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敖大
“迷網”是個新詞,詞典上大抵沒收,當然也不會有解釋。不得已作個界定的話,大概是迷戀上網以致迷失自我之謂吧。
有幅漫畫很形象,可作為網的詮釋。畫上一父親尋子,仰呼曰:“兒啊,你在哪里?”大半畫面是一臺臺顯示器,層巒疊嶂,云霧繚繞,有句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泵跃W到了人影不見,踏破鐵鞋無覓處的地步,令人心驚。
據統(tǒng)計,我國網民已達8000萬之眾,“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青少年有多少?恐怕數(shù)量不小,現(xiàn)實生活中父尋子,母覓女,爺爺奶奶找孫兒的現(xiàn)象明擺著呢。哪家攤上個“迷網”的,生活節(jié)奏就被打亂,只能日坐愁城了!絕無溫馨可言,更有無妄之災。
迷網的無妄之災,傳媒的報道非此一端,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讀書逃學的,工作無精打采的,家庭不和的,離家出走的,猝死的……手頭就有新華社的一條消息,重慶兩個中學生,連續(xù)三個通宵上網玩游戲,困倦之極,坐在鐵軌上稍事休息卻呼呼睡著,被飛馳而來的火車軋得血肉橫飛,真是慘不忍睹!網絡游戲的制作人、供應商,網吧的老板,讀此消息不知作何感想?至于羅致那么多青少年,把大把的青春“消費”在“云深不知處”的“山中”,對于培養(yǎng)他們成就為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養(yǎng)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有何補益呢?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細細思量,這未來堪憂呢!
青少年迷網,多迷網上游戲。自網上游戲問世以來,褒者譽為“天使”,貶者斥為“野獸”,爭論迄今未休。其實,結論早已有了:既有“天使”功能,又有“野獸”流弊。它憑借數(shù)字化技術的應用,提供虛擬的空間,趣味性的游戲,使網民得以在這虛擬空間里互相接觸,互動游戲,體味成就感,其樂無窮——這是“天使”功能吧。然而,一旦上網成癮,就走到反面,夜以繼日,沒完沒了,身體健康受損,生活節(jié)奏紊亂,甚至葬送大好前程,極端的例子便是死于非命——這不是“野獸”嗎?也許有人會說,“誰叫你‘迷上的???!”話雖不錯,迷網者本人有責。但本意是體現(xiàn)“天使”作用的網上游戲,產生了“野獸”的危害,難道不應該引起警覺嗎?社會又豈能坐視?!
揚“天使”之善而抑“野獸”之弊,使網上游戲臻于完美,是社會的責任。首當其沖的毋疑是網上游戲制作人和供應商。君不見游泳場館乎,既提供游泳健身之樂,也建望臺,配救生員,對不慎溺水者盡救援之責。網上游戲是否也應如此呢?雖無預見危害之智未能防范于前,又何妨亡羊補牢采取措施于后?如游戲時間的掌控,夜深時打幾條公益廣告勸其回家,迷網不下者,減少其“經驗分”,降其“級”——迷網不下的青少年不正是追求這樣的成就感嗎?甚至采取斷然措施,不予“準入”。幫助青少年養(yǎng)成樂也有度,提防樂極生悲;玩有分寸,勿致玩物喪志,豈非功德無量?此舉雖會影響經濟效益,卻也塑造了見利思義的企業(yè)現(xiàn)象,使企業(yè)的無形資產增值,權衡利弊,何樂不為!
這是對網上游戲制作人和供應商的道德訴求,并無約束力。具有約束力的,是法律和行為的訴求。不良內容的游戲、曠日持久的游戲如何規(guī)范,網吧的通宵服務、客人過夜的違規(guī)行為如何制止,青少年因迷網而導致了傷害事故,供應商以及網吧老板是否應該“免責”,恐怕都應該在法律層面加以考慮了。
近年來常聽到“滯后”這個詞——也算新詞吧。某種流弊產生了,愈演愈烈,無力整治,便有法學專家現(xiàn)身,研判的結論,大抵是立法“滯后”了?!皽蟆北卣`事,“滯后”愈久則流弊愈大。對于網上游戲及網吧的管理,缺失的行規(guī)和法律條款應趕快制定,現(xiàn)有的法律條款及行規(guī)則應剛性化,以救迷網的青少年。咱不是“依法治國”嗎?可不能無法可依,有法不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