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一件似吃飯般平常的事情。的確,沒有誰規(guī)定你該怎么吃飯,同樣,自然也無人限制你應如何讀書。
不過正如你不可能倒立著吃飯,你也無理由閉著眼睛讀書,正因如此,讀書還是得有個規(guī)矩,譬如不同的書就有不同的讀法。
讀小說,你應找個安靜卻不寂靜,舒適卻不安逸的地方。因為讀小說是種消遣,受不得吵擾與勞累。但過于寂靜易使人沉溺其中,太過安逸則讓人昏昏欲睡。
讀散文,你則應找個你最愛的角落,亦或一杯咖啡,一張沙發(fā),一盞明燈;亦或林陰路上,群鳥相鳴,嚶嚶成韻;亦或海邊沙灘,碧波萬里,陽光燦爛。只因讀散文是品味是享受,容不得厭倦的陰霾擋住真情的陽光。
讀史書,你應覓個無人的處所,挑燈夜讀,頭懸梁,錐刺股。否則,何以感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慨?何以領會“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豪情?
讀自然百科,你應尋個寬敞明亮之處,有一桌一椅一紙一筆足矣。之所以需桌椅紙筆,乃演算之所需,之所以要寬敞,乃絞盡腦汁時,冥思苦想踱步之用。
由此看來,讀書也要分場合,不同的地方讀不同的書。不過,讀不同的書時,讀者之神態(tài)也是可圈可點。
讀小說者,大多時?;蚱蛐?,或喜或悲,時低沉時興奮,時憤怒時驚恐,極似瘋癲,喜怒皆無征兆。
讀散文者,時而嘴角微微翹起,時而眼中晶瑩有光,時而憤憤緊咬雙唇,時而雙頰泛起紅暈,猶如一泓清水,只有陣陣粼波,卻無狂風大浪。
讀史書者,間或拍案而起,而或拍手稱快,或突然間怒發(fā)沖冠,或無形中掩面而泣,怒士之所怒,哀士之所哀。
讀自然百科者,時而望書興嘆,時而伏案疾書,時而室中踱步,時而“回春有術”,知之則喜,不知則憂。
人道是:讀小說是陶醉,讀散文是品味,讀史書是勞累,讀自然百科是受罪。然而,讀書百態(tài),人各所愛,世界才因此更精彩!
指導老師:侯義軍
作者系湖北省沙市六中初四(6)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