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雷鋒的一個戰(zhàn)友,一個十分特殊的戰(zhàn)友。
因為工作的關系,1960年,我曾和雷鋒在一起相處了短短的79天。在這79天里,我真正認識了一個具有高尚情操的士兵,一個偉大的普通人。盡管雷鋒產(chǎn)生于一個政治需要的年代,但他的精神內(nèi)核是永恒的,不會隨著時間的流動而磨蝕。相反,隨著政治色彩的淡化,今天站在我們面前的雷鋒應該更加親切,更加接近我們的生活和理想,因此,我想打破40余年的沉默,說出一些鮮為人知的雷鋒故事,告訴人們一個真實的雷鋒。
雷鋒英俊瀟灑,也很愛美,他有皮夾克、料子褲和皮鞋,同時也是一個極愛照像的人
雷鋒曾一度被神化。其實雷鋒和普通青年一樣,也有七情六欲。
1958年,雷鋒響應支援工業(yè)建設的號召,從湖南望城團山湖農(nóng)場來到鞍山鋼鐵廠。從農(nóng)村到城市,生活上有了不少變化。但雷鋒到鞍鋼后,仍然保持著在團山湖農(nóng)場時艱苦樸素的本色。許多年輕伙伴都換了整整齊齊的衣服上街看電影、逛公園,有時還去舞廳跳舞。雷鋒沒有好衣服,到哪兒也是一套油漬麻花的工作服。有人對他說:“這是大城市,比不得你團山湖了。你這身打扮,多叫人笑話?”日久天長,聽人說的多了,看看自己的衣服,再想想這美好的城市,雷鋒也覺得自己的穿著打扮很不相稱,他也想像其他伙伴一樣穿得洋氣一些,打扮得漂亮一點。于是,他取出平時積攢下來的錢到百貨公司,先后買了皮箱、皮夾克、皮鞋、毛衣、料子褲和英格納手表等,并且在穿上新的皮夾克、料子褲和新皮鞋之后還特地到照相館照了一張像,照片上的雷鋒笑容滿面,很為自己這身打扮而自豪。
十年“文革”,人們把雷鋒的皮夾克、手表、料子褲鎖在箱子里,不愿拿出來,也不敢拿出來,是怕拿出這些“奢侈”品同他那標志著艱苦奮斗本色的補丁襪子相對立,有損于雷鋒的“高、大、全”形象。那么,60年代的雷鋒到底是怎樣看待美的呢?
雷鋒曾在日記中寫道:“什么是時代的美?戰(zhàn)士那褪了色的、補了補丁的黃軍裝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漬斑斑的藍工作服是最美的;農(nóng)民那一雙粗壯的、滿是厚繭的手是最美的;勞動人民那被烈日曬得黝黑的臉是最美的;粗獷雄壯的勞動號子是最美的聲音;為社會主義建設孜孜不倦地工作的人的靈魂是最美的。這一切構成了我們時代的美。如果誰認為這不美,那他就不懂我們的時代?!?/p>
這說明雷鋒也是一個普通人,他的思想也有矛盾的地方。
雷鋒雖然個子不高,但他長得英俊、瀟灑,也很愛美,他愛照像是出了名的。
1960年元月,雷鋒從鞍山入伍來到撫順。他入伍后的先進事跡很多,我奉命從沈陽軍區(qū)工程兵政治部宣傳處來到撫順雷鋒所在的連隊,搞雷鋒先進事跡的攝影報道。
一天,我在院里見到了雷鋒。他本是一副樂哈哈的樣子,但見到我之后,樂呵呵的樣子就不見了,好像有什么事情,但又羞于啟口,我便問他有什么事。雷鋒鼓足了勇氣說:張助理員(當時我是宣傳處的宣傳助理員),能給我照張像嗎?我一愣,感到很奇怪。雷鋒說:我當兵這么長時間了,還沒有照過一張著軍裝背槍雄赳赳氣昂昂的軍人像片。我忽然覺得雷鋒這個人很單純,很有意思,于是同意了。
雷鋒高興地忙活起來,找來步槍,又把他在鞍鋼得的獎章小心地掛在胸前。透過取景框,能看見雷鋒雄赳赳的樣子,于是我按下了快門。這是我為雷鋒拍的第一張照片。
事后,雷鋒向我講起了他喜歡照像的事,這倒讓我感到意外。而且后來我還發(fā)現(xiàn),每次照像之前,雷鋒都要把他獲得的模范、標兵獎章戴在胸前。我給他拍攝的一幅獲獎照片,獎章就是他現(xiàn)找來戴上的,結(jié)果反倒弄巧成拙,后來有評委打趣說,本來那幅照片是可以完美無缺的。
對雷鋒喜歡戴獎章照像,有的戰(zhàn)士說:整景唄,哪輩子的獎章,成天掛在身上……
還有的戰(zhàn)士說:多假!誰干活還有戴著獎章的。
確實如此,我當時也感到不舒服,可是又一想,一個戰(zhàn)士照張像也不容易,炫耀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后來我給他照像時,還是沒讓他再戴那些獎章了。
雷鋒也有缺點和過失
先進典型、英雄人物,代表我們時代的主旋律,是全社會學習的榜樣。但是,在60年代,“左”傾路線占統(tǒng)治地位,凡是寫英雄、寫模范,宣傳先進典型,就必須“高、大、全”,無一不好。對雷鋒的報道和宣傳,就長期受到了“左”的思潮的影響。雷鋒生前和犧牲后,至今40年里,約有近200位曾經(jīng)和雷鋒一起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的親屬、老師、同學、同事、領導、戰(zhàn)友以及輔導過的學生等寫過雷鋒的新聞報道和回憶文章,但沒有見過寫雷鋒有缺點的。雷鋒像一尊完美無缺的神!這使人產(chǎn)生了懷疑,進而也使宣傳效果大打折扣。
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雷鋒和普通人一樣,也有缺點和過失。和我在一起的無拘無束的日子里,雷鋒和我談起生活,向我敞開了心扉。
雷鋒向我講了自己的幾個故事:我剛?cè)胛榈臅r候,還是一個很幼稚的青年,有時不自覺就違反了紀律。記得一個星期日,我認為放了假,就可以隨便外出了,誰也沒告訴,就上街去照像。這件事讓指導員知道了,吃過午飯就找我談話。他搬來一張凳子叫我坐下,和藹地問我:雷鋒,你今天上街請假了沒有?我難為情地回答說:沒有。指導員說:這樣不好哇,部隊嘛,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不論干什么都要請示報告,星期天外出也要說一聲。如果軍隊沒有嚴格的組織紀律,就會成為一盤散沙,那怎么能戰(zhàn)勝敵人呢?毛主席說:“我們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邱少云同志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戰(zhàn)場上,敵人的燃燒彈燒著了他的衣服,可是,他為了不暴露目標,寧愿烈火燒身也不動一動,直到犧牲……
雷鋒說:我聽到這里,心里難過極了,哭了。指導員又說:只要認識到自己錯了,今后改正就行了,哭什么?打那以后直到現(xiàn)在,我再也沒有違反組織紀律和各項制度。1961年6月,雷鋒應邀到他輔導的小學校去講故事時將此故事寫進了他的講話提綱里。
雷鋒本人還有一次檢討:今天吃早飯,我看到炊事班的飯盆里有很多鍋巴,便隨手拿了一塊吃。炊事員劉太順同志說:“自覺點啊!”我聽了這話,心里很難受,覺得吃一塊鍋巴有什么大不了的?便賭氣把那塊鍋巴丟到飯盆里,走了出來……看了毛主席語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nèi)绻腥秉c,就不怕別人批評指正。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蔽乙豢跉獍堰@段話念了三四遍,越念越感到自己不對,越念越感到毛主席的這些話好像是專門對我說的,越念越后悔不該和炊事員賭氣。我自己問自己:你多不虛心呀!人家批評重一點,你就受不了啦!想來想去,我還是硬著頭皮跑到炊事班,承認自己拿鍋巴吃不對,真誠地作了檢討……
你可能會說,這算啥事,何必這么小題大做?然而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正處在困難時期,糧食都是按人口憑糧證供應的。軍隊也不例外,每頓飯,都是按定量分到每個戰(zhàn)士的碗里,鍋巴也是均分給戰(zhàn)士,誰也不能多吃多占。雷鋒這時已經(jīng)是名人了,當然要受到戰(zhàn)友的指責了,這在當時應該算是個缺點的。
我在采訪、報道雷鋒時,聽到過連隊干部、戰(zhàn)士對雷鋒也有意見和反映。干部的反映是他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例如:從那次指導員找雷鋒談話以后,他外出雖然都請了假,可是按規(guī)定時間歸隊的不多,經(jīng)常超過時間,也經(jīng)常受到班長、排長的批評。后來才知道,雷鋒不按時歸隊,多半是在為他人做好事。
在軍事訓練上按嚴格要求,雷鋒有的科目也不過關。雷鋒在日記里也曾提過,排長手把手教他投手榴彈的要領……戰(zhàn)士對他的反映是管理方法上有時太主觀,過于簡單,批評戰(zhàn)士也不講究方法,所以就有人說:雷鋒“只吃憶苦飯,只紅不?!薄?/p>
雷鋒出名不久,普遍反映他有驕傲自滿表現(xiàn),有的戰(zhàn)士說:雷鋒總愛拿出記者給他照的像片向大家“顯擺”,他自己話里話外對上等兵的軍銜也不滿意。參加軍區(qū)首屆團代會,有一次他在發(fā)言中說自己要成為黃繼光第二……不加思考,信口開河。記者反映他在談話中有驕傲情緒。對此我在私下給他指出過:“說話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我講了這么多雷鋒的缺點,只是想印證雷鋒和普通人一樣,不是“完人”,更不是“神”。
但是,特別要強調(diào)一句,雷鋒是個勇于改正缺點的好同志。我和他談話之后,再來看他的日記,就會發(fā)現(xiàn)雷鋒多次在日記中告誡自己:“驕傲的人,其實是無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幾碗干飯,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滄海一粟……”
雷鋒犧牲時,為什么還只是一個班長
雷鋒要提升為運輸連的副政治指導員,這是1962年5月間我從沈陽軍區(qū)政治部聽到的小道消息。
雷鋒因公殉職后,沈陽軍區(qū)政治委員賴傳珠上將到軍區(qū)“雷鋒烈士事跡展覽室”參觀時,同軍區(qū)工程兵主任王良太少將有一段對話,這段對話證實了這個消息的準確性。
當賴政委看到《雷鋒的戰(zhàn)友在向雷鋒遺體告別》的圖片時,他停下來,回頭對跟在身后的王良太主任說:“早就對你們說過,要把雷鋒提到連隊的崗位上來,你們就是遲遲不動,如果早提起來,這個事故就不會發(fā)生……”
到底是什么原因遲遲沒有把雷鋒提起來?王良太主任在回憶文章中道出了究竟:
“……1961年5月,雷鋒被提為副班長,6月升調(diào)4班任班長。這給我們培養(yǎng)雷鋒又增加了新題目,就是讓他能盡快適應新崗位,掌握好一班人的管理經(jīng)驗。
自從雷鋒事跡全面宣傳以后,在我們工程兵部隊范圍內(nèi),人們對雷鋒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對雷鋒精神的實質(zhì)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心悅誠服的,學習雷鋒是實心實意的。
1961、1962這兩年,我們在培養(yǎng)雷鋒這個典型的工作上沒有出現(xiàn)什么大的偏差,總的來說,是成功的。雷鋒本人謙虛謹慎,嚴格要求自己,思想境界更高了,時時處處為革命、為人民做貢獻的功績更豐厚、更全面了,在成長為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的道路上,步子邁得更快,也更堅實。我們對此感到由衷的喜悅。但是從我們黨委的領導工作上檢討,是有教訓的,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在調(diào)整工兵十團領導班子時,有考慮不周、用人不當之處。本來原團長吳海山同韓萬金政委配合在一起,形成了比較堅強的領導核心,在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宣傳雷鋒的工作上是得力的,但在1961年底組建擔任特種工程任務的二O一部隊時,我們調(diào)吳海山同志出任該部隊參謀長(副師職)。工兵十團換了新的行政領導后,給培養(yǎng)雷鋒的工作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至少他們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片面性,對雷鋒這個典型缺乏全面的認識。有人片面反映雷鋒駕駛技術不好,耗油多,還損壞了汽車零件,他們就幾次三番要將雷鋒調(diào)離運輸連。韓萬金政委為此專門派人調(diào)查了解情況,據(jù)理批駁了他們對雷鋒的不正確指責。盡管如此,這一時期還是使培養(yǎng)雷鋒的工作抵消了力量,受到干擾。團里其他方面的工作也連續(xù)出了一些漏子。這件事提醒我們,一個獨立團的主要領導干部,他的思想、作風對部隊的思想建設,對一個重大典型的成長、發(fā)展,有著多么直接的影響。1962年8月,我們黨委研究,鑒于二O一部隊已于7月撤銷,決定調(diào)吳海山重新回工兵十團任團長。我同吳海山同志作了一次細談,鼓勵他發(fā)揚成績,保持榮譽,再次同韓萬金同志合作,團結(jié)好“一班人”,把雷鋒的旗幟舉高。他對雷鋒是有感情的,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可惜就在他到任不久,雷鋒同志就不幸犧牲了。”
在那段日子里,有人曾形容雷鋒像風箱里的雞毛,八面來風,難以自已。試想,雷鋒在這么一種環(huán)境下,能破格地由班長越級提拔到連的崗位上嗎?
沈陽軍區(qū)賴傳珠政委在“雷鋒烈士事跡展覽室”里對王良太的談話,實際上是對軍區(qū)工程兵領導的批評。王良太主任也當場做了檢討:都是我們的思想太保守,跟不上形勢的要求。我們在四五月份時催過團里兩次,讓趕快把提升雷鋒的報告送上來,但團里黨委成員思想不統(tǒng)一,有的成員說:雷鋒連個班長都當不好,怎么能“越鍋臺上炕”一下子提升為連的副指導員?所以在團黨委會上就是通不過。后來吳海山調(diào)回團里,才把提升雷鋒的報告報上來,軍區(qū)工程兵政治部還沒來得及下任命狀,雷鋒就犧牲了……
提升雷鋒到連隊領導崗位上來,究竟是哪位領導的主張?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場合提出來的?
我記得是在1961年11月末的一天。那天,我正在暗房里放大雷鋒的照片,當時,政治部蘇民副主任進來找我給他放大幾張他的“全家?!焙嫌罢掌?,他看我在放大雷鋒的照片,話題就轉(zhuǎn)為說起雷鋒來了。我問他雷鋒提干這件事,蘇民副主任告訴我,1961年2月25日,出席沈陽軍區(qū)首屆團員代表會議的代表與沈陽市各界青年在一起開聯(lián)歡晚會,參加這個聯(lián)歡會的代表雷鋒等同志是由他帶隊前往的。在聯(lián)歡會前,雷鋒同其他幾位特邀代表廖初江等一起受到了遼寧省委領導、沈陽市委領導和沈陽軍區(qū)首長賴傳珠政委、杜平副政委、曾紹山副政委以及領導機關負責人的接見。雷鋒還在這個聯(lián)歡會上作為部隊的代表講了話。散會后,賴傳珠政委和杜平副政委把蘇民副主任叫去,對他說:怎么雷鋒還是個班長?應該把他提起來,先提到連隊的領導崗位上,鍛煉鍛煉。
回到機關后,蘇民副主任當天就向軍區(qū)工程兵黨委書記王良太傳達了沈陽軍區(qū)賴政委、杜副政委的指示。沒有多久,軍區(qū)工程兵黨委就開了黨委會,研究了雷鋒的提干問題,并責成政治部作具體安排,同時將上級和工程兵黨委的指示和決定向工兵十團黨委書記韓萬金政委做了傳達,并讓團里盡快將提升雷鋒的報告送上來。
至此,人們應該可以弄清楚這段鮮為人知、令人惋惜的事情了吧。
雷鋒生前有很多照片是補拍的
大張旗鼓地宣傳雷鋒同志的模范事跡,是于1960年11月26日在沈陽軍區(qū)《前進報》上發(fā)表《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雷鋒》(張峻、趙志華、佟希文、李健羽集體采寫)文章后揭開序幕的。當天,沈陽軍區(qū)工程兵黨委發(fā)出了《關于在部隊中開展學雷鋒、趕雷鋒運動的指示》,接著,沈陽軍區(qū)工程兵政治部宣傳處、青年處又聯(lián)合轉(zhuǎn)發(fā)了《關于運用雷鋒的典型事跡作為活教材,配合部隊當前教育的報告》。1961年1月,中央軍委工程兵政治部又發(fā)出了《關于學習雷鋒同志的通報》等指示,從而在全軍范圍內(nèi)掀起了學習雷鋒的高潮。
在這種形勢下,沈陽軍區(qū)工程兵黨委決定由政治部和雷鋒所在的工兵十團共同籌辦《雷鋒同志先進事跡巡回展覽》,并于1962年2月初抽調(diào)有關人員,組成了籌備展覽的班子,有舟橋八十一團的政治處秘書季道逵、工兵七團宣傳助理員楊寶威、舟橋八十一團宣傳助理員趙志華、工兵十團俱樂部圖書員季增、沈陽軍區(qū)工程兵宣傳處副處長黃漢和我共6人。黃漢同志負責統(tǒng)盤領導。具體分工:季道逵和楊寶威負責版面設計、繪畫插圖與幻燈片制作;趙志華負責版面文字照片說明的編寫,我和季增同志負責展覽圖片的補拍。
1961年2月5日,人員全部到齊后,沈陽軍區(qū)工程兵政治部宣傳處處長吳守業(yè)中校召集了第一次展覽班子會議,共同擬定出了展覽的具體方案。會上決定:雷鋒參軍前童年部分,用繪畫來表現(xiàn),入伍后的部分,用照片來反映。這樣,就需要補拍一部分照片。會上特別傳達了沈陽軍區(qū)工程兵首長關于補拍雷鋒照片的指示:拍攝照片,必須真實,必須是雷鋒實實在在做過的好人好事。
領導指定由我草擬出一份補拍雷鋒照片具體內(nèi)容的提綱。這個拍攝提綱是以雷鋒于1960年9月榮獲“節(jié)約標兵”稱號和事跡報告《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親就是黨》,以及雷鋒《憶苦思甜》報告、他本人的口述和日記等有關資料為依據(jù)擬定的。拍攝提綱經(jīng)領導批準后,于2月10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日)派季增同志趁回團過春節(jié)之機,抓緊節(jié)前、節(jié)后的時間完成補拍任務。
我記得當時要求季增在半個月內(nèi)返回沈陽。
根據(jù)補拍提綱所列內(nèi)容,這次總共補拍照片20多張。觀眾常見的下列照片都是為展覽特意補拍的:
1.雷鋒戴氈絨棉帽、手持沖鋒槍站在毛主席半身塑像前的照片。
2.扶老攜幼、送老太太回家。
3.給戰(zhàn)友王延堂送盒飯。
4.到撫順市西部醫(yī)院給傷病員送月餅。
5.到儲蓄所取出200元錢支援新成立的人民公社和遼陽災區(qū)。
6.打開手電筒,夜間讀“毛選”。
7.撿糞支援遼陽人民公社。
8.幫助戰(zhàn)友喬安山學文化。
9.車場上組織戰(zhàn)友學習《毛澤東選集》。
10.自己練習投彈要領和二排長手把著手教雷鋒投手榴彈的兩張照片。
11.雷鋒在練雙杠。
12.雷鋒在補襪子。
13.行軍途中休息時,給大家讀報紙。
14.給地方群眾來信寫回信。
15.保養(yǎng)和維修汽車。
16.和撫順市建設街小學生合影。
17.雷鋒給喬安山家里寄去10元錢。
18.雷鋒將從儲蓄所取出的200元錢,親自送到了撫順市望花區(qū)人民公社。
19.雷鋒代表入伍新兵講話。
除補拍了上述照片之外,還拍攝了雷鋒同志的部分實物,如有黃繼光畫像的筆記本和雷鋒補過的襪子,使用過的牙刷,使用過的針線包和讀過的書及部分日記段落等照片。
季增同志在團的大力支持和協(xié)助下,按要求時間順利地完成了補拍任務,于1961年2月25日返回沈陽。
照片沖洗放大出來后,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當然,不能說全部合格,主要問題是:有些照片擺布的痕跡太明顯,給人以虛假的感覺,例如白天打手電筒看“毛選”等。
從現(xiàn)在的角度來看,應該承認,在60年代初的條件下,照相器材比較落后,攝影技術也還不到位,再加上時間緊、任務重等等客觀原因,能拍出那么多照片是可喜可賀的。今天看來,這些照片可以說都是非常珍貴的。
雷鋒事跡巡回展覽大約在1961年3月上旬籌備就緒,經(jīng)過沈陽軍區(qū)工程兵領導審查后,開始到工程兵所屬工兵部隊進行巡回展覽。
不久,沈陽軍區(qū)政治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先后派人來,專門搜集雷鋒同志的物品和他讀過的書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委托沈陽軍區(qū)軍史陳列館代為征集的收條是這樣寫的:
7343部隊政治處:
沈陽軍區(qū)軍史陳列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征集到雷鋒同志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革命文物44件。
所附文物清單1份。
(詳見翻拍的原件照片)
沈陽軍區(qū)軍史陳列館
(蓋章)
1961年3月3日
沈陽軍區(qū)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當年為什么征集雷鋒同志的文物呢?據(jù)我所知,當年軍事博物館在這之前已經(jīng)舉辦了一個《廖初江、豐福生、黃祖示學習毛主席著作展覽》,這次征集雷鋒的文物,也是準備籌辦一個雷鋒同志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展覽。沈陽軍區(qū)政治部也準備同時舉辦。后來不知什么原因沒有辦成。
這就是雷鋒生前留下那么多照片的謎底。
(作者申明:本文拒絕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上網(wǎng)和改編,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 周邊)
(題圖為雷鋒在駕駛室內(nèi)讀毛主席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