亡,艇上燃起大火,但剩下的將士們仍英勇戰(zhàn)斗,與396號艇一道調轉炮口,向南越10號艦還擊。10號艦被擊中彈藥艙,爆炸起火。389艇此時彈藥也已用完,仍然奮力前進,直沖到與10號艦幾十米處,中國水兵抄起火箭筒、沖鋒槍,向10號艦甲板艙面一通猛射,艦長被擊斃。
南越16號艦想要前來搭救10號艦,卻被中方396艇攔截攻擊。16號艦先前發(fā)動機艙水線下中了自己5號艦一發(fā)炮彈,后來又受到中方兩艇夾功,此時其通訊、控制和供電系統(tǒng)都已失靈,無法繼續(xù)作戰(zhàn),于是轉頭逃向外海。
見16號艦退出戰(zhàn)斗,南越4號、5號艦也無心再戰(zhàn),丟下被打殘的10號艦,也轉頭奔向外海逃竄。途中他們曾要求美軍第七艦隊進行干預,并救援10號艦的士兵,被美軍拒絕。從越艦開炮到其艦隊被擊潰,中間只有短短的13分鐘。據戰(zhàn)后南越海軍檢驗,除去被擊沉的10號艦外,16號艦中彈820發(fā),其余兩艦中彈都在1000發(fā)以上,可見當時戰(zhàn)況的激烈和中國海軍作戰(zhàn)的英勇。
盡管南越艦隊被擊潰,中方艦艇此時的狀況也很不妙:389號艇大火未熄,艇身嚴重傾斜,不得不在我方漁輪的協(xié)助下沖灘,以免沉沒。其余三艇也都帶傷,并且彈藥不多,竟然拿南越落在后面、已無自衛(wèi)能力的10號艦沒有辦法。就在這個時候,中方281號、282號兩艇趕到了西沙海域。這兩艘艇為了早一點到達指定地點,在18日夜間冒著狂風大浪,以高于艦艇設計最高限的速度急馳,終于為中方及時送來了生力軍,使西沙海戰(zhàn)的勝利天平最終倒向中方。
西沙海戰(zhàn)及其結果,使中國和南越政府同感震驚與意外。中方緊急征調了500名陸軍與民兵,于20日晨搭乘軍艦和漁船趕赴戰(zhàn)區(qū),除了派出南海艦隊的艦艇緊急馳援西沙外,東海艦隊的兩艘導彈驅逐艦也從臺灣海峽南下增援。1月20日,中國新銳部隊到達西沙,在艦炮火力支援下,一舉攻克自1956年起就被南越海軍占領的中方的三個島嶼。
西沙海戰(zhàn)南越海軍本來是有備而來,志在必得,不料卻吃了當頭一棒,頓時驚慌失措。1月20日下午,南越派出搭載了一個陸戰(zhàn)營的麒麟號軍艦,試圖增援其西沙守軍,另外還集結了海空部隊,擺出再戰(zhàn)的架式。但是面對大舉增援后早已嚴陣以待的西沙中國軍隊,南越軍隊沒敢輕舉妄動,最后還是縮了回去。
西沙之戰(zhàn),南越方面軍艦被擊沉、重傷、輕傷各一艘,士兵陣亡100余人,被俘48人,負傷人數不祥。中方艦艇重傷一艘,輕傷三艘,士兵陣亡18人,負傷67人。盡管中方事前對南越開戰(zhàn)的決心估計不足,派出的兵力十分薄弱,但參戰(zhàn)的中國海軍官兵英勇戰(zhàn)斗,戰(zhàn)術運用十分成功,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由于雙方力量對比的懸殊,其戰(zhàn)果在世界海軍史上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