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
居住在云南西雙版納景洪縣的基諾族人民,把一年分為11個月,12月份稱作零月份(沒有名稱的月份),把公歷6月稱為年月。這個月里,歌手們輪番互邀到雙方寨子對歌,若輸了,則留下一塊包頭布,到第二年再去對。過年月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婦女們一邊品嘗酒肴,一邊跳大鼓舞;青年男女則乘此時機談情說愛,尋找自己的伴侶。
白族
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內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不讓灰塵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守歲過年。午夜以后,男男女女爭相挑水,以象征勤勞和幸福。初一大清早的第一頓飯,是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預示新的一年能過上花蜜般的甜日子。白族過年,一項傳統(tǒng)活動就是“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節(jié)里裝上火藥,點燃以后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達100多米。這項具有1000多年歷史傳統(tǒng)的活動,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強悍性格。
布依族
春節(jié)從臘月三十日至新年正月十五日。三十日晚飯前,先要擺供品,燃放鞭炮,迎請老祖宗,然后吃年飯。年飯十分豐富,其中必須有整棵白菜與豬肉合制的“長命菜”。晚飯后,年輕人便去“喂果樹”,一人端一碗肥肉,另一人操一把斧頭。操斧的先在樹上砍一小口,問:“你開不開花?”端肉的則將一塊肥肉放入小口中,答:“開!”再問:“結果繁不繁?”答:“繁!”最后還要問:“果子甜不甜?”答:“甜!”如此問答,意在來年果碩肉肥。
東鄉(xiāng)族
節(jié)日期間,要展開一種傳統(tǒng)的娛樂活動:當尕達至拿杜。當尕達至拿杜,即打土仗。村與村約好,男女老少齊上陣。對準對方擲土塊,你進我退,你追我趕,直至一方將另一方打退才罷休。有時由于賽事相持不下,第二天還要繼續(xù)比賽,甚至對峙幾天。為防止傷人,打土仗只準擲土塊,禁止用石頭。
毛南族
除夕夜,家家守歲,出了嫁的女兒既要回來團圓,又要當夜趕回夫家。如果出嫁的女兒離娘家較遠,可待新年初二回來。除夕夜還要保存火種,新年不生新火。
苗族
春節(jié)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初一為過國年,初二為過地區(qū)年,初三為過家庭年。初四后開始拜親訪友,其中特別重視女婿拜年,俗言“六月望行雨,正月望郎女”。
仫佬族
初一吃葷腥,初二過新年,吃除夕留下的酒肉。十五日為過大年,這一天要殺雞,煮肉,蒸糯米飯。從初一到十五,人們不干活,縱情歡唱,歌舞升平。
哈尼族
哈尼族過春節(jié),村村寨寨,鑼鼓聲不斷。其支系墮塔人要舉行一項奇妙的“資烏都”活動。各村分戶編成三大組,每組主持活動一天?!百Y烏都”活動,意為全村同飲團結幸福酒?;顒尤丈衔纾鞒只顒咏M的各戶男主人將備好的酒、菜抬到指定地點。筵席按序排座,人們舉杯吟誦祝詞,表示辭舊迎新。大家邊吃邊喝,暢談農事。而后敲鑼打鼓,翩翩起舞,直至盡興方散。
景頗族
從農歷臘月三十日開始過春節(jié)。三十日晚,各家各戶不串門,全家人吃團圓飯。吃飯時,老人向晚輩總結一年中的得失,指出新一年中的生產(chǎn)、生活方面要做的事。雞叫頭遍,青年男子便爭相去挑新年第一擔水。水挑回后,舀出一碗,與上日準備好的一碗水比重量,若新水重,表明新的一年雨水多,反之則雨水少。
傣族
傣族過年多在傣歷六月,因而傣歷六月為歲首,潑水節(jié)就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年節(jié)。節(jié)期三四天,頭幾天送舊,最后一天迎新。節(jié)日期間,家家戶戶舂潑水粑粑,舉行潑水活動,以此消災除病。此外,青年男女開展別有情趣的“丟包”以及放高升、賽龍舟等傳統(tǒng)活動。
布依族
在布依村寨,初一清晨,布依族的姑娘們爭先到屋外挑水,誰挑得第一擔水,誰就是幸福的人,將受到大家的祝賀。這天,同寨的青年人習慣早早地串門,相互拜年道喜;未婚青年則進行“趕表”活動,結伴去游玩。
彝族
居住在云南的彝族人民,春節(jié)到來之時,他們要在院壩里栽一棵青松,象征長壽。而滇中一帶的彝族,初一的家務由男子承擔,表示對婦女勞累一年的關懷。有趣的是,他們將一碗新水和舊水分別稱重量,如果新水重,則預示來年雨水多,五谷將豐收。
瑤族
瑤族人民過春節(jié),有一項別致而風趣的活動,叫“耕作戲”。初一,姑娘們身著漂亮的服飾,小伙子們也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從四面八方聚到一起。集會一開始,首先由三個青年演出“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夫,一人扮荷鋤農夫,三人載歌載舞,表示兆豐收,賀春節(jié)。其后,姑娘、小伙子們則盡情踏歌起舞。
滿族
春節(jié)期間,滿族人要祭祖。按照習慣,西條炕是不準坐的,因為西墻上供著祭祖飯食。過節(jié)前,人們買來掛箋,象征著新一年富貴吉祥。此外,就餐時長者和客人先吃,婦女和晚輩后吃。從初一到十五的晚上,人們還自愿組織起來扭秧歌拜年,直到天明才歸。
蒙古族
蒙古族稱過春節(jié)為“過大年”。年前,人們要做好看的蒙古袍,備下當年生的公羊肉、各種奶制品和幾壇上好的美酒,然后開始“調馬”。除夕夜,合家席坐蒙古包中央,迎接新年的到來。午夜,開始飲酒進餐,按常規(guī)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這樣象征著新的一年酒肉不盡,吃喝不愁。
侗族
侗族同胞春節(jié)期間具有特色的群眾活動,是類似漢族“團拜”的“打同年”活動。龐大的樂隊和歌舞隊到達一個村子時,該村婦女排成隊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種問題,隊伍中的人也要用歌聲給予回答。一唱一和,別具風味,歌聲回蕩,格外熱鬧,顯得豪放、熱烈。
(江舟 季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