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 8月2日,大多數(shù)與會者把自己的名字簽署在文件上。而這一切則構成了他們背叛英國王室的罪名。
簽名者都是一些什么樣的人呢?他們后來的境遇如何呢?
在最后簽名的56個成員中,超過半數(shù)是律師或者法官,十來個是商人,還有很多地主和農民。剩下的那些人當中,有醫(yī)生、政客和牧師。來自新澤西的一位代表——詩人兼哲學家弗朗西斯·霍普金森,可能還幫助設計了美國國旗。
70歲的富蘭克林是簽名者中年歲最大的。19個人在40歲以下,3人二十多歲。除了2人之外,其余所有人均已結婚成家。
傳說威廉姆·埃勒里——來自羅得島的代表——饒有興味地觀察與會者在簽名時的面部表情。從所有人的臉上,他都看到了“堅不可摧的信念”。這些人知道他們冒的是什么樣的風險——叛國罪的懲罰是處以絞刑,而當時有一支英國艦隊已經在紐約港拋錨???。
史蒂芬·霍普金斯是埃勒里的同事,一個接近70歲的人。他顫顫巍巍地握筆簽名時這樣說:“我的手在顫,但是我的決心毫不動搖?!?/p>
富裕的約翰·含考克的頭顱已經被懸賞500英鎊。他用其大無比的字母簽名,還用自己獨有的嘲諷口氣說:“英國佬不用戴眼鏡就能夠看到我的名字,現(xiàn)在他們可以增加懸賞的籌碼了?!?/p>
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半開玩笑地表示:“我們必須團結一致,精誠合作,否則我們必定會被抓住一個個絞死?!痹鱾鬟^這樣的故事,弗吉尼亞州肥胖的代表本杰明·哈里森對馬薩諸塞州瘦小的代表埃爾布瑞奇·格里說:“我在幾分鐘之內就會死去,而憑你單薄的身子,你得在臨死之前在半空中飄舞1到2個小時?!?/p>
即使在名單公開之前,英國統(tǒng)治者就已經展開對與會的每一位成員的追捕,懷疑他們涉嫌叛國,所有的人都是通緝犯。最后,杰斐遜等一部分人虎口脫險,九死一生,而其他人可沒有這樣幸運:
紐約代表弗朗西斯·路易斯親眼目睹自己的家園遭到洗劫,田莊也遭到英國士兵的無情踐踏,面目全非;他的妻子被擄走,受到慘無人道的蹂躪。雖然后來經過大會的積極爭取,以兩名英軍俘虜作為交換條件,將他妻子贖回,但她最終還是因被摧殘過度而死。
約翰·哈特來自新澤西州的霍普威爾,他冒著生命危險潛回家中,探望奄奄一息、不久于世的妻子。妻子死后,英軍追捕哈特并搗毀了他的家。他被迫躲在附近的樹林和山洞里,風餐露宿。當喬治·華盛頓將軍徹底打垮英軍,將他們驅逐出境的時候,他才重歸故里。是時他重病纏身,于1779年辭世。
托馬斯·李奇是南卡羅來納州的代表,他在軍隊里擔任連隊指揮官期間,由于物質供應的匱乏,加之身份的暴露,他的健康備受摧殘。醫(yī)生命令他到歐洲去就醫(yī),結果,在旅途當中,他和他年輕的新娘雙雙喪身大海。
弗吉尼亞州州長托馬斯·尼爾遜指揮本州的民兵隊伍抵抗英軍。當英軍統(tǒng)帥查爾斯·康華利將他的司令部搬進尼爾遜在約克鎮(zhèn)的富麗堂皇的家時,法軍、美軍猛烈的炮火開始向這個城鎮(zhèn)發(fā)起總攻,要徹底摧毀這座城鎮(zhèn)。據(jù)傳說德·拉法格侯爵請求尼爾遜指示炮火攻擊的目標,尼爾遜把手一揮,指向他自己的住宅,說:“那兒,炮擊那座房子。那是鎮(zhèn)上最有軍事價值的房屋。幾乎可以肯定,在那里你會找到康華利勛爵,還有英軍司令部?!?/p>
7年之后,50歲的尼爾遜在窮困潦倒中撒手人寰。他的房子至今猶在,墻上累累彈洞依稀可見。
在《獨立宣言》上簽署名字的56個人中間,有2位后來成為美國總統(tǒng),3位成為副總統(tǒng)、還有很多人當上了州長,有幾位繼續(xù)任國會里的參議員;但是也有4位在戰(zhàn)爭期間因負傷或勞累而死,5位成為俘虜,遭受監(jiān)禁,幾位失去了妻子和孩子,9位的家產被襲擊并被摧毀。
在一致通過歷史上最輝煌壯麗的文件的結束語時,這些簽名者夸下的并不是??冢骸盀榱藫碜o并支持《獨立宣言》,堅定不渝地依賴著天意的庇佑,我們共同起誓,用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財產和我們圣潔的名譽作擔保?!?/p>
“圣潔的名譽”,在當今已經不是一個慣常使用的詞語,但是每一個美國人的生活都受到來自這份歷史饋贈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的感染,那就是自由,用鮮血來考驗、用淚水來灌溉的自由。
[編譯自美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