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型軍事工業(yè)聯(lián)合企業(yè)的代表KBR是美軍最重要的服務承包商,它奔赴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qū),為美軍煮飯蓋房搞后勤,從中獲取巨額利潤,單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工程,KBR就與美國政府簽訂了價值82億美元的合同,獲利9.5億美元。
美軍走到哪,它就跟到哪
美國有數(shù)不清的PMC(私人軍事公司),這其中,尤以石油巨人哈利伯頓的子公司KBR(即熟知的布朗·魯特公司)對美軍的全球戰(zhàn)略部署至關重要,正如布魯金斯研究所的P.W.辛格所說:“美軍走到哪,布朗·魯特就跟到哪,這樣講一點都不夸張?!?/p>
自1991年以來,美國為節(jié)約經(jīng)費把現(xiàn)役軍隊裁至150萬人,不料恐怖組織繁衍、長期被壓制的種族沖突在全球范圍內(nèi)爆發(fā),針對這種情況,五角大樓計劃通過發(fā)展新型高科技武器以及以PMC員工代替數(shù)以萬計的士兵來維持甚至提高部隊效率。拉姆斯菲爾德希望五角大樓能更有效運用現(xiàn)有資源,這就意味著更依賴PMC,他曾于7月在參議院表示:“在30萬軍人執(zhí)行任務的地區(qū),有一些事情不適合他們做?!倍邮诌@些工作,再沒有哪家公司比KBR更能勝任。
一枝獨秀是因為切尼?
過去10年里,KBR奔赴世界上最偏僻危險的地區(qū),為美軍蓋屋煮飯搞后勤。KBR是目前伊拉克最大的服務承包商,美駐伊行政長官保羅·布雷默、“重建和人道救援辦公室”跟10萬駐伊美軍一樣,都要靠它來完成吃喝拉撒,就連美國陸軍工程師團也向它求助,幫忙修好壞掉的油井和管道。單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工程,KBR與美國政府就簽下了價值82億美元的合同,從中獲益9.5億美元。同時,為維護從巴爾干往南延伸到非洲之角、往東到阿富汗和吉爾吉斯斯坦這一線的美軍基地,KBR也得了數(shù)不清的錢;它還負責在古巴和關塔那摩灣造監(jiān)獄關押塔利班犯人,在反恐戰(zhàn)中,再沒有哪家公司比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及更贏利。
KBR獲取合同的無往不利不由讓人懷疑它是否受到政治庇蔭。雖然副總統(tǒng)切尼不再是哈利伯頓的股東,但他擔任其主席兼CEO5年,任用和提拔了許多日前在哈利伯頓和KBR掌權的人。面對紛飛流言,公司現(xiàn)任主席兼CEO戴維·雷薩爾怒不可遏:“我們深深自豪于公司為支持軍隊所做的一切,而且我認為公司為美國納稅人節(jié)省了不少經(jīng)費!”
雷薩爾表示,只要切尼還在白宮任職,那么KBR就可能還是政治靶子,但無論有什么爭議,公司絕不會不去努力爭取新的軍事業(yè)務。他說:“我相信我們能承擔這部分業(yè)務。”
確實,美軍日益依賴KBR這類私人軍事公司,它不僅“價廉物美”,而且使軍隊脫身出來集中于軍事任務。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軍隊軟硬件尖端化加快。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zhàn)爭中使用的高科技武器系統(tǒng)如此復雜,地面作戰(zhàn)小組必須仰仗平民專家來維護和操作,像F-117型夜鷹隱形戰(zhàn)斗機、愛國者導彈等均屬此列。
“服務合同之母”
布朗·魯特的軍事合作業(yè)務由最初的建筑和工程業(yè)務延伸而來。二戰(zhàn)期間,它締結了第一個軍事合同,為美國海軍造了成百上千艘船;其員工隨軍到了韓國和越南,建基地、造橋修路……1963年,哈利伯頓買下布朗·魯特(1998年成為KBR),在美國從越南撤軍后著重于開發(fā)能源項目。20世紀80年代,災難性的石油合同讓KBR焦頭爛額,于是它在1987年又重拾軍事合同的飯碗,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
KBR的大宗軍方業(yè)務都通過后勤文職擴編計劃(LOGCAP)得來。1992年布朗·魯特脫穎而出奪得LOGCAP首份合同時,沒人想到有朝一日它能壯大成為“服務合同之母”。當時LOGCAP出價390萬美元,要KBR制定運輸應急規(guī)劃,能馬上把多達50萬人的部隊運往任何一個地點,并提供可維持6個月的食物和其它生活必需品。這年年末,KBR首次進入戰(zhàn)場,為配合聯(lián)合國跟隨美軍進入索馬里,很快就雇用了大批當?shù)厝恕\姺綖椋耍拢疫@次任務付了1.1億美元,為把1.8萬人的部隊送往海地和1994年的聯(lián)合國行動付了1.41億美元。
但是直到美國率領的北約1995年開往海灣,KBR才漸成氣候。受總統(tǒng)要求計劃外預備役軍人不得超過4300名的命令限制,軍隊投入KBR和其他承包商懷抱。在巴爾干有史以來最寒冷的冬天里,KBR與軍方工程師合作,在前聯(lián)合國營地、廢棄的工廠、破爛的房屋和空地上硬是建起34個基地,而且由于KBR運輸物資遠比軍方快,所以由它來提供大部分所需建材,1.62萬名士兵也靠它維持生計。
1997年KBR與LOGCAP合同到期,美陸軍器材準備司令部把一份新的五年合同交予KBR的勁敵Dyncorp,“這是個致命的打擊”。但軍方為表示安撫,把巴爾干一分為二,另一份合同給了KBR。1999年科索沃戰(zhàn)爭爆發(fā)時,KBR再次隨軍奔赴那里,迅速建起3個以上大型基地和許多外圍前哨。
2001年,KBR打敗對手重新贏得LOGCAP青睞,合同期長達10年。它負責為搜捕“基地”分子和在阿富汗及鄰國打擊恐怖活動做后盾(費用為1.83億美元),同時維護阿富汗兩大基地和烏茲別克境內(nèi)的營地;伊拉克戰(zhàn)爭至今也給KBR?guī)恚保皟|美元的工程。2002年末,五角大樓讓KBR設法對付進軍伊拉克面對的難題:薩達姆點燃自己的油田該怎么辦?為確保萬無一失,美國陸軍工程師團找到KBR,簽了另一份70億美元的合同。后來薩達姆雖然只點燃了9個油井,但自美軍攻占巴格達以來,該國的油井、油管和相關設施破壞嚴重,大量修復工作落到了由300名KBR和小隊陸軍工程師組成的“重建伊拉克石油”小組身上。至今KBR為這份工作得了7.05億美元,它還將在年底得到兩個新合同,每一個價值5億美元。
優(yōu)點缺點都有
整個2002年,軍方為KBR在巴爾干的工作支付約25億美元,這些工程給它帶來大約2億美元利潤。近年來,美國大大降低在巴爾干的軍事水平,關閉許多基地,而KBR繼續(xù)負責剩下的基地,在合同到期前它將在今年和明年收到3.67億美元。
美軍在海灣的開支一再超出預算曾引起政府方面的高度重視,但1997年后勤管理研究所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需要8918名士兵和6.38億美元才能干完付4.62億美元讓KBR6766名員工干的活,故兩相比較之下,還是用私人軍事承包商劃算。省掉最多的還是勞工費用。PMC不必花錢培訓和派遣一名士兵,還能以極低廉的價錢雇用當?shù)貏诠?。例如在巴爾干,KBR給木匠、電工和水管工一小時平均15.8美元,政府的標準則是24.38美元。
沒有哪家PMC比KBR與美軍關系親密,在科威特的兩大基地,KBR的員工跟士兵一起同甘苦共患難。跟士兵不同的是,KBR人可以在任何時候選擇離隊。
一些人,包括許多軍事建設人士在內(nèi),已開始警覺到PMC在戰(zhàn)場上勢力不斷壯大,會置美軍于潛在的災難性危險當中。員工怠工,老板可以把他解雇,但不能扔他進監(jiān)獄,五角大樓的法子也只有起訴,而這對戰(zhàn)場上在危難之際被承包商拋棄的指揮官于事無補。畢竟PMC最終的責任不是面向軍方客戶而是自己的股東?!?/p>
(王守艷薦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