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將許世友,因是少林出身,練得一身驚世武功。在沙場上,他作戰(zhàn)驍勇,令敵聞風喪膽,大有百萬軍中能取上將首級之雄風;在生活中,他更是一位重感情、很有人情味的漢子,他的一生,留下很多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連拔六棵白楊樹
在延安那段艱苦的日子里,全軍上下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有一次,許世友下部隊視察開荒的完成情況。在他來到通訊連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戰(zhàn)士們剛剛開墾出來的土地上有好幾棵白楊樹,顯得十分扎眼。于是,他叫來連長詢問是怎么回事。
連長來到許世友面前,面有難色地解釋說:“報告首長,那地中間的白楊樹長得十分結實,即使在上面用鋸鋸斷了,根須也還埋在土里,會影響到種莊稼。這不,我們正在這兒商量著用什么辦法把樹連根一起弄出來……”
許世友聽后皺了皺眉,于是來到地中央,仔細打量起那幾棵白楊樹來。
那是成年的白楊樹,一共有7棵。由于地處灘涂地帶,樹木生長得十分健壯,棵棵都有胳臂粗細,在風中被吹得“沙沙”作響。許世友上下打量了白楊樹一陣,用手拍了拍樹干,然后點點頭說:“這些樹果然長得都很結實啊!讓我來試試?!?/p>
許世友脫下外衣,一聲:“起!”頃刻間,那棵胳膊粗的白楊樹被他連根拔了出來?!皣W!……”在旁邊的戰(zhàn)士中間頓時發(fā)出一片驚訝贊嘆聲:“將軍真是神力啊!《水滸傳》上說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那只是故事里的事,今天將軍可真讓我們開了眼了……”
許世友輕松地將剛剛拔起的樹放到一邊,隨即又走向下一棵。雙膀一用力,又連根拔了出來。一棵,兩棵,三棵……就這樣,許世友一口氣連拔了6棵白楊樹,站在那里仍舊面不改色。
許世友哈哈大笑,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塵,看著一旁目瞪口呆的連長說:“拔幾棵小樹有什么難的!我給你們留下一棵,最后的收尾工作還是由你們連隊自己來完成吧!”
婚禮上的槍聲
1941年春天,為粉碎膠東地區(qū)國民黨頑固派反共親降活動,許世友奉命率清河獨立團挺進膠東。許世友整天帶兵打仗,生活卻因無人照料而越來越隨便。這些被軍區(qū)后勤部的一位負責同志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熱心管起了許世友的“后勤”工作,在部隊后勤部門積極為首長物色了一位品貌皆優(yōu)的姑娘,這位姑娘的名字叫田明蘭。
1943年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許世友和田明蘭舉行了婚禮?;槎Y儀式極為簡單,沒有喜慶的鞭炮,沒有親戚的祝賀,有的只是一包喜糖、一杯清茶,還有一些生死與共的戰(zhàn)友。然而,那場婚禮卻極富傳奇色彩。
他們在一間舊房內開了一個茶話會,許世友當場表演了一套少林拳。接著在來賓的鼓勵下,將軍拔出駁殼槍,表演了他的特技槍法。
許世友是少林出身,曾奪過少林古寺比武三連冠,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但對他的槍法,知道的人并不多,見識過的更少。
常言道,藝高人膽大。這次婚禮上的槍法表演更是別出心裁。只見許世友彬彬有禮地走到新娘面前微笑著說:“小田,你來給我當個助手吧!”接著,他把婚禮場所轉移到室外,把來賓獻的花分成了三束,分別放在新娘的兩肩和頭頂,并親切地安慰新娘:“請你不要怕,千萬不要動,咱倆為來賓開眼,助助興?!?/p>
田明蘭雖然一時未弄清自己的丈夫將表演什么拿手好戲,可看他那興奮的表情就知道將有精彩的‘‘節(jié)目’’讓戰(zhàn)友們一飽眼福。此時,田明蘭頭插鮮花,肩佩鮮花,滿面笑容,整個人兒仿佛都是一朵盛開的花朵。忽然,只見許世友疾步離開新娘五六步遠,冷不防掏出駁殼槍指向了新娘,隨著“叭、叭、叭”三聲槍響,花兒已經從新娘的頭頂和雙肩墜落下來。
“表演不好,請?zhí)嵋庖??!痹S世友哈哈一笑,隨手把駁殼槍插入腰間。來賓們禁不住熱烈地鼓起掌來。
這樣驚險奇特的婚禮恐怕世界上也為數(shù)不多。多少年過后,人們對這場別開生面的婚禮還津津樂道。田明蘭后改名田普,她與許世友婚后相伴四十余年,直到將軍去世。建國后,她曾擔任南京軍區(qū)干部部副部長等職。
“只想過過種田讀書的生活”
南線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結束后,許世友調任軍委常委。他以身體不好為由,向中央提出不再工作,要求回南京休息養(yǎng)病。中央批復同意。
許世友居住在中山陵八號,這里是孫科任國民黨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長時建造的,主體建筑是一座西式二層樓房。院子占地幾十畝,草坪開闊,花樹繁茂。
一搬進來,他就把院子里的草坪全挖掉,改做種植小麥、高粱、玉米、紅薯的試驗田和菜園子。后來又在靠馬路的圍墻下修了一排豬圈,加上原有的三四畝水面,既喂豬,又養(yǎng)魚。
原本洋氣十足的庭院,經他這一改造,變得“亦兵亦農”。定居以后,許世友就像個兢兢業(yè)業(yè)的“村長”,每天一大早就起來安排農活。他的秘書、保衛(wèi)干事、警衛(wèi)員、管理員,種地的種地,種菜的種菜,喂豬的喂豬,養(yǎng)魚的養(yǎng)魚,分工具體,責任明確。
他自己負責飼養(yǎng)十幾只兔子,當了一名“兔司令”。一天干下來,還要親自檢查講評,表揚好的,批評差的。
菜園里生產的蔬菜可以自給自足,基本不用外買。每年收獲了秋萊,許世友都要腌上幾大缸。
其間有很多人來到南京后慕名拜訪過許世友,他給大家留下的一個深刻印象是,他說下就下,對以往的權位毫不藕斷絲連。激越的壯心歸于平靜,沖天的豪氣融人了田園幽境。用他自己的話說:“田沒種夠,仗沒打夠,書沒讀夠。晚年只想過讀書種田的生活,別無他求?!?/p>
說起讀書,自從毛澤東講了“要看五遍”《紅樓夢》以后,許世友的桌子上真的擺了一部《紅樓夢》。但聽他的秘書講,直到他去世,一遍也沒讀完。許司令最喜歡的古典文學名著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封神演義》。
不要特殊待遇
幾十年來,許世友一貫以儉樸為本。他一年到頭穿一身肥大的軍裝,不愛穿新愛穿舊。襯衣補袖口磨破了,用剪刀剪掉,接著穿。也不穿皮鞋,長年穿一雙布鞋或那種布條編的草鞋。 許世友不講穿也不講吃,基本上炊事員做什么吃什么。老王師傅給他做了30年的飯,對他口味食性摸得極透。
他酷愛打獵,打到的獵物自己卻不愛吃,大都送給別人或者請客當菜。
許世友晚年的生活很孤獨,很寂寞。子女大都在外地工作,即便在本市的,也難得回家看看。逢年過節(jié)來一趟,許司令特別高興,變戲法似的亮出幾根麻花,搖晃著逗弄小孫女,一邊連聲說:“叫爺爺!叫爺爺!”麻花是他叫炊事員先炸好預備下的。
老部下登門看望,他有了說話的對象,拉住人家問長問短,恨不能多談一會兒。白天他一個人在院子里散步,或者坐車出去轉轉。晚上看電視,不管愛不愛看,一直看到想睡覺才關掉。
他不愿去禮堂看電影,因為他一到,別人就站起來。握手寒暄,他怕干擾大家。有時在家里放映16毫米的小電影,總在他最喜歡的幾部片子,有《霓虹燈下的哨兵》、《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喬老爺上轎》、《鍘美案》等,翻來覆去,百看不厭。
中央關于反對特殊化的規(guī)定下達后,他不讓在家里放了。軍區(qū)文化站說許世友是在這里養(yǎng)病,特殊情況要特殊對待。許世友說:“這個特殊,那個特殊,中央的規(guī)定哪個執(zhí)行?!”
活著盡忠,死后息孝
1981年初,許世友的兩位秘書應召趕來中山陵8號,同時還有他的兩個兒子許建軍和許援朝,也被喊回家來。在飯桌上,他當著兩個兒子的面對兩位秘書說:“你們是看著他們兩個長大的,今后你們要多照顧他們,幫助他們,看到他們有什么缺點和問題,該批評就批評。援朝像我,聽話。我最不放心建軍,膽子太大,是二愣子。”
語氣很沉悶,帶有幾許悲涼。一向好勝、樂觀、不服老的許世友,一下子變了一個人似的。秘書都停下筷子,默默無言。
“我死后不火化?!痹S世友語出驚人,“過去我向毛主席報告過,活著盡忠,死后盡孝。中央關于領導工作人員實行火葬的倡議書,我沒有簽字。我向鄧小平也講過,我死后和母親埋在一起。我從小離開家,沒有在母親身邊盡孝道,死后要和她老人家做伴。我給了大兒子許光56元錢,要他給我買口棺材,死了往里一裝就行了。你們四人要幫我辦這件事?!?/p>
這分明是在交代后事。可他哪里知道,50元錢不要說買棺材,恐怕連棺材板子也買不了一塊。再說,像他這樣的高級干部,中央會不會同意他土葬是個很棘手大的問題。
許世友幼年喪父,從小跟母親相依為命,是個大孝子。參軍以后,為國盡忠,顧不上對母親盡孝,他內心常存歉疚之情。1952年,他請假探家一次,見了母親,長跪不起,眾人百般勸慰才把他扶起來。1959年,他又一次路過家門,見74歲的老母親還在打柴、喂豬,不禁淚流滿面。母親病危時,他未來得及趕回去給老人送終,成為終生憾事。當時他發(fā)下誓愿——自己死后,一定來為母親守墳。
緣于這筆“感情債”埋下的隱衷,許世友沒有在領導干部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上簽名。
喝了幾杯酒,情緒好了點。秘書們一起勸慰,說許司令身體基礎好,一定可以長壽。許世友說:“我心里有數(shù),戰(zhàn)爭年代負傷太頻,血流得多傷了根本,現(xiàn)在不行了?!?/p>
大兒子許光在收到許世友寄來的50元錢,自己又添了點錢,買了松樹,做了一口棺材。這口棺材最后沒用上,許司令下葬的棺木是用尤太忠同志特為精選的楠木做成的。
許司令死后還鄉(xiāng)土葬,鄧小平同志批示:“下不為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