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門武學,自明末清初膠東人王朗融合十八家武學創(chuàng)立以來,已在膠東煙臺地區(qū)流傳了三百余年。由于傳承日久,螳螂門由最初的硬派七星、梅花螳螂、軟派六合螳螂,漸而衍生出手、摔手、秘門、八步等諸多流派,各派螳螂拳法雖名勢各異,實則基本一致。現(xiàn)僅以筆者家傳手螳螂、郝家所傳的太極梅花螳螂為例,對螳螂門的拳功體系作一介紹。
螳螂門的拳功體系是由功法、拳械兩大類組成。
一、功法
螳螂門的功法有其獨到的訓練程序和科學的訓練體系,即“行功有三乘之法”。行功三乘是指積力、指功和積成。所謂積力,又稱順勁增力,主要包括柔合功(肩、腰、胯、腿等部位的柔韌性、靈活性訓練)、運行功(基本的拳、掌、勾、腿、步、身法的訓練)、樁步功(八大樁勢的平衡穩(wěn)定、意氣訓練等步型和樁功的訓練)。所謂積功,又稱習打積功,主要包括初合功(簡單的技術(shù)組合)、玉環(huán)步、盤揉手、螳螂七手、摔跌法、擒拿法、點穴法、分身八短靠打法、拳路及技擊散打訓練等內(nèi)容。所謂積成,乃是“積功而大成”之意,又稱排靠運氣,主要是各種獨門功夫的訓練,只有通過積成的進一步深化練習,螳螂門武功才能臻入化境,在實戰(zhàn)中大顯神威。積成的內(nèi)容是螳螂門的各種內(nèi)外功夫,如三回九轉(zhuǎn)羅漢功、太乙真人八段錦、服氣調(diào)息法、黃河逆流法、中脈行氣法、六底仙十四動功、純陽童子功、氣功八字、氣功口訣、八大金剛氣功、鐵羅漢功、排打功、靠體功、鐵沙掌、鷹爪功、鐵臂功、戧捶、踢打沙袋等內(nèi)容。
螳螂門對樁功極為重視,因為通過樁功的訓練,既可使下盤穩(wěn)固,又可練功內(nèi)養(yǎng),更可獲得拳術(shù)家所必備的整勁,故拳譜中講:“練功先站襠,未打先練樁”、“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按傳統(tǒng)練法,若樁功不過關(guān),是不能進入積功階段訓練的。
三回九轉(zhuǎn)羅漢功,又名三回九轉(zhuǎn)還陽功,是螳螂門的內(nèi)功根本。所謂的三回九轉(zhuǎn),是指此功夫中的大小周天行氣如九曲之珠,三回九轉(zhuǎn),運轉(zhuǎn)不息,無處不在。所謂的還陽(或羅漢)是指“三回九轉(zhuǎn)是一勢,修成羅漢還真陽”,乃是修習螳螂拳真陽之功,具有洗骨伐髓之神效,誠非凡品可以比擬。
服氣調(diào)息法、黃河逆流法、中脈行氣法等都是輔助三回九轉(zhuǎn)羅漢功運行的內(nèi)功練法,其中中脈行氣法更為手螳螂門所獨有,其功效之巨,堪稱一絕。中脈行氣法,又稱中脈直透、中脈貫通之法?!度V·中脈行氣法》中云:“手螳螂門之武功,其特別之處,即在三盤合一,中脈一氣,渾然一氣之論……以中脈為混元之中宮,勁力四射,無論攻守,皆可挨著何處打何處,勁由中脈迸射直透而出,傷人于無形無意,自可成令人入手無路,而觸處受傷之螳螂打?!?/p>
太乙真人八段錦、六底仙十四動功、純陽童子功、氣功八字、氣功口訣等功夫是螳螂門內(nèi)功中動靜結(jié)合的練法。太乙真人八段錦,又稱八段錦,所謂錦者,是言此功夫極為寶貴。八段錦源于道家導引行氣功夫,具有調(diào)和氣血、防病健體強身、增長氣力的功效,是三回九轉(zhuǎn)羅漢功的一種輔助功夫。純陽童子功,是本門純陽功的一部分,也是純陽功中的代表功夫,源于道家。此功作用有三:其一為保精,可使人精力旺盛,青春永駐;其二為踵呼吸,所謂“至人呼吸以踵”即指此,踵呼吸乃是中國內(nèi)家功夫中的辛秘,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功法,但在螳螂門純陽功中卻是極平常的功夫;其三,童真武勇,力大無窮,這是本門純陽童子功的真意。相傳手螳螂門純陽童子功一旦練成,則可發(fā)揮出超出常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勁力,用于技擊對敵,則可勝算在握。純陽童子功(純陽功)是本門三回九轉(zhuǎn)羅漢功的一種輔助功夫,至于六底仙十四動功、易筋經(jīng)、氣功口訣、氣功八字,亦各有其妙用,均是三回九轉(zhuǎn)羅漢功的輔助功夫。
螳螂門的“八大金剛氣功”、“螳螂十八用功法”、“鐵羅漢功”同本門純陽內(nèi)功一樣,均是三回九轉(zhuǎn)羅漢功的一種輔助內(nèi)功,其中八大金剛氣功,乃是模擬八大金剛的功架而成,共八個動作。此功夫通過意識、動作、呼吸的配合,意到、氣到、力到而力摧山河,久習之則氣力大增,可達“金剛不壞之體”,用于技擊,則可發(fā)揮出巨大勁力,使敵難以承受;用于強身健體,則自然舒展,剛?cè)嵯酀?,是延年益壽的秘寶?!绑胧擞霉Ψā保鄠魇峭趵首鎺熕鶆?chuàng)的一種輔助三回九轉(zhuǎn)羅漢功氣血運行的功夫,該功法是根據(jù)天地陰陽六合之正氣,匯集十八家練功之形態(tài),共為十八路,練之有恒,則氣力充沛,形健體活?!拌F羅漢功”又名以血催力內(nèi)功心法,此功法乃是郝家秘傳功夫,具有奪天地造化之神效,該功法的最大特點是出功神速且功效巨大,能夠在百天之內(nèi),內(nèi)壯初成,形成活性抗打(即在與人交手時,不用事先運氣,具有自然鼓蕩、反彈來力,甚至將對方震傷的奇效),而且出手勁力之巨,非八大金剛氣功等所能相比,是入室傳人中非佼佼者不傳的功夫。
螳螂門中的排打功、靠體功、鐵沙掌、鷹爪功、鐵臂功、戧捶、腿功等功夫?qū)袤腴T內(nèi)外結(jié)合的功夫,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詳述。
二、拳械
由于螳螂門武學是集明末清初十八家古拳法精華而成,故其拳械內(nèi)容浩繁豐富,是由拳法、器械、對拆三類組成。
(一)拳法:包括十路螳螂彈腿、螳螂手、插捶、大小翻車、四路奔打、小虎燕、力劈、指路、五趟捶、拙剛、柔靈、十八鎖、雙插花、黑虎交叉、蹦步、亂截、分身八肘、摘要、梅花路、撲蟬、白猿偷桃、白猿出洞、白猿獻果、螳螂短打五連環(huán)、螳螂十八手打法等近三十種拳路。這些拳法又可分為以下四類:
1.入門基礎(chǔ)性拳法:此類拳法是從各個方面研習螳螂拳的入門技藝,各拳路皆有其訓練的側(cè)重點,如十路螳螂彈腿是以舒展關(guān)節(jié)、順通勁力、掌握基本攻防技術(shù)、形成正確的功架和動力定型為主;螳螂手是以研習螳螂勾子和手法為主;插捶是以訓練下盤功力和研習捶法為主;大小翻車是以研習螳螂打的基礎(chǔ)翻車轆轤捶為主;四路奔打是以研習拳打四面八方、前后呼應(yīng)為主;小虎燕是以研習跳躍起伏技法為主;力劈是以研習迅雷不及掩耳與一氣呵成的技法為主;五趟捶是以研習捶法為主;拙剛是以研習八剛為主;柔靈是以研習十二柔為主;十八鎖是以研習擒拿鎖扣之法為主;雙插花是以研習閃轉(zhuǎn)騰挪、左右插花、雙面迂回的技法為主等。這些入門基礎(chǔ)性拳法,雖然有些看起來與北派秘宗拳、少林拳(如小虎燕、四路奔打)相似,尚缺乏螳螂門獨特技法,但因它們同螳螂門主體拳法息息相關(guān),所以仍被視為純粹的螳螂拳入門技藝。
2.螳螂門主體拳法:螳螂門主體拳法有四種,分別是蹦步、亂截、分身八肘和摘要,這四種拳法乃是螳螂拳的根本與核心,是螳螂門真髓和靈魂所在,凡螳螂門真正傳人必精通此四種拳法。
螳螂門蹦步拳法,也寫作崩步、崩補、蹦撲。相傳王朗祖師初創(chuàng)螳螂拳時,第一手即為蹦步拳法。該拳法在螳螂門各支系流傳極廣,無論七星、梅花,抑或是手、秘門螳螂均有此拳路,就連現(xiàn)在所謂的少林寺螳螂拳,亦是由煙臺螳螂門蹦步拳演變而成。蹦步拳法之所以稱為蹦步、蹦撲,是因該拳法中含有一種步法(即蹦步),該步法玄妙、狠毒、凌厲,既能使蹦步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瞬間發(fā)招接近,又含有螳螂門暗腿之妙,故而有此稱謂。蹦步拳以七長為主,兼有八短之妙。另外,螳螂門各系所傳之蹦步拳路略有差異,主要有郝家所傳之太極梅花螳螂蹦步、萊陽宋子德先生所傳之蹦步、七星螳螂蹦步、家門所傳手螳螂蹦步拳法等幾種。
螳螂門亂截拳法,是古老的螳螂拳套路,相傳是由趙殊所創(chuàng)?!度V·亂截批》中說:“亂截三十六著,其巧無比,其鋒莫當,三十六者,其中千變?nèi)f化,為螳螂手之神之又神者……此乃入門之學,而窺全藝之窮究,亦不可出乎此。”此拳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螳螂門亂截拳法共有三種:一是古傳亂接,拳法以“為行手,一起太極五打連環(huán)劈”為開勢;二是攔截,拳法以“為行手,剛提刀劈華山手”為開勢;三是螳螂門第六代宗師郝斌先生晚年將前述兩種亂截合為一體的拳法。
螳螂門分身八肘拳法,亦稱八肘,相傳為王朗祖師所創(chuàng),與蹦步拳一起合稱為“螳螂十八湊”,是王朗祖師所創(chuàng)螳螂拳的原型。分身八肘拳是螳螂門的短打支柱,內(nèi)含分身八短、分身十二盤肘貼身藏的用法。螳螂拳素有“短打總敵”之稱,故此拳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分身八肘拳法,因拳距較長,故分四段演習。
螳螂門摘要拳法,相傳為李秉霄所創(chuàng)。所謂的摘要,是博采眾家之長、摘拳法要招、集螳螂拳術(shù)大成之意,它是螳螂拳的精華所在,故歷代拳師從不輕易傳授此拳。由于該拳是螳螂拳的技擊精華,有極高的實用價值,故歷代螳螂拳宗師均將摘要拳作為螳螂門技擊散打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螳螂門摘要拳法共六段,后姜化龍(一說為宋子德)吸收地功拳精華,與螳螂拳特點相結(jié)合,創(chuàng)出螳螂門第七段摘要“地功精”,這即是后人所說的螳螂門中的地功。另外,螳螂門第六代宗師郝斌老先生晚年曾總結(jié)其畢生習武經(jīng)驗,創(chuàng)有一段“綜合摘要”傳于鐘春德老師,以指導其練功。螳螂門摘要拳各段自成體系,從不同方面和角度揭示了螳螂拳的技擊精華,其總體風格是勇猛潑辣、疾速敏捷、勁力渾實、氣勢雄偉。
3.拳藝結(jié)合的高級拳路:此類拳路是螳螂門拳技、拳功、拳藝、技擊緊密結(jié)合的拳法,既適于表演,又適于練功,還適于技擊,主要包括梅花路、撲蟬、白猿偷桃、白猿出洞、白猿獻果等拳法,其特點是手法密集多變,步法靈活穩(wěn)健,身法復雜自如,動作干脆利索,剛?cè)嵯酀Y(jié)構(gòu)嚴謹,頗具技擊威力,能夠體現(xiàn)螳螂拳的特色。
4.技擊散打性質(zhì)的拳路:這一類拳路,除了前述螳螂門主體拳法中的摘要拳法外,尚有螳螂短打五連環(huán)、螳螂十八手打法等。螳螂短打五連環(huán)是集亂截、梅花路中的主要實用手法而成,共八組,每組五手,頗具實用價值。而螳螂十八手打法,乃是郝家所傳太極梅花螳螂中的絕技。
(二)器械:包括螳螂刀、太極梅花刀、槍法、五虎群羊棍、六合棍、八仙劍、摘要劍劍字、摘要劍(達魔劍)等等。
(三)對拆:對拆即對練,有拳術(shù)對練、器械對練、空手對器械、擒拿等。拳術(shù)對練如桃花散、破案、蹦步對拆、胳臂式、分身八短靠打、螳螂七手等,器械對練如單刀進花槍等,茲不贅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