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耀光
小言論是指篇幅短小的新聞評論,一般為幾百字,大都是一事一議。小言論的內容廣泛,國家大事、個人見聞都可以議論,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其形式短小精悍,一針見血。小言論看似好寫,但要想寫出新意、不落俗套,不下一番工夫是做不到的。
一、選題、取材力求新鮮。
小言論選題要了解上面的精神和下面的呼聲,針對當前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或是應當引起人們注意的某一傾向性問題予以深入分析,力求新意。有些是人們習以為常的問題,但經作者深入思考,也能出新意。
如一篇題為《從"多年的信訪案一朝結"說起》的小言論,說的是常見這樣的事見諸報端:某個老大難信訪案件拖了十年八年解決不了,后來某主要領導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開會,只用幾個小時就妥善解決了。問題解決了是好事,這些領導深入實際的作風和負責態(tài)度無疑應受到稱贊,但作者隨后提出疑問:本來并不難解決的問題,為什么讓群眾多次上訪,拖上十年八年才解決?如果當初有關部門認真負責,何至于拖這么長時間呢?這就問到了點子上。
話說到這里并未終了,作者又進一步提出:各級領導是不是都應該查一查,還有沒有此類只要按政策辦就可一朝結的信訪案件,如果有,就不要等十年八年以后再解決了。同時,也應查一查下屬的職能部門是否"運轉"正常。如果不管什么問題,主要領導不出面就解決不了,這不正常。此文只有400多字,分析問題層層遞進,發(fā)人深思。
小言論的由頭取材要新穎。長期以來,群眾給法院、公安派出所等執(zhí)法部門和單位送錦旗的事司空見慣,然而,濟南市槐蔭區(qū)法院作出決定:今后不再接受當事人為表示感謝而贈送的錦旗,年終總結評比時也不再搞此項統(tǒng)計。這是件新鮮事,作者就此寫了《拒收錦旗亦光榮》一文(見1999年12月8日河北日報)。文中說:其一,國家公務人員為公眾服務理所當然,何須群眾感謝和送錦旗?其二,收錦旗帶來負面效應,一些部門和單位把收到錦旗的數量當作評比工作優(yōu)劣的一個依據,甚至有人暗示群眾送錦旗。其三,不僅增加了群眾的經濟負擔,還會使公務人員淡化公仆意識。因此,應提倡有關部門和單位拒收錦旗的做法,把工夫下在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上。
二、逆向思維,另辟蹊徑。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并在一定的條件下,向著各自相反的方向轉化。但我們許多人習慣于順向思維,不習慣逆向思維。大家都順著一個方向去觀察事物、考慮問題,按一個角度去選題寫稿,這樣就難出新意。這時,不妨按逆向思維去考慮一下。
比如,一段時期以來,上級領導機關對下級單位的工作考核評比時,如果其中一項工作沒做好,就要對全面工作"一票否決"。開始是計劃生育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后來有的地方將"一票否決"制擴展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財政收入、環(huán)境保護、信訪工作等多項工作上。為表明對抓好某項工作的決心,就將該項工作也實行"一票否決"制。實行"一票否決"制的初衷是不錯的,是為了強調某項工作的重要性,督促基層抓好落實,而《"一票否決"不宜多用》(見河北日報1999年2月4日)一文,則從另一方面分析了這樣做的負面效應。文中指出,如果多項工作都搞"一票否決"制,就失去了強調搞好某項工作的實際意義了,從而使這一做法成為流于形式的口號。因此,還是應該提倡嚴格依法律、法規(guī)、政策辦事,慎用"一票否決"制。
常有中學生為特困生捐款活動的報道見諸報端,都是對此稱贊有加。而2001年刊登的《學生捐款要量力而行》一文,則從另一方面發(fā)表了見解。作者以唐山市某縣一中學為例,全校按捐款多少排列捐款學生名單,各班也按捐款多少排隊,均張榜公布,并在全校大會上表揚捐款多的學生和班級。這樣就形成捐款越多越光榮,少捐者思想有壓力的局面。文中分析:學生的錢是其父母給的,最終的負擔落到學生父母身上。發(fā)動學生捐款要量力而行,不宜大力提倡。最后指出,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特困生的困難,還應該從政府和社會各界多方考慮。
再如《從"銀行女職工夜斗歹徒"想到的》一文,作者從值夜班的銀行女職工勇斗歹徒的事跡常見報端這一現象,想到應加強金融單位值夜班的防范力量和防范措施,指出讓身單力薄的女職工值夜班不妥當。這都是運用逆向思維考慮問題和寫稿的。
三、選題面要窄,不求面面俱到。
有的作者寫小言論時,總想把問題的方方面面都說到,覺得非如此不能把問題說明白。其實,越是想面面俱到,越是難以把問題說深說透。
有個通訊員寫了一篇《過年莫忘把住"五關"》的稿件,文中提倡大家過一個文明的春節(jié),為此一要把住廉潔關,二要把住節(jié)儉關,三要把住計劃生育關,四要把住封建迷信活動關,五要把住安全關。此稿涉及的面廣,說的都是些套話,文章流于一般化,未被采用。這樣不如就如何過好春節(jié)問題中某個感受最深的問題發(fā)表議論。如見報的《家賭也有害》一文,就春節(jié)期間一些城鄉(xiāng)存在的一種不良現象--親戚朋友在一起打麻將帶少量賭錢,論其危害,倡導在春節(jié)期間開展文明、健康的娛樂活動。涉及的面窄了,文章就好做了。
再如《從"給咱縣臉上抹了黑"說起》一文,作者抓住一句話作由頭,然后逐步深入分析。一個農民為一個按政策本應解決的問題,多次找村、鎮(zhèn)、縣有關部門,結果因互相推諉而解決不了,于是他向報社寫信訴苦,記者調查后將此事見報。鎮(zhèn)、縣有關領導卻指責這個農民"給咱縣臉上抹了黑"。作者就此指出,"黑"是當地有關領導自己抹上的。遇有群眾向新聞單位寫信申訴,有關領導應查找工作中的差距,用實際行動挽回影響,并舉一反三。反之,如果采取諱疾忌醫(yī)的態(tài)度,抹到臉上的"黑"會越來越多,這樣論述簡明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