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全球海外華商每年生產總值約1萬億美元,是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經濟勢力。華僑漂流到異國他鄉(xiāng),有的是因饑寒交迫尋覓生路,有的是因戰(zhàn)亂死里逃生,有的是為求知留學海外。他們中絕大多數是兩手空空、一貧如洗,基本上沒有人靠攜巨資出國發(fā)大財的。他們有寄人籬下之辛酸,有種族歧視之艱難,有政治壓迫之災難,全憑著咬牙奮斗、吃苦耐勞,一點一滴開鑿生活的道路,一草一葉地積蓄著財富,靠白手起家而富甲天下,靠精心理財而馳騁商海。本文特擷取幾朵海外華商艱辛創(chuàng)業(yè)的浪花,供有創(chuàng)業(yè)之志的海內同胞參考。
謝建?。簭男捃囂サ健捌囇b配大王”
謝建隆1922年出生于印尼西爪哇的馬札瑯卡,父親是移居印尼的小商販。謝建隆11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他不忍大哥一人照料全家,僅讀了4年書便輟學打工。17歲時,他只身跑到雅加達,靠修補車胎謀生。起早貪黑、風餐露宿地干了兩年,終于省下了一點積蓄為創(chuàng)業(yè)提供了最初的基礎。
心靈手巧的謝建隆選擇了一個新奇的項目:收購鐵罐,將其打孔加蓋。再裝上燈芯和煤油,制成簡單的火爐,價廉實用,很受窮苦大眾的歡迎。他靠這項獨特的“專利”,賺了約10萬荷蘭盾。不久,日軍侵占了印尼,謝建隆遠走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大學商學院學了兩年的皮革制造。
回到雅加達后,謝建隆籌資開辦了一家皮革廠,但由于經營乏術,在競爭對手的打擊下,很快就倒閉了。1952年,謝建隆在親友的資助下,創(chuàng)辦了一家貿易公司。但由于管理不當,只艱難地維持了3年便破產關門。一次次的打擊,一次次的失敗,加之肺病發(fā)作,謝建隆臥床靜養(yǎng)了3個月。3個月來,對自己走過的路進行了認真的反思。他痛定思痛,決心改進經營管理,適應市場需求,開始新的創(chuàng)業(yè)計劃。
1957年,謝建隆與胞弟謝建智在雅加達合伙成立了阿斯特拉國際貿易公司,主要經營農副產品,生意做得很順。1968年,印尼調整經濟政策,建筑和交通業(yè)隨之發(fā)展。謝建隆抓住時機,打通關節(jié),很快成為印尼政府購買建筑和交通器材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20世紀70年代,印尼政府大力推進國內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鼓勵工商企業(yè)在本土組裝汽車。擁有一家汽車廠60%股份的謝建隆福星高照,被政府指定為重型交通工具的進口廠家,與日本豐田公司合作裝配汽車。于是,他立即組建公司,正式開展汽車業(yè)務。經過20多年的經營發(fā)展,謝建隆的阿斯特拉集團成為印尼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謝建隆成為享譽東南亞的“汽車裝配大王”。
謝易初:從菜籽小販到正大集團
“正大綜藝”是深受海內外觀眾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人們隨著這個節(jié)目游遍了世界各地的奇山異水。人們在得到美好藝術享受的同時,對贊助這個節(jié)目的正大集團也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但誰能想到,而今享譽全球的正大集團在70年前還是生意清淡的菜籽小店呢?
泰國正大集團的的創(chuàng)辦人謝易初,1896年生于廣東省澄??h篷中鄉(xiāng)。小時曾讀過幾年書,青少年時就喜愛農藝,善育草菇,人稱“草菇佬”。1922年,他只身到泰國謀生,開辦了一家小店——正大莊菜籽行,出售家鄉(xiāng)菜籽,從此踏上了創(chuàng)業(yè)的征途。謝易初創(chuàng)辦正大莊時,資金短缺、根底淺薄,生意清淡。但他意志堅強,能吃苦耐勞,對菜籽情有獨鐘。正大莊菜籽店逐漸生意興隆,正大聲譽日漸擴大。
1936年,謝易初在泰國北部建立培植蔬菜品種的試驗場,又在泰國南部設立分店。1941年,他在吉隆坡創(chuàng)辦正大莊,將自己的菜籽生意做到泰國以外,開始了東南亞大市場的角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謝易初把業(yè)務交給二弟謝少飛掌管,自己回到祖國汕頭創(chuàng)辦光大莊,經營菜籽對東南亞外銷。不久,他又回到家鄉(xiāng)澄海縣租地100畝,創(chuàng)辦種子農場,培植良種供光大莊外銷之需。20世紀50年代初,謝易初的長子謝正民、次子謝大民學成后,加入正大莊的經營管理,而此時的謝易初已有了相當積蓄,可謂人財兩旺。于是,謝易初抓住時機,創(chuàng)建了正大集團,擴大經營規(guī)模和業(yè)務范圍,進一步開拓自己的事業(yè)。其經營要訣是“堅持以農為本”,主要經營菜籽、種畜、飼料和農藥等。謝易初本人留在國內,繼續(xù)他的良種培育工作,并培育出大批優(yōu)良新菜籽外銷各大洲。他培育的“西瓜冬熟”、“秋菊夏開”,成為中國農業(yè)史上的佳話,從而享有“華僑米丘林”的美譽。毛澤東、周恩來在1958年12月嘗了他栽培的無籽西瓜后,給予了高度評價。20世紀50年代后期,澄??h成為中國第一個水稻畝產千斤縣,采用的就是他培育的良種。
隨著經營業(yè)務的不斷擴大,1960年,謝易初委派次子謝大民到香港創(chuàng)辦正大貿易進出口公司;1968年,他任命小兒子、香港大學畢業(yè)的謝國民擔任正大集團總經理,以期依靠他的現代經營知識,大力發(fā)展多樣化經營;1969年他委派三兒子謝中民到印度尼西亞開辦飼料公司和漁業(yè)公司;1973年謝易初發(fā)展家畜育種經營,并同著名的美國愛白益加種雞公司,建立了全套自動化的養(yǎng)雞生產線。爾后,陸續(xù)在臺灣、新加坡、土耳其等地開辦分公司及飼料工廠。
1983年,87歲高齡的謝易初不幸逝世。他創(chuàng)辦的正大集團在小兒子謝國民的的掌管下已成為舉世矚目的“農牧巨人”。20世紀80年代末,正大集團在世界各地擁有26個飼料廠,是世界第三大飼料廠家;在世界各地擁有100多個分公司,已躋身世界500強的行列。20世紀90年代伊始,正大集團年營業(yè)額90億美元,資產總值50億美元,其中謝氏家族占30%以上。
王嘉廉:軟件世界的第二霸主
王嘉廉,1944年8月出生于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清貧家庭。1967年畢業(yè)于紐約皇后學院數學系,之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的電子實驗室工作了4年。1971年,王嘉廉與拉斯·阿茨結伴來到標準數據公司,專門為IBM公司的大型機用戶提供應用軟件,從編寫程序到推銷產品,什么都干過。
1976年,一家瑞士的軟件公司提供了一種能迅速占領市場的軟件,但公司主管卻不接受。王嘉廉從中看到了契機,果斷地買下了標準數據公司的整個軟件自主經營,這就是國際電腦公司的前身。然后,他與那家瑞士公司談判,以新公司50%的股份換取該公司軟件在美國的獨家發(fā)行權。到了第4年,王嘉廉的公司收入達到了1300萬美元。王嘉廉決定將公司上市,以便籌集更多的資金來購買優(yōu)秀軟件、招聘軟件專家和兼并有發(fā)展?jié)摿Φ能浖尽?989年,國際電腦公司的年收入已超過10億美元。
國際電腦公司和微軟、奧拉克爾等大型公司走的道路完全不同,一開始的服務對象就全然不同,公司的服務對象幾乎全是大型計算機系統(tǒng),包括金融、商業(yè)、交通和通訊等系統(tǒng)。王嘉廉幽默地說:“國際電腦公司沒有競爭對手,蓋茨是我的好朋友。”現在,王嘉廉的國際電腦公司(CA)已經從1976年創(chuàng)建初期的3個人發(fā)展到遍及40多個國家、擁有1萬多名員工的龐大集團。1997年創(chuàng)造了營業(yè)收入40億美元的佳績,CA已被《財富》雜志評為美國最有價值的100家公司之一,是惟一能站在高處和世界軟件業(yè)盟主叫板的華人企業(yè)家。1997年11月,江澤民主席訪美時在洛杉磯會見了王嘉廉先生,希望他能夠為促進中美兩國科技界的合作、為中國計算機業(yè)的發(fā)展盡力。王嘉廉說,他一貫主張將科技的真正概念帶給自己的同胞。他說:“科技是一種手段,它是用來幫助企業(yè)、幫助政府,最終幫助人類的工具,我們不能將其看作是孤立的東西?!盋A公司在中國與鐵道部、科技部等有多個合作項目,他說他和他的公司要為中國的計算機同行提供最新的實用技術。科技人員拿到這些技術和產品,無需從頭開發(fā)軟件,而可用新的思路開發(fā)更適合自己的東西。
著名科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敝x建隆的一條車胎、謝易初的一把菜籽、王嘉廉的一個軟件,就是他們撬動地球的支點,是他們打開財富之門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