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提出
兒時在平遙———現(xiàn)今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鄉(xiāng)下度過。每每夜間哭鬧,母親便以“麻胡”來嚇唬,自己便恐懼,便用雙手緊緊摟抱母親,便哭鬧聲立停?!奥楹?,在我同代人的心中是一種兇惡的吃人的野獸。稍長,隨母親去鄰村趕會(趕集)正正在玉米吐穗時?;丶衣飞?,見不遠(yuǎn)處田野里一只狼悠閑地正走向一片高粱地,大人們都說,那是“麻胡”,自己便緊緊拉住了母親的手,催母親快走。心中也便以為“麻胡”原來便是狼。至于“麻胡”兩個字怎么寫,是“麻胡”、“馬虎”,還是“麻虎”?并不知曉。
后來讀了書,游了一些地方,知道以“麻胡”來恐嚇小兒的,不僅是我的故鄉(xiāng)平遙一地,山西全省、河北、內(nèi)蒙古以至京津等省市區(qū)都是這樣的。
公元2002年,全國集中開展了打擊黑社會組織犯罪的專項斗爭。山西省會太原一黑社會組織的頭目名叫“三麻胡”,該黑社會組織被公安機關(guān)摧毀后,“三麻胡”上了報。有的報紙寫作“三馬虎”,有的寫作“三麻虎”。某報刊登長篇通訊《“三麻虎”黑社會組織的覆滅》。文中“引子”稱:何為“麻虎”?山西中部地區(qū)稱狼為麻虎。以此比喻一些黑社會組織的兇殘,同時,一錘定音,似乎“麻虎”確實就是指狼了。
想起了六七年前熟識的一位知名作家,在某晚報上連續(xù)寫了三四篇文章,大談特談“麻虎”。到了,不知所云,不看“麻胡”邊際。
其實,“馬虎”、“麻虎”應(yīng)寫作“麻胡”。稱“麻胡”為狼,錯。麻胡,系指中國歷史上兩名兇殘好殺的將軍麻秋和麻祜。
麻胡之一———麻秋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六十七有“麻秋”條:“后趙石勒將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植性虓險鴆毒。有兒啼,母輒恐之麻胡來,啼聲絕。至此為故事?!笔钦f后趙主石勒有名部將叫麻秋,系太原羯(匈奴別支)人。麻秋殘暴如猛虎,陰險似鴆毒。因是胡人,時人稱其為麻胡。百姓懼怕他,民間每有小兒啼哭,其母就以“麻胡來了”嚇唬,小兒恐懼,哭聲立停。這都成為故事了。
《資治通鑒》卷八十六·晉紀(jì)八中講:“上黨武鄉(xiāng)羯人石勒,有膽力,善騎射。”石勒(公元274—333年),字世龍,十六國后趙政權(quán)的創(chuàng)建者,原籍“上黨武鄉(xiāng)”。山西教育出版社《晉中史話》認(rèn)作今“山西武鄉(xiāng)”,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百科知識辭典》則認(rèn)作今“山西榆社北”。石勒在其青少年時期和征戰(zhàn)年代,于晉中、太原一帶度過不少春秋,其勢力曾達今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陜西、江蘇、安徽、甘肅、遼寧等省部分地區(qū)?!顿Y治通鑒》記載,麻秋先追隨石勒,石勒死后又追隨石勒弟石虎,東征西殺,兇殘無比。打仗時,他動輒“誅×部千余人”,“斬首三千級”。到后來,麻秋想收編別人的部隊,設(shè)宴下鴆毒,被發(fā)現(xiàn),斬。
晉朝時,太原稱太原郡、太原國,治所均設(shè)晉陽。所轄13縣,多為現(xiàn)太原市、晉中市所屬。當(dāng)時太原、晉中一帶百姓懼麻秋如虎狼,視其為惡煞兇神,以其恐嚇小兒,當(dāng)是情理中事,也是這一地區(qū)世代流傳“麻胡來”恐嚇小兒的源頭。
麻胡之二———麻祜
明楊循吉輯《雪窗談異》中收有唐顏師古《隋遺錄》記:“大業(yè)十二年,煬帝將幸江都”,“命云屯將軍麻叔謀,濬黃河入汴堤,使勝巨艦。叔謀銜命,甚酷。以鐵腳本鵝試彼淺深,鵝止,謂汴河之夫不忠,隊伍死冰下”?!爸两駜禾洌勅搜浴楹鷣怼粗埂?。
這段故事講的是公元616年,隋煬帝楊廣將游江都,命云屯將軍麻叔謀疏通黃河入汴河道,以使其龍舟通過。麻叔謀接受了疏通河道的命令,他暴戾好殺,對民工極其殘忍。麻以鐵腳木鵝檢驗疏通中的河道淺深,鐵腳木鵝通不過,就以疏通河道的人不忠的罪名,將其殺死于冰下。百姓對其極怕,常呼其名以止小兒夜啼。至唐朝時,還是每有小兒啼哭,聽說“麻胡來了”,小兒立刻便不哭了。
麻叔謀,名祜,祜、胡音近形不同,時人稱麻祜為麻胡。
魯迅先生說“麻胡”
說到“麻胡”,不能不提及魯迅先生。先生曾把麻叔謀當(dāng)作胡人,并為此作了自我批評。先生在《朝花夕拾》集《后記》中,開頭即寫道———
我在第三篇講《二十四孝》的開頭,說北京恐嚇小孩的“馬虎子”應(yīng)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謀,而且以他為胡人。現(xiàn)在知道是錯了,“胡”應(yīng)作“祜”,是叔謀之名,見唐人李濟翁做的《資暇集》卷下,題云《非麻胡》。原文如次:———
俗怖嬰兒曰:麻胡來!不知其源者,以為多髯之神而驗刺者,非也。隋將軍麻祜,性酷虐,煬帝令開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風(fēng)而畏,互相恐嚇曰:麻祜來!稚童語不正,轉(zhuǎn)祜為胡。只如憲宗朝涇將郝玭,蕃中皆畏憚,其國嬰兒啼者,以玭怖之則止。又,武宗朝,閭閻孩孺相脅云:薜尹來!咸類此也。況《魏志》載張文遠(yuǎn)遼來之明證乎?(原注:麻祜廟在睢陽。鄜方節(jié)度李丕即其后。丕為重建碑。)
原來我的識見,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貽譏于千載之前,真是咎有應(yīng)得,只好苦笑。但又不知麻祜廟碑或碑文,現(xiàn)今尚在睢陽或存于方志中否?倘在,我們當(dāng)可以看見和小說《開河記》所載相反的他的功業(yè)。
先生在這里“苦笑”著承認(rèn)了一個錯誤,即以為麻叔謀為胡人。告知讀者,麻叔謀的酷虐,如郝玭,如薜尹,“咸類此也”。麻叔謀的廟在睢陽。而麻叔謀名祜,稱為麻胡,是“稚童語不正,轉(zhuǎn)祜為胡”的緣故。
先生說:“我在第三篇講《二十四孝》的開頭,說北京恐嚇小孩的‘馬虎子’應(yīng)作‘麻胡子’,是為麻叔謀?!辈环翆⒃囊舱珍浫缦拢骸?/p>
北京現(xiàn)在常用“馬虎子”這句話來恐嚇孩子們?;蛘哒f,那就是《開河記》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那么,這麻叔謀乃胡人了。但無論他是甚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還有限,不過盡他的一生。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麻叔謀的酷虐到蒸死小兒吃,令人發(fā)指。魯迅先生表示了他的憤怒。但更使先生憤怒的是那些反對新文化、反對白話者。先生說:“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yīng)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薄爸灰獙τ诎自拋砑右灾\害者,都應(yīng)該滅亡!”
筆者此文,只為“麻胡”考,作讀者茶余飯后之話料而已。不妥之處,請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