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鐘響了,我還是又困又累。又是一個星期天,本可以好好睡一個懶覺。但一種強烈的罪惡感驅使我起身去教堂做禮拜。我洗漱完畢,收拾整齊,匆匆忙忙趕往教堂。
禮拜剛開始,我悄悄在一個靠邊的位置坐下。開始祈告了,我剛要低頭閉上眼睛,卻看到鄰座先生的鞋,緊靠著我的鞋,我輕嘆了一聲。
我想:他那邊有足夠的空間,為什么我們的鞋子要碰在一起?這讓我不安,但他似乎一點也沒感覺到。
祈告開始了:“我們的父,……”剛開了頭,我忍不住又想:這個人真不自覺,鞋子又臟又舊,鞋幫上帶有一個洞……祈告在繼續(xù):“謝謝你的祝福!”鄰座悄悄地說了聲:“阿門!”我盡力想集中心思祈告,但思緒忍不住又回到了那雙鞋上;難道我們上教堂時不應該以最好的面貌出現嗎?我掃一眼地板,想道:這位先生肯定不是的。
祈告結束了,又唱起了贊美詩,鄰座很自豪地高聲歌唱,還情不自禁地高舉雙手。我想:主在天上肯定能聽到他的聲音。奉獻時,我鄧重地放進了我的支票,鄰座把手伸到口袋底,才摸出了幾個銅蹦兒,“鏗、鏗”放進了盤子里。
牧師的證道深深地觸動了我,鄰座顯然也同樣被感動了,因為眼淚從他臉上流了下來。
禮拜結束后,我們像平常一樣,歡迎新朋友,以讓他們感到溫暖。我心里有一種要認識鄰座的沖動,就湊身過去,握住了他的手。他是一個人上了年紀的黑人,頭發(fā)很亂,但我還是謝謝他來到我們教堂。他邀動得熱淚盈眶,咧開嘴笑著說:“我叫查理,很高興認識你,我的朋友”,他擦擦眼睛,繼續(xù)說道:“我來這里已經有幾個月了,你是第一個和我打招呼的人。我知道我看起來與別人格格不入,但我總是盡力以最好的形象出現在這里。星期天一大早我就起來,擦干凈鞋子,打上油,然后走很遠的路,等我到這里,鞋子已經又臟又破了。”
我忍不住一陣心酸,強咽下眼淚。他接著向我道歉,說是坐得離我太近了:“當你到這里時,我知道我應該先看你一眼,但我想,當我們的鞋子相碰時,也許我們就可以心靈相通了。”我一時覺得說什么都顯得蒼白無力,就靜了一會兒,才說:“是的,你觸動了我的心。在一定程度上,你也教我知道,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不是外表?!边€有一半我沒有說出來,這位老人怎么也不會想到,我從心底里深深感激他那雙又臟又舊的鞋子,是它深深觸動了我的靈魂。
[編譯自美國《洛杉磯時報》]
(責任編輯 劉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