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朋友的熱情與友好,他無限深情地說:“我相信,你們有一個偉大的將來。我更加相信,當你們國家站起來,把自己的精神表達出來的時候,亞洲也將有一個偉大的將來。”
他曾說:“相信我的前世一定是中國人。”
印度詩人泰戈爾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13年)。在中國新文化運動時代,泰戈爾及其許多著作都被大量介紹到了中國,曾經(jīng)影響了我國的幾代讀者。泰戈爾對中國人民始終懷著友好的感情。1881年,年僅20歲的泰戈爾對英帝國主義向中國傾銷鴉片并迫使清政府割地賠款的罪行給予了嚴厲譴責。他在《婆羅蒂》雜志發(fā)表著名論文《鴉片——運往中國的死亡》(又譯《在中國的死亡貿(mào)易》),文中說:“英國坐在亞洲最大文明古國的胸脯上,把病菌似的毒品一點一滴地注入她健全的肌體和靈魂,推著她走向死亡。一方面獲取暴利,另一方面損失慘重。如此殘忍的強盜行徑,真是曠古未聞?!?/p>
1916年,泰戈爾在日本發(fā)表演講,譴責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山東的罪行??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多次發(fā)表公開信、談話痛斥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并帶頭慷慨解囊,發(fā)動募捐,盡最大努力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他曾無限深情地說:“相信我的前世一定是中國人?!彼€在自任校長的印度國際大學中特設中國學院,專門培養(yǎng)中國留學生。
首次來到中國
1924年3月21日,應中國大學者梁啟超、蔡元培之邀,泰戈爾率領由國際大學教授、梵文學者沈莫漢,國際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現(xiàn)代孟加拉畫派大畫家南達拉波斯等一行六人組成的訪華團,乘船離開加爾各答,開始他的中國之行。
4月12日一大早,徐志摩、瞿菊農(nóng)、鄭振鐸等人就會聚上海匯山碼頭恭候泰戈爾一行。上海文學研究會、上海青年會、江蘇省教育會以及時事新報館的代表,還有日本駐華新聞記者、旅滬的印度人共約有600人在碼頭等候。上午11時20分,泰戈爾一行人乘坐的客輪抵達上海。
一踏上中國的領土,這位詩人就情不自禁地說:“朋友們,我不知道是什么緣故,到中國就像回到故鄉(xiāng)一樣。我始終感覺,印度是中國極其親近的親屬,中國和印度是極老而又極親密的兄弟。”
為了讓泰戈爾的訪問方便,東道主專門指派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深諳英語的徐志摩擔任其隨行翻譯。
4月14日,徐志摩、瞿菊農(nóng)陪同泰戈爾一行前往杭州。秀麗的湖光水色使他流連忘返,他像孩子一般地歡呼:“美麗的西湖,美麗的杭州,要不是時間關系,我真想在湖邊買個小屋住上幾天……”
4月15日,泰戈爾在杭州靈隱寺演講。西泠印社的藝術家們向泰戈爾贈送一枚刻有“泰戈爾”三個字的印章,他為此激動不已。他對隨行的京劇藝術家梅蘭芳說:“在印度,小孩降臨后有兩件事最為重要,第一要給他取個名字,第二要給他少許飯吃。這樣,這個孩子就與社會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關系。我的名字譯成中文叫泰戈爾,我覺得我的生命是非要與中國人的生命并在一起不可了……”泰戈爾由此又想請中國朋友為他取個中國名字,他向國學大師梁啟超提出了這一愿望。
4月18日下午,上海文學研究會等團體一千多名成員在商務印書館俱樂部舉行正式歡迎會,歡迎泰戈爾一行,泰戈爾即席發(fā)表演說。當晚,徐志摩陪同泰戈爾一行乘火車沿津浦線北上。在南京,泰戈爾游覽清涼山、莫愁湖等名勝后,向文化界人士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講。他說:“我此次來到中國,并非是旅行家為瞻仰風景而來;也并非是一個傳教士帶些什么福音,只不過是求道而來罷了。好像是不敬香者,來對中國文化界敬禮的……我這次來華,就是為了一點看不見的情感,說遠一點,我的使命是在修補中國與印度兩個民族間中斷千多年的橋梁;說近一點,我是想得到你們中國青年真摯的同情……讓我們大家努力吧,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印度人,我們要不怕困難,肩上扛著鏟除誤解的大鋤,口袋里裝滿新鮮人道的種子,不問天時是陰是晴是雨,清理一方泥土,播下一方生命,同時唱著嘹亮的新歌,鼓舞在黑暗中將要透露的萌芽?!?/p>
演講完畢,泰戈爾與青年學生一起散步聊天。有一位學生問他有多大年紀了,他風趣地回答:“我很不愿意說出自己的年齡,因為一個人的老少不能用年紀作標準。我的心時刻與你們一樣,所以我長久是一個少年?!彼€笑著說:“我已經(jīng)64歲了,但是你們千萬別把我當一個老頭子看呀!”
4月23日,泰戈爾一行抵達北京。在北京期間,泰戈爾應邀于先農(nóng)壇講演。當時的《晨報》是這樣寫的:“午后2時,即有無數(shù)男女學生驅(qū)車或步行入壇,絡繹不絕,沿途十分擁擠。講壇設在先農(nóng)壇內(nèi)之東壇(即一品茶點社社壇),壇之四周布滿聽眾,有二三千人之多……泰戈爾用英語演說,約歷一小時之久,聲音十分清晰宏亮,雖在數(shù)十步之外仍聽之了然……”泰戈爾在京停留期間,曾在北師大等處發(fā)表數(shù)篇演說,如《中國與世界文明》、《文明與進步》、《真理》等,轟動一時。泰戈爾在各種場合演說的基調(diào)是:緬懷中印傳統(tǒng)友誼,尋求恢復和加強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同時,他呼吁兩國人民共同擔當起發(fā)揚東方精神文明,反對西方物質(zhì)文明的使命,向世界傳播愛的福音,增強友愛親善。
中國學者為泰戈爾做壽
5月7日是泰戈爾的64歲壽辰,中國學術界的朋友聚集在北京東單三條協(xié)和禮堂為之慶祝,由胡適主持。胡適以大會主席的身份贈給泰戈爾十幾幅中國名畫和一件名貴瓷器后,他接著用英語說:泰氏是詩哲,并且是革命的詩哲,中國文化受印度影響很大。今天能夠在這里歡迎代表印度的偉大人物,并且恰逢他的生日替他做壽,實在是湊巧極了。接著,梁啟超致賀詞。他在祝福泰戈爾生日之后,對中國歷史和中印關系作了簡單的述評。然后他說:“今天,我們所敬愛的天竺(古代印度的稱呼)詩人在他所愛的震旦(從前印度對中國的稱呼),過他64歲的生日。我用極誠懇、極喜悅的心情,將兩個國名聯(lián)結(jié)起來,贈給他一個新名叫‘竺震旦’!”胡適用英語幽默地說:“今天,一方面是祝賀老詩哲64歲生日,一方面是祝賀一個剛生下來不到一天的小孩的生日!”大家哄堂大笑。“謝謝!”泰戈爾握著梁啟超的手,莊重地接受了這個名字。后來,西泠印社的金石藝術家,又以不同的字體精心刻制了兩方“竺震旦”的印章,贈給泰戈爾。
5月19日,泰戈爾一行在開明戲院(今珠市口民主劇場)高興地觀看了梅蘭芳表演的《洛神》。20日中午,梅蘭芳、梁啟超等人設宴為泰戈爾餞行。泰戈爾在北京停留之際,曾由徐志摩等陪同專程進故宮訪問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并合影留念。后又聯(lián)系與孫中山會面,因?qū)O中山患病未成。
5月21日,泰戈爾一行在徐志摩等人陪同下到達太原。泰戈爾就在山西推行當時他一直提倡的鄉(xiāng)村建設計劃,并與山西督軍閻錫山等地方官員進行了廣泛的商討,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但是這一協(xié)議后來未能實現(xiàn)。5月25日,泰戈爾在上海作最后一次講演后,于29日轉(zhuǎn)赴日本。
再次到中國,淚別徐志摩
1928年10月,徐志摩游覽歐洲,在回國途中專門停留在印度。泰戈爾對徐志摩訪問印度十分高興。臨別時,徐志摩邀請?zhí)└隊栐俅卧L華,泰戈爾愉快地接受了邀請。
1929年3月下旬,泰戈爾赴美國、日本等地講學途中抵達上海小住。泰戈爾的這次旅行很不愉快,大概是世事推移之故吧,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發(fā)生了全球性的社會思想裂變。泰戈爾一路不倦地宣講他那博愛、寬恕、和平的主張,卻一路受到排斥、譏諷和冷落。當時徐志摩和陸小曼已經(jīng)生活在一起,由于兩人是婚外戀結(jié)合,時人非議頗多,而泰戈爾是極少數(shù)支持他們婚姻自主的人之一。
這時,從身體到精神都感到疲倦的泰戈爾特別渴望休息。從美、日抵達中國時,他一再囑咐徐志摩:“這次決不要像上次在北京那樣弄得大家都知道,到處去演講,靜悄悄地在家住幾天,做一個朋友的私訪,大家談談家常,親親熱熱的像一家人,越隨便越好?!碧└隊柎舜味潭倘斓乃饺嗽L問,只在徐宅與徐志摩談詩。他還專門為陸小曼誦了幾首新詩。這一次,泰戈爾留給徐志摩夫婦二人兩件墨寶,一件是在徐志摩的一本精致的紀念冊上用中國毛筆畫了一幅筆調(diào)粗獷的大半身自畫像;另一件是用孟加拉語在紀念冊上寫了一首小詩:
“路上耽擱櫻花謝了/好景白白過去了/但你不要感到不快/(櫻花)在這里出現(xiàn)?!?/p>
泰戈爾寫完,又用孟加拉語朗誦起來,也許是觸到了詩人的某根敏感神經(jīng)吧,徐志摩夫婦發(fā)現(xiàn),詩人是流著淚讀完這首詩的。
1929年6月11日,泰戈爾從美國、日本講學回印度路過上海。徐志摩接到電報,立即邀郁達夫一道前往碼頭迎接。這次,泰戈爾僅在徐宅逗留了兩天。臨別之際,老人從手提箱里取出一件用金絲精繡著印度民族風情圖案的紫紅色絲織長袍,聲音顫抖地說:“我老了,恐怕不會再來中國了,也許再也見不到你們了。這點小禮物,作個永久紀念吧!”
泰戈爾從此再也沒有與徐志摩夫婦見面,也再沒有來過中國。泰戈爾在訪問中國時曾經(jīng)高瞻遠矚地說:“我相信,當你們國家站起來,把自己的精神表達出來的時候,亞洲也將有一個偉大的將來。”中國人民一直銘記著這位休戚與共數(shù)十年的國際友人。195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時,飽含深情地說:“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泰戈爾對中國的熱愛,我們也不能忘記泰戈爾對中國艱苦的民族獨立斗爭所給予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