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彬
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恐怕惟有宋朝的蘇洵、蘇軾、蘇轍了。三人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美文流傳,讓后人千年共享??胺Q我國文壇的千秋佳話。
我仰慕三蘇久矣,今有機會拜謁三蘇祠,不禁喜從中來。一腳跨進祠門,只見偌大的庭園紅墻環(huán)抱,綠水縈繞,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特色。園內(nèi)樓臺亭榭古樸典雅,匾額楹聯(lián)詞意雋永。主體建筑為古色古香的三進四合院。徜徉其間,一種濃濃的詩意和淡淡的書香把你包圍,我為這幽靜別致的雅居環(huán)境所陶醉,心想這三蘇好福氣。棲居于如此靈絕妙絕之地,難怪迭出大詩人大詞人。細(xì)覽后方知,原來這川西壩子的眉山是三蘇的故鄉(xiāng),向為蜀中文化名城。宋時蘇宅原為五畝的庭院,元代改宅為祠,明末毀于兵火,清代摹擬重建,經(jīng)歷代擴建才有了今天占地86畝的古典式園林。
懷揣敬慕之心瞻仰三蘇生平陳列室和集國內(nèi)三蘇手跡最多的碑亭,大量翔實的文物資料,數(shù)以千計的文學(xué)、書法、繪畫作品向我們講述著三個文壇巨匠非凡的成就。尤其文學(xué)上三蘇造詣極深,雖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稱“凝煉老泉,豪放東坡,中雅穎濱”,文章雄視百代,輝耀古今。
三蘇祠內(nèi)隨處可見大氣精美的匾額、楹聯(lián)、刻石,歷朝歷代的達官政要、文星書圣、墨客騷人盛贊三蘇蓋世的才情和磊落的人生。林林總總構(gòu)成了三蘇祠獨具文化魅力的一絕。
庭院翠竹綠樹環(huán)擁的清清池潭中,有蘇東坡別具一格的造像。一斜面巨石上,坐臥著仙風(fēng)道骨的蘇東坡。這是一個天生隆重而儒雅的男人,衣著瀟灑,美髯飄拂,目光炯炯凝視左前方,似乎在傾聽天籟之聲,又似乎在吟誦錦繡文章:“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边@位天才的全能作家,一代文壇領(lǐng)袖,豪放派的花之魁首,一生留下三千多首詩詞,四千多篇散文,為宋詞和古文運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并首創(chuàng)傳神寫意的“文人畫”,書法求變尚意,自成一家,“蘇字”為“宋四家”之冠。他一生著述頗豐,創(chuàng)造極廣。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曠世奇才,卻不能被他所處的時代相容。東坡一生胸襟寬廣,曠達樂觀,倔強豪放,愛國愛民,忠于職守,卻屢遭打擊,幾起幾落,仁途不順,命運坎坷。貶官、坐牢、驅(qū)逐、流放。在三蘇祠,我第一次讀到了他63歲時寫下的總結(jié)一生的詩篇:“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生平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這血淚和正氣凝成的詩篇令我感慨不已。東坡先生如此滿腹經(jīng)綸的王佐之才,卻壯志難酬,被那個錯庸的時代折騰得心如死灰,一生飄零,三次貶往荒蠻僻遠(yuǎn)的黃州、惠州、儋州。然而先生論及一生功業(yè)時,為何不提他官拜翰林學(xué)士、龍圖閣學(xué)士、兵部禮部尚書等朝廷命官以及杭州、揚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呢?我一邊游覽,一邊思索。
蘇東坡42歲時調(diào)任湖州,那時他已是深孚眾望。由于他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不可避免被權(quán)臣和小人陷害,終因“饑烏臺詩案”而逮捕入獄,飽嘗了朝政腐敗、世態(tài)炎涼。出獄后貶往黃州,以后又從北到南流放至惠州,甚至天涯海角的儋州。他從朝廷命官變?yōu)檗r(nóng)夫、隱士,真正回到了民間,猶如魚兒回到了水里。蘇東坡最可愛的時候就是他身為獨立自由的農(nóng)人,以東坡居士自詡自謀生活的時候。在這期間他隨緣自適,馳騁于翰墨,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名篇巨制,命運的詭計促成了他文學(xué)事業(yè)的大放光彩,如完成了千古流芳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完成了《論語》、《尚書》、《易經(jīng)》的注解等。對中國和世界的文化貢獻實乃千秋功業(yè)。他體察民情、關(guān)心民疾,賑災(zāi)治病,興修水利。為官一時造福一方,為民則行善濟世,深得人民敬重和喜愛。過往、居住或為官的地方,至今保留下無數(shù)遺跡、祠堂、紀(jì)念館。
我思忖,東坡把一生功業(yè)歸結(jié)為貶官謫居的黃州、惠州、儋州,是否還昭示后人,一個人的價值并不以官職高低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能融入民間,為民眾做好事難道不是最大的功業(yè)?如果為官者都能如此,談及平生功業(yè)時,能毫無愧色地歷數(shù)所任之職,所官之處,那將是百姓蒼生之福。
意猶未盡地邁出三蘇祠大門,林語堂先生的精妙論斷回響在耳際:“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