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世界上每一個孩子———包括已經長大的孩子———都會講述《丑小鴨》或者《海的女兒》的故事,它們的作者安徒生,是一個全世界都知道的名字。素來不喜歡隨意插國旗的丹麥人,在安徒生故居插上了自己國家的旗幟。安徒生是丹麥的象征,甚至,我們可以說,安徒生以他對美和愛的追求,成為了人類的一面旗幟。
一個人,在自己漫長的一生中,保留了一顆永恒的孩子般的心,那么純真,那么富于同情心,對美又有著極度的敏感,這本身就多么像一個童話!他是如何做到這點的?本期“閱讀”,我們將打開安徒生的自傳《我生命的故事》,來了解一下這個講童話的人最真實最完整的生命歷程。
一百多年前,安徒生出生在丹麥歐登塞一間矮小破舊的平房里。家里只有一個小房間,一張床、一張父親做鞋用的工作凳和一張安徒生晚間用來睡覺的凳子,把這狹小的空間塞得滿滿的。貧寒的家境甚至使年幼的安徒生常常想,“上帝是不是為了我的將來的緣故才拒絕賜予我父母幸福?”
然而,即便是貧寒的鞋匠之家,墻上也掛滿了圖畫,櫥柜里也擺著漂亮的瓷器,這對于年幼的安徒生來說簡直就是一個藝術展覽館。安徒生幾乎不和同齡的男孩玩,也不參加他們的游戲。父親為他制作各種各樣的玩具,有拉一下繩子就可以翻頁的圖畫,有擰緊發(fā)條就可以讓磨坊主跳舞的踏車;冬天的晚上,父親為他朗讀拉封丹的寓言故事或者《天方夜譚》。小安徒生還沉迷于為布娃娃縫制衣服。在屋子旁邊的醋栗樹叢旁,他用掃帚柄和母親的圍裙搭成小帳篷,有時候他坐在那里,望著醋栗樹葉,深陷在自己的夢境之中,真實的世界似乎已經不存在了。他是那么愛做夢,為了不受打擾地進入夢境,他經常閉著眼睛四處走動,讓人誤以為他視力極差。
歐登塞是個傳統(tǒng)而守舊的地方,但是有一個豪華的戲院,那曾經是安徒生最向往的地方。每年冬天,安徒生幫戲院的伙計在自己住的地方張貼海報。這樣,即使無法到戲院看戲,他也可以待在家里的某個角落看著海報,自己想像一出悲喜劇。
安徒生尚未長大成人,慈愛的鞋匠父親就在一年冬天撒手人寰。十四歲的安徒生決定帶著自己攢下的少少的錢和引以為豪的一副出奇漂亮的金嗓子,只身到首都哥本哈根去“撞撞運氣”。
“雖然我在孩提時代只身闖蕩世界時,身無分文,舉目無親,但我遇見了一個美貌善良的仙女,她告訴我,‘你要看準前面的道路,定下你的終生奮斗目標,那么,我會根據你的心智發(fā)展和理性要求,為你指路,保護你?!?/p>
在哥本哈根,他依然是一個孤苦伶仃的孩子,常常坐在皇家公園里啃一塊小面包充饑;他穿的靴子上有洞,下雨天腳總是濕的;丹麥的冬天是多么寒冷啊,而他卻衣著單薄。生活的艱難困窘沒有擊倒這個愛幻想的孩子,當他表演時,他從人們的笑聲中讀出贊許,他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他拜著名芭蕾舞演員為師,去皇家劇院請求做一名演員,還曾不顧一切地闖進一位歌唱家的家里,只為讓歌唱家聽聽他的歌聲;他嘗試寫詩,并鋌而走險地自費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一本怪異幽默的書。漸漸地,安徒生開始嶄露頭角。他創(chuàng)作了一些詩歌戲劇,也獲得了好心人的幫助,去接受正規(guī)教育。
但批評和嘲笑也蜂擁而至。丹麥的評論家們樂于從安徒生的作品中挑出拼寫和語法錯誤大肆攻擊———以譏諷他未受過高等教育。安徒生的第二部作品即將出版時,一位欣賞他的才華的大學教授主動提出為他校對樣稿,好心的教授說:“我一向以精確聞名,這樣人們在評論這部作品時就不會老是抓住拼寫這樣的小毛病不放了?!苯涍^這位教授的細心校對后書出版了,然而丹麥評論界仍評論道:“安徒生作品中經常出現(xiàn)的語法拼寫上的粗心大意在這本書中也同樣可以找到?!笨梢哉f,安徒生大半生都不得不面對這種吹毛求疵的責難和丹麥文學界先入為主的偏見。
安徒生在童話《光榮的荊棘路》中寫道:“這條光榮的荊棘路,并不在這個人世間走到一個輝煌和快樂的終點,但是它卻超越時代,走向永恒?!逼鋵?,那條光榮的荊棘路,不正是安徒生自己走過的道路嗎?
詩人的心靈終究是柔弱而易感的,為了逃避哥本哈根沉悶窒息的空氣,安徒生選擇了旅行。只要有一點點積蓄,安徒生便想著出去旅行,“旅行就是生活”,他的一生都是在漂泊中度過的。在異鄉(xiāng)的新鮮空氣里,安徒生覺得自己似乎回到了故鄉(xiāng)。是的,那么多溫和而高尚的人們熱情接待他,給他提供舒適的住處和美味的食物,更重要的是,他們給了他贊揚,給了他信心,這是他始終渴望卻總是難以如愿的。
當然,旅行并非一帆風順,并非只有美景如畫。難以適應的氣候,突如其來的危險,不討喜的同路人,陰暗骯臟的旅店,可怕的熱病,戰(zhàn)爭后的慘象,總之,意外連連。更可怕的還有孤獨的侵襲。在旅途中他盼望著故鄉(xiāng)朋友們的來信,結果盼來的那封厚厚的信,僅僅是一張登了一首挖苦他的小詩的《哥本哈根郵報》,并且需要收信人付郵資。
能夠幫助他克服人生之旅中必然存在的孤獨感的,只有創(chuàng)作。安徒生是時時刻刻沉浸在創(chuàng)作之中的,那些旅途中的人或風景都貯存在他心里,隨時準備進入他的作品。那些童話的構思“像種子一樣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細流、一束陽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們破土而出”。
“我的一生居無定所,我的心靈漂泊無依,童話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燈!”當年孤獨無名、飽受奚落嘲笑的孩子因為童話擁有了獨特而又輝煌的人生。他的童話,有時候寧靜唯美如詩,有時卻又略帶著些含蓄的幽默和睿智的嘲諷,篇篇都新穎、自然而精致,宛如一顆顆珍珠,永遠在我們的眼里和心里閃光發(fā)亮。
有一次,安徒生回到家鄉(xiāng)歐登塞,趕往戲院的途中,他給一群孩子講了一個童話故事,然后匆匆告別。他的朋友是這樣描述的:“孩子們滿腦子都是安徒生和他的童話,突然間,安徒生就出現(xiàn)在他們中間,他親自跟他們講了一個童話故事,然后,他就走了,不見了。這對那些可愛的孩子們來說就是一個真正的童話?!?/p>
在重游德國時,離開前的一個晚上,安徒生和朋友出去散步。在鐵路邊他發(fā)現(xiàn)一棵小小的落葉松,樹非常小,甚至可以裝進口袋。安徒生把它撿起來,種在巖石斜坡的石頭縫隙里。幾年后,樹已長大,枝葉繁茂,并且幸運地逃過了幾次劫難。人們叫它“丹麥詩人之樹”。
對于安徒生,旅行就是生活。而生活,“是一首我無法用語言盡數傳達的深邃的詩,厄運中也包含著好運,痛苦也能化為歡樂”。
在這本自傳中,安徒生這樣概括了自己的一生:“我的一生是一部美麗的童話,童話的情節(jié)曲折動人,主人公幸福無比。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