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市有一家巧克力店,門面不大,但燈光通明,店堂里100多種巧克力饞人欲滴。
“想嘗嘗哪一種?”年輕的技師利文·布里笑著問。36年來,布里一家一直讓這個城市的居民吃著手工制作的精美巧克力。該店的夾心巧克力很有名,在其他國家,這叫巧克力,而在比利時則被稱作“糖烘果仁渣”。高級糖烘果仁渣皮薄,輕輕一咬就能掉下一角。布里解釋說:“餡要細膩、清淡,回味無窮。”布里的商店櫥窗布置根據(jù)季節(jié)每月變換一次,秋天是巧克力蘑菇和樹葉,春天是果仁泥天冬草——這已成為安特衛(wèi)普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巧克力王國
只有比利時的報紙在談到自己的國家時才把她叫作“巧克力王國”。比利時約有7200人從事跟巧克力有關(guān)的商業(yè)活動,幾百名巧克力技師年產(chǎn)巧克力14萬噸,巧克力年交易額達14億美元。
比利時的巧克力消費量也大得驚人:人均每年9.7公斤。除了自己吃,比利時人還經(jīng)常將巧克力作為禮物贈送給親朋好友。所以在比利時,幾乎每個村莊都生產(chǎn)巧克力,盡管規(guī)模不大。
巧克力成為比利時的驕傲,比利時也向世界展示了這種驕傲:比利時的巧克力已進入世界各地的高檔商店,一些巧克力品牌生產(chǎn)廠商還在國外設(shè)有自己的專賣店。在布魯塞爾市中央廣場,最壯觀的景觀是:游客剛從大巴下來,便風一般地撲向這里的巧克力商店。
統(tǒng)領(lǐng)世界口味
比利時曾在非洲擁有殖民地,從那時起,比利時人就開始同那里的可可種植主保持特殊的關(guān)系,這也是比利時成為巧克力王國的主要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比利時人口味獨特——他們喜歡的口味,其他人也一定喜歡。這在更大程度上可能來源于比利時人的認真。位于布魯塞爾市郊的巧克力大廠諾伊豪斯的經(jīng)理基爾克·阿倫斯說:“我們早就形成生產(chǎn)巧克力精品的傳統(tǒng)?!北壤麜r人的認真還表現(xiàn)在他們制定了相關(guān)的法律,1975年通過的法律規(guī)定:只有用可可粉、可可油和糖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才能叫巧克力。不得像其他許多國家那樣,用便宜的植物油代替可可油。
比利時的巧克力生產(chǎn)廠商對自己也十分苛刻。早在1912年,諾伊豪斯公司就為防止假冒特別設(shè)計了巧克力“巴洛京”的盒子,盒子不大,但十分精致,最后還用綢帶捆扎。
有趣制作藝術(shù)享受
巧克力的制作過程十分有趣。在一間不大的車間,一名技師首先把盛巧克力漿的小桶加熱到32℃,隨后將溶化的巧克力漿灌進小模型,再把小模型放到顫動的桌子上,讓巧克力漿發(fā)出氣泡。技師把巧克力漿翻個身,讓多余的漿流回小桶,直至小模型里只留下約12毫米厚的薄薄一層,然后用小鏟子在小模型上輕刮一遍,去掉多余部分,再把小模型放進冰箱里。幾分鐘后,技師從小模型里倒出凍好的巧克力,隨手拿起兩塊,把奶油填在不平處,再用巧克力漿把兩塊粘到一起。這樣整個工序就算完成了。
吸引你的不只是味道
要說比利時哪種巧克力最好,就像要說出世界上哪里的姑娘最漂亮一樣困難。意大利裔的比利時人馬爾科里尼最早注意到不同國家可可豆口味也不相同:委內(nèi)瑞拉的略苦,厄瓜多爾的帶濃郁花香,馬達加斯加的則清新濃烈。馬爾科里尼曾同巧克力生產(chǎn)廠商一起,用7年時間到各國考察:“我們民族不同,但當談到我們的愛好——巧克力時,講的卻是同一種語言?!?/p>
比利時人對巧克力的喜好源于幾個世紀前中美洲的瑪雅人、阿茨蒂克人和托爾特克人。傳說是印第安人的上帝把可可豆賞賜給人類的,因而直到今天,可可樹還被叫作“上帝的植物”。
巧克力是一種特殊的食品,它富含瞬間轉(zhuǎn)化為能量的碳水化合物,還有可可堿和咖啡因,這些物質(zhì)能促進大腦的活動。此外,還有強健身體的鎂、鉀、鈉和鐵。曾經(jīng)有一種說法:巧克力有害健康。實際上,它并不提高膽固醇水平,也不會引起斑疹?,F(xiàn)在,細心的巧克力生產(chǎn)廠商還為糖尿病人生產(chǎn)了無糖巧克力。
飄蕩著巧克力濃香的比利時是甜蜜的,甜蜜而濃情的比利時也為世界帶去了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