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眼里,世界是不同的,審美標準和生活方式不同,痛苦和快樂也不盡相同,要覺得自己的境界好才行,境界好就是人生好。
不同的人,看待財務的境界是不一樣的。
我原來住的居民小區(qū)里,有幾個退休老人,他們眼里的財務感覺是這樣的:空的食用油桶,8毛錢一個;廢報紙雜志,1塊錢一公斤;舊家電如果能賣,那就是大的收入了,也許能換回幾十塊錢。和專業(yè)的拾荒者不同,他們覺得在樓道里撿到一個礦泉水瓶子是一種快樂、一種收獲,積少成多,那就是一家人的菜、小孫子的牛奶……于是,走在路上四處張望成了一種習慣。那里的居委會大媽想出了一個新奇的點子,她花了3塊錢買了幾株富貴竹,折成小段,在水里泡出根來,再埋到更小的花盆里,在街頭賣1塊錢一盆,一天能掙到十幾塊錢。她有理由為此洋洋自得,這算得上投資生財了。
白領是不屑于做這樣的事情的,看到那些東翻西找的大爺大媽們還會心酸。所以,孝順的白領是每月給父母錢的,有條件的還要帶父母去旅游。當然,他們還想供車和供房,年輕一點的總琢磨著去“HIGH”。也正是因為這樣,白領在乎的是工作是不是穩(wěn)定,能不能升職。他們的境界比起那些老人來說要高多了,光從錢的單位上來說,就要高成百上千倍。因此,他們不會和菜販計較菜價,偶爾還要出血買時尚雜志或者不實用的禮物。但是如果遇到聚眾吃飯這樣的事情,要沒有人慷慨地出頭買單,他們會立刻選擇AA制。
自己做企業(yè)的小老板們,境界就截然不同了,他們和我一起吃飯,斷然沒有叫我買單的道理。他們的眼睛里,錢的單位一般是以萬計(也許還會更多),少了他們不感興趣。賠本賺吆喝的事情絕對不干。白天晚上,睜眼閉眼,他們的心思幾乎全在創(chuàng)意和這個創(chuàng)意帶來的利潤上,愛琢磨少上稅、多留成的技巧和辦法,也是理財類書籍最忠實的讀者。老實說,他們比白領要辛苦,因為他們負的責任更多,他們的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和人打交道上??伤麄円话悴粫仔量啵瑨甑拿恳环皱X,都會打在自己的帳上。
大資本家的眼里,幾乎就沒有錢了。錢在他們心中,只是一種工具,或者是一個概念。他們關心的,是如何在社會上縱橫馳騁,鬧出不同凡響的動靜來,錢是他們的工具和玩具。比較高級的如默多克之流,在考慮建立全球性的“XX帝國”;再不濟的,也會想出爬珠穆朗瑪峰這樣的主意來。他們的境界是“戰(zhàn)略”、“概念”、“并購”、“資本運營”,他們的活動場所一般人進不去甚至不知道。他們和小老板的另外一個差別在于,小老板喜歡圍著明星轉,而明星們總是喜歡圍著他們轉。他們總喜歡說:“能把誰誰包起來嗎?不能也不勉強。”總之,他們不僅掌握自己的命運,同時還掌握著別人的命運。
以上,只是粗疏的分類。其實在每一大類中,還有成千上萬的小層次、小境界。在同一個境界里進步并不難,難的是超越這個層次,達到另一個境界。這里面,最穩(wěn)定的層次就要算白領了。因為在這個層次,需要算計的瑣碎事情最多,而又沒有飽暖之憂,人還容易懶惰。大家看著老板們眼氣,但想做的時候總會考慮很多,比如“時機不成熟”、“我這個人只適合打工當助手”等等。對失去安全感的恐懼和從眾心態(tài),是白領們邁不動步子的主要原因。
人一旦走上社會,就不自覺地進入了屬于自己的那一個境界,形成自己獨有的對錢的計算方法,眼睛里的錢或大或小,影響著他的生活方式和行為。除非有什么會讓生活巨變。例如突然的打擊或者突然的機會。但無論是什么,都需要足夠的機智、耐心和運氣,才能讓自己更上層樓。
我并不一味贊同每個人都去改變自己的境界,因為只有不同層次的人共存,這個社會才有分工,才能正常運行。只是,不同的人眼里,世界是不同的,審美標準和生活方式不同,痛苦和快樂也不盡相同,要覺得自己的境界好才行,境界好就是人生好。如果羨慕別的境界,就要付出代價去爭取,否則,會陷入感嘆,欲望不能滿足,人生并不快樂。
我回到那個小區(qū)去收拾老房子的時候,居委會的大媽在樓道里攔住了我。她告訴我說,在賣了一段時間富貴竹之后,竹子已經賣不動了。“你猜我現(xiàn)在賣什么?我把一盆大蘆薈變成好多小蘆薈。我賣蘆薈了。”
大媽是真的高興,大媽在上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