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稱同志,相幫相思曰朋友,情同手足為兄弟。李志英是我的校友,是我步入政界的引薦人,又是我入黨的介紹人,從教育局工作開始在一起,他管人事,我在視導(dǎo)室,以后又在縣委、縣革委政工組共事多年,彼此之間這三層關(guān)系都至厚不薄。他從縣政協(xié)副主席崗位上退下來之后,我們?nèi)杂休^多的交往。前不久,收到了他的詩作《楓葉集》清樣,我從頭至尾詳細(xì)地閱讀了一遍,品味了一番,心情如東海的波濤,久久不能平靜。既為他的大作即將付梓高興,又倍覺欽羨,但更多的還是感受,索性借此以敘。
中國古人曾言:\"積極而發(fā)。\"我的這位摯友積數(shù)十年之實踐、經(jīng)驗、學(xué)識,一發(fā)而成巨卷,實乃成熟的標(biāo)志。此舉也許是一般老年人的共同特點,但用詩歌這種形式把自己積累至極的東西抒發(fā)出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老年層中為數(shù)也不是很多的。人的一生由幼而青,而壯,而老,這是自然規(guī)律,誰也逃脫不了。但是,老年這個階段,并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樣:老而不化,老而無能,老而多余,老則累贅。我認(rèn)為,老年這個階段,在人生過程中,是最成熟和最可寶貴的一個階段。我的這位有膽有識的朋友和許多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人士的實踐,都已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一點。但愿我們的老年同志,能夠自尊、自重、自珍、自愛而不要自暴自棄,須知\"官無終貴,民無終賤\"、\"老驥伏櫪\"、\"老馬識途\"這些最淺顯、最樸素的道理,發(fā)揚\"老牛自知夕陽短,不需揚鞭自奮蹄\"的精神,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繼續(xù)造福社會,使自己這個人生最后階段活得更充實、更光彩。我曾記得有一位同志說過:\"人不動,會懶;腦不動,生銹。\"而運動、興奮和創(chuàng)造力是大腦最好的運動形式。為了老年同志的健康長壽,更為了給年輕一代留下長久的思念,我們何不假此盛世而大發(fā)特發(fā)呢?此其一。
其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不是青壯年的專利,\"情\"更是老年人的資本。他們經(jīng)過艱難一生的磨煉,更知無情寡義是人之所忌,熱情大度是仁愛、知禮之本分和體現(xiàn)。所以,篤情纏綿于事和人是我這位摯友成熟的又一表現(xiàn)。如果誰對此持有懷疑,不妨翻閱翻閱這本《楓葉集》,欣賞領(lǐng)略一下志英同志是怎樣抒發(fā)他那出自內(nèi)心既深沉而又濃烈的情感,便會得到答案:
對我們偉大的黨,他情真意切,高歌頌揚;對我們古老而又新生的祖國,他激情昂揚,放聲歌唱;對我們的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shè)事業(yè),每有成就他就豪情奔放,文字激揚;對抗擊日軍侵略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他情有獨鐘,樹碑永志;對與他在一起工作的上下左右、老少中青,情深意厚,坦誠相見,有鼓勵也有鞭策,有褒譽(yù)也有批評;對生他養(yǎng)他的父母以及岳丈岳母的養(yǎng)育之恩,無不留下了令人敬慕的文字......所有這些,不僅涵蓋了親情、友情、愛情、鄉(xiāng)情等方方面面,而且所用文體也涉及到格悼律詩、自由體詩、抒情長詩、婚壽賀詞、演講文稿以及哀悼逝者的誄文、挽聯(lián)、碑銘等形式,堪稱是一位有情有義、重情重義,又善于隨時隨處抒發(fā)情懷的能者和智者。
其三,品讀《楓葉集》,我還有另外一個感受:我的這位朋友,在其內(nèi)心深處似乎蘊(yùn)藏著一股熊熊燃燒、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那就是他經(jīng)常自覺或不自覺地為自己明白確立奮斗志向,不斷地鼓舞自己樹立凌云壯志,并付之以行動。那么就請讀者拭目一看:
他在《頌黨》一詩中是這樣寫的:\"改革開放求發(fā)展 / 科教興邦成果碩 / 宗旨信仰永堅定 / 特色理論開先河。\"說得多么鏗鏘明確。他在《自述》一詩中又寫道:\"出身貧賤志彌高 / 愿效前賢把國報。\"報國之心昭然紙上。在《讀改進(jìn)黨風(fēng)隨想》一文中更表明:\"年近古稀說是非......\",其后,他便旗幟鮮明地鞭打貪污,轟炸貪官,所向披靡,無所畏懼。一位襟懷坦白、堅貞不渝的共產(chǎn)黨員的光輝形象,聳立在我們面前,可佩、可敬!
寫到這里,我愿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坦言的\"老當(dāng)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兩句,同該書的作者與讀者共勉。
最后,再容我贅言幾句,對于詩歌,我是個地地道道的門外漢,不敢也沒有資格妄加評論,出于友情,我寫了上面這些話,對《楓葉集》的出版,表示由衷的祝賀,對讀者則寄予美好的希冀。錯誤之處在所難免,還望讀者不吝指正!
2003年5月23日于古堯都平陽
(責(zé)編 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