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荷蘭皇家第12陸軍營在德國卑爾根地區(qū)首次實彈發(fā)射了以色列拉菲爾公司設(shè)計的“吉爾”中程反坦克導彈,該導彈的商業(yè)名稱是“長釘”中程反坦克導彈。
“吉爾” 中程反坦克導彈將首先取代在荷蘭第11空中突擊旅中服役的所有 “陶”式和多數(shù)“龍”式反坦克導彈,最終將取代在荷蘭皇家陸軍和皇家海軍中服役的所有“陶”式和“龍”式反坦克導彈。第12陸軍營將首先裝備18套“吉爾” 中程導彈,接著是第1、2海軍營和第13步兵營,以后是在第13、43機械旅中的所有反坦克部隊,其中每個機械化連裝備6套,每個偵察班裝備4套。
拉菲爾公司的“吉爾”中程反坦克導彈是輕型、發(fā)射后不管的武器系統(tǒng),在 2 500m處能穿透800mm均質(zhì)靶板,最大射程比“陶”式導彈的最大射程3 750m要近一些。該導彈可以30°的入射角攻擊裝甲車防護較薄弱的頂部,也可直接攻擊裝甲車的正面,并可有效地進行城市作戰(zhàn)。
盡管“吉爾”導彈與“陶”式導彈相比射程縮短,但射手們還是愿意使用拉菲爾公司的“吉爾”導彈,因為其具有“發(fā)射后不管”的功能,使射手可以“打完了就跑”。而發(fā)射有線制導的“陶”式導彈時,射手被迫呆在原地,以使瞄準鏡中的十字線始終對準目標。在“陶”式導彈飛向目標的過程中,射手很容易受到對方的反擊。
“吉爾”導彈的另一長處是,可從便攜式三腳架上發(fā)射,無需射手組裝三腳架。全系統(tǒng)質(zhì)量僅為26kg,并可在裝甲運兵車上獨立使用。
以色列拉菲爾公司和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是“吉爾”中程反坦克導彈的主承包商,德國迪爾公司和荷蘭泰利斯公司是次承包商。按荷蘭皇家陸軍建立機械化部隊的計劃,“吉爾”中程導彈將裝備在YPR-765裝甲車上,空中突擊部隊計劃將 “吉爾”中程導彈裝備在LSV輕型特種車上,荷蘭海軍計劃將“吉爾”中程導彈裝備在“陸地流浪者”110型4×4裝甲車和BV206型全地形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