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宣新
日記有復原歷史的功能。日記形式的出版物,至今仍屬稀有品種。那是由于日記是個人生活歷程和思想軌跡的真實記錄。
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推出的張新蠶執(zhí)筆的《紅色少女日記》一書,集中表現(xiàn)的是發(fā)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那段動亂歲月里的往事。這本曾經(jīng)塵封35年的日記以一個中學女紅衛(wèi)兵獨特的觀察和生動細膩的筆觸,將中學紅衛(wèi)兵這一群體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所經(jīng)歷的批判資產(chǎn)階級反動路線、鬧派性、大批判、武斗、軍訓、上山下鄉(xiāng)、回城務工等多個具有時代特征的歷史事件一一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同時也為中國“文革”時期諸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提供了充分而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故國內(nèi)有學者稱《紅色少女日記》是一部具有“原生狀態(tài)”和“田野史學”價值的好書,它將人們帶回到歷史的現(xiàn)場之中,是了解、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副館長吳福輝在為此所寫的序言中指出“《日記》的歷史價值在于它是一種‘民間文本。從中,我們能夠了解到一個‘時代青年如何成長的文化人格模式。這不是個別的,而是時代群體縮影,是了解、認識我們共和國成長歷史的一篇重要文獻資料,也是中國人自己教育自己的一面鏡子。
“這本日記的第一位的價值正是它的‘真實。真實到如入其境,真實到毫發(fā)畢現(xiàn),連同它的缺點也是真實的。在世界性的文學出版物中,曾有猶太少女等日記筆記的發(fā)表,受到人們矚目,本書也是這類紀實文學的佳構。”
中央黨校黨史部金春明教授在書序中這樣寫道:“文化大革命”是十分復雜的大事物,是一個矛盾錯綜交插的綜合體,包含著億萬群眾和諸多層面。包括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需要從多方面去研究。而張新蠶日記提供了可供一個層面剖析的典型。哪個層面呢?我認為主要是中學紅衛(wèi)兵的思想狀態(tài)的層面??煞裾f在這個層面中這本日記有著相當大的代表性。
還在《紅色少女日記》尚未出版之前,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曾在審讀意見中鮮明地指出:張新蠶的日記提供的見證是豐富的。它的出版當可以為我們思考歷史提供真切的參照,它對于今天處于全球化和市場化時代的人們不是懷舊和獵奇的讀物,而是對于一個特殊時代的深刻解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歷史的車輪呼嘯而過,對那些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那場運動的人來說,閱讀此書是一次難忘的回憶;對于那些沒有趕上那個時代的人,無疑是一次難得的補課或獵奇。
《紅色少女日記》張新蠶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9定價:4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