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選
雪地下的雪屋
我曾看過一部新聞記錄片,介紹勇敢頑強的愛斯基摩人,是人類最早征服北美大陸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如今他們聚居在阿拉斯加北極圈。我頗受感動,當時暗想,今生如有機會去阿拉斯加,一定要去看看愛斯基摩人。
終于有幸到阿拉斯加旅游。當飛機觸地的那一刻,我便想此行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拜見久仰的愛斯基摩人,否則再沒有機會。
經過精心策劃,我擠進兩岸三地老人訪問團,終于進入愛斯基摩人的原始部落。
負責部落外事工作的亞塔斯,30多歲,會講英、俄、漢語。他將我們引進僅有8棟矮小木屋的村寨。3名部落領袖正在接待室等候,其中一位年長者尊稱為顎司伯,代表部落歡迎我們來訪。坐下后,由亞塔斯介紹部落人口、分布、經濟、生活情況。其中提到美國政府給他們每人每月補助800元,如今不愁吃,不愁穿,不外流,都將雪域極地當成自己的永久家園。最后,部落頭領顎司伯說:“愛斯基摩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自古以來,族群永凝,族語永傳,族風永存?!?/p>
當我聽到“古”字時,注意觀看他們的外貌: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fā)、扁平臉、單眼皮,似乎同我們沒什么兩樣。于是脫口而出:遠古時期,你我的祖先,可能同在一個山頭刀耕火種,同在一條河邊燒烤飲食?!贝苏Z引來大家一片笑聲。
亞塔斯將我們帶到茫茫的雪原,手一揮:“請看我們的住房?!贝蠹叶家苫螅骸澳挠蟹?”他幽默地說:“藍天是房蓋,雪地是睡床,那就是愛斯基摩人的房?!闭f完,他用右手食指按下嘴唇,吹了幾聲口哨??谏诰拖褚恢Ц?,將寧靜的雪原吹開了吉祥的笑臉。驀地,從雪地鉆出一些黑衣紅襖男女熱情地向我們招手。原來雪地下面有雪屋,大家驚訝得目瞪口呆。
走進雪屋,奇異的景象令人大開眼界。屋身掘進堅硬的雪原下面。凸現(xiàn)的屋頂,用長方形的雪磚砌拼成圓形。頂尖用一洗臉盆大的冰塊封閉。冰是天然玻璃,白天為雪屋采光。屋內高一米五至二米,獸皮鋪地,屋頂懸掛一盞海豹油燈,夜晚既用來照明又可取暖。建屋材料全用雪。雪是絕緣體,空氣被吸附在雪里,屋內并無窒息之感,而且清新干凈舒適。進屋的通道較長,為防風呈“丁”字形,雪墻上設有“貓耳洞”做倉庫。房主風趣地說:就地取材不用找,圓頂雪屋傳家寶。防風、避雨、遮雪、御寒,而且冬暖夏涼。住在寨子的人,到冬天都往雪屋里鉆。游客贊不絕口,雪屋真是愛斯基摩人的一大發(fā)明,是“適者生存”條件下體現(xiàn)出來的民族智慧。
雪域里的義犬
走出雪屋,屋外白雪無盡,一切污物都沒有,頂多能看到野獸留下的蹄印或是飛鳥掉下的翎毛。雪域極地是地球上最悲壯最不可馴服的野地方。然而,雪域的下面卻神奇地安居著一個原始部落族群。
中午,我們來到一條美麗的小河前。愛斯基摩人剛網完魚,正欲吃午飯。一條條鮮活的三文魚,分開攤在潔白的雪地上,魚兒不停地翻滾亂跳。他們按魚體大小,分為四人、六人、八人圍坐四周。先由一人以快、穩(wěn)、準的刀術,將魚分成火柴盒式的塊狀,每塊大小一樣,就像從模具生產出來的。再用刀尖點著魚塊,甩到每人面前。這時,食者可取出自己的腰刀,插著魚塊送到嘴里。吃完一塊,又會甩來一塊。潔凈的雪地,既是餐桌,又是餐碟。他們吃得非常香,每人都帶著喜悅的笑臉,嚼得滿嘴是血。食畢,就地取雪擦嘴巴。臉上既有血紅,又有雪白,加上愛斯基摩人天生愛笑,那臉蛋就像盛開的山菊花。
這里沒有官威,沒有欺騙,沒有傾軋。那情景使我意識到,人類越是接近大自然,彼此關系越密切,心情越舒暢,生活越愉快。
下面的路必須坐狗拉雪橇,才能去參觀幾個部落聯(lián)合舉行的愛斯基摩人藝術節(jié)。面對雪橇,人人感嘆:“有生第一次嘗試狗拉雪橇,仿佛回到了原始時代。”只聽主人吆喝一聲,訓練有素的十多只狗就像接到了命令,輕松而有節(jié)奏地飛快奔馳。兩旁的雪山、林野、飛鳥唰唰閃過。坐雪橇如乘木舟,不顛、不搖,無噪音、無尾氣、無污染。而且,藍天白云,清新敞亮,美景相伴,使人賞心悅目。然而,極地的天是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不一會,一陣暴風雪,漫天飛揚。眼前的幾只黑毛狗轉眼變成了雪白狗。天地間充塞著無邊際的霧狀,一切都失去了距離??床灰娗懊娴墓?,而雪橇繼續(xù)走。義犬與風雪搏斗,我如坐針毯。狗被視為寵物,我是一米八的大漢,讓它在暴風雪中拉著我走,實屬不該。我決定以步代橇,正欲喊停,終點卻已到了。我看著那些矮小矯健的狗身上的熱汗和凝凍的冰渣,還有它們口中噴出的白沫,心中很是沉重。我們都愿意付雙倍錢給狗補身,然而,卻被說一不二的主人謝絕了。他嚴肅地說:“我更愛自己的狗,愛斯基摩人視狗為兄弟,我們和雪域極地共生存。人吃肉,它也吃肉。人睡雪屋,它睡我們身邊?!苯又?,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
1909年4月1日,美國人皮爾里想要征服北極點。他找到愛斯基摩人頭領商量,能否幫他實現(xiàn)夢寐以求的理想。頭領很干脆,約定他三天以后來見。三天后皮爾里出現(xiàn),愛斯基摩人把為他縫制的皮帽、皮衣、皮靴擺他在面前。皮爾里挑選了133只壯狗和堅固的雪橇組成由頭領親自指揮的護送隊,終于使他實觀了人類首次登上了北極點的愿望。皮爾里站在北極點激動得振臂歡呼:“雪域極地之神,愛斯基摩!”
聽了這個激動人心的故事,面對愛斯基摩人和他們的義犬,我們不禁肅然起敬。愛斯基摩人為人類作出了艱苦卓絕的貢獻。最堅強的是他們,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是他們,最美的也是他們,最有生命力的還是他們。
極地的“母親之歌”
晚上,雪地燃起篝火,掀開了藝術節(jié)的帷幕。男女老少笑逐顏開涌向篝火,圍坐四周,就酒吃著燒烤。邊吃、邊聊、邊唱、邊跳。先由四個小伙子跳“車輪舞”。圍著篝火打飛腳,旋轉如車輪,就像風火輪。摔跤、拔河、魔術,一個接一個節(jié)目,讓人眼花繚亂。接著,男女齊上,手挽手,肩并肩,時而向篝火聚攏,時而向外散放,時而沿著弧線左旋右轉,載歌載舞,好像藏族舞蹈。最受歡迎的是由著名女歌手雪雅瑪演唱的《母親之歌》。她那深情、甜美、樸實、漂亮的歌聲,在雪域里悠悠地回蕩。唱到激情處,大家跟著唱,每人都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就像熾烈燃燒的篝火。
我問亞塔斯歌詞內涵是什么,他說:“雪域極地,我的母親。我永遠熱愛你,不離開你的懷抱……”是的,一個熱愛母親的民族,必然會凝聚在一起。
《母親之歌》使人心潮澎湃。我在篝火外雪地上靜觀思考:他們?yōu)槭裁匆曆┯驗槟赣H呢?那是因為他們與雪有著血緣似的關系。孩子從雪屋誕生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雪,從此肌膚貼著雪生長,心就像雪一樣的潔凈。在他們心目中,雪是圣潔的領域,雪是維系生命的本源,因此愛斯基摩人非常熱愛雪域極地,對雪情有獨鐘。
篝火正旺,夜空中不時地閃爍著北極光。我舉頭遠望,忽然想起皮爾里,仿佛看到他站在北極點上歡呼:“雪域極地之神,愛斯基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