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皇家馬德里的風暴,直把我們吹得目瞪口呆,從昆明到北京、從北京到香港、從香港到日本、再從日本到曼谷。從球迷到貝迷,從廣告商到體育用品商。從頭到尾地,把我們這些膚淺的、亞洲足球落后國家的錢賺個夠。我們的孩子們通宵排隊,為的就是要一睹貝哥的 “ 芳顏 ” 。
一個朝代,當國內(nèi)混亂、統(tǒng)治動搖的時候,對內(nèi)越是揣揣不安,對于外來文化越是頑固地排斥拒絕。唐初的盛世,在政治上有足夠的自信心,奉行 “ 中國既安,四夷自服 ” 的方針,在文化上有足夠的自信心,并蓄兼收,百花齊放。時至今日,我們的文化已經(jīng)發(fā)展到昌盛成熟的階段,任何文化傳入中國,并沒有可能消融中華文化,而只能作為一種新養(yǎng)料注入我們文化的整體內(nèi)。
就像我們受到皇馬足球文化流行的影響一樣,唐朝時期的中國文化高度繁榮,有充分的吸收力和消化力。印度的佛學、拜占庭(東羅馬帝國,今土耳其一帶)的魔術、天竺的雜技、中亞的舞蹈、東南亞諸國和西域的音樂等等。正是如此,唐朝的文化到如今都是我們向往的極盛時代。不只在文化方面,在政治方面,唐朝的統(tǒng)治者們大量起用外來的人才,有:大食(今印度)任李彥升在唐及地進士,波斯首領穆諾沙在開元時被授予 “ 折沖、留宿衛(wèi) ” 之職,西突厥可汗子阿史那忠,娶了唐公主,當了長安的警衛(wèi)處長四十八年。
中國的企業(yè)經(jīng)過了初步的資本積累,現(xiàn)在進入了一個關鍵時刻,就是怎樣把自己的企業(yè)帶到另外一個境界——也就是國際化。中國大陸經(jīng)過二十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完成了成為世界工廠的建設,完成了初步的資本積累,成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下一步就是怎樣生產(chǎn)、推廣、銷售自己的品牌。因為加工生產(chǎn)的利潤太低了。
但是作為一個出產(chǎn)自己國際性品牌產(chǎn)品的大國,我們還談不上。試看看世界上,有哪 幾個出名的品牌是真正屬于中國的,青島啤酒是一個好的例子,但是我們太缺乏向青島啤酒怎樣的牌子了。近來聯(lián)想把標識 Legend 改成 Lenovo , 用意明顯,就是要走出中國。但走出中國,我們所缺乏的不是品牌,品牌能夠用錢來收購,現(xiàn)在國外有很多很多的品牌來等我們?nèi)ナ眨覀兯狈Φ氖悄軌蚬芾?、推廣品牌的人才。聯(lián)想所缺乏的,正是能夠?qū)⑺麄兊漠a(chǎn)品推廣到全球的人才,是一個需要有全球性眼光、高層次的市場營銷推廣人才。如果聯(lián)想能解決這個問題,那么聯(lián)想也不用費這么多的精力來尋找新的增長點了。而這種人才,在國內(nèi) 很難找到。很高興見到上一期的《成功行銷》上面的一則關于海信全球招賢的消息,海信面對的問題就是以上所說 缺乏品牌推廣人才和貝克漢姆又有什么關系阿?有,因為我們國家近百年來向來有 排外的情緒,很難用外來的人才,本來就是中國人,還分什么海歸、土鱉??戳撕芏嘀袊钠髽I(yè),一聽到你是香港人,第一個感覺就是 “ 請你來工作一定得付貴工資 ” , “ 如果付了貴工資后,我們以前的員工怎么辦? ” ,對香港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其他地方來的 “ 老外 ” 了。我不知道史美倫女士拿的是多少工資,但是我知道梁定邦先生是免費工作的。相似的地方是他們兩個工作的都是證券業(yè),高利潤的證券業(yè)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其他行業(yè)了。企業(yè)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如果用錢能買來的人才的話,是一件很劃算的生意。試想想看,皇馬重金收購了貝克漢姆之后,形象為之一振,立刻從西歐瘋狂到亞洲。
西歐國家普遍重視自己傳統(tǒng),但西班牙人對他的到來卻興奮無比。而英國人對貝哥的出走卻沒有什么很大的失望——在英國,想把貝哥的頭像放在英鎊上的人有百分之三十七(八月一日英國廣播公司 BBC 公布的民意調(diào)查),取代達爾文、邱吉爾的百分之二十九,戴安娜和莎士比亞分別是百分之二十二和百分之十三。
我們不妨學學皇馬,放眼全球,海納百川,像我們的祖宗唐太宗一樣,以無比的信 心,廣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