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總相似,又是歲末飲酒時。飲酒,看似簡單,其實也是有學問的。它與一個人的閱歷、學識、地位及品格修養(yǎng)等密切相關(guān)。酒品,實乃人品。所以,古語云:“飲酒者,乃學問之事,非飲食之事也?!庇终f,“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說文解字》言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一曰造也,吉兇所造起?!?/p>
縱觀古今人物,酒無所謂善與不善,既然儀狄(或曰杜康)造酒,千百年來綿延不絕,酒當有其功勞?!稘h書·食貨志》載:“酒者,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yǎng)天下,享祀祈福,抉衰養(yǎng)疾?!本剖怯杏玫?,古之“醫(yī)”,從酉,酉即酒壇的象形,可見,酒是被當作一種藥對待的,起碼中藥至今還有丸藥需以酒服之,藥效更佳。李時珍《本草綱目》錄:“少飲則活血行氣,壯神御寒,譴性消愁,辟邪逐穢?!辈⒄f“飲酒飲叫微醉時,好花開到半開時”。
至于文人騷客,更是須臾不可無酒,就連孔圣人也不例外?!墩撜Z》記載:“子惟飲酒無量,不及亂。是為善飲?!碧拼忻脑娙?,幾乎無一不嗜酒,有酒就有詩,詩中盡言酒。李白有《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道盡飲酒豪氣,把唐代文人的豪放、縱情、憂愁、無奈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白居易作《酒功贊》:“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且飲?!蹦咸坪笾骼铎?,更是美酒在口,淑女在手,便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千古絕唱,可惜酒使他最終亡國。宋文學大家蘇軾,深得飲酒妙趣,真想拋卻人間事,直把金樽問明月:“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憂愁之中,也不失浪漫。
酒是交際的手段,也是聊天縱論的催化劑。古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還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p>
然而同是飲酒,粗鄙之人,吆五呵六,臉紅脖粗,直到爛醉如泥,風度盡失,不成體統(tǒng);文人雅士,文質(zhì)彬彬,大行酒令,或吟或詠,一切憂愁,都可暫時拋諸腦后。所以,有人贊美酒,說酒能消愁,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勸人開懷暢飲:“老夫性與命,全在水邊酉。寧可不吃飯,豈能不飲酒?!庇钟?,“一生勤苦書千卷,萬事消磨酒十分?!爆F(xiàn)代人更是將酒弄到“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的地步,大概與飲酒的本意風馬牛不相及了。其實,古人勸酒的格言很能啟發(fā)人:“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酒肉朋友朝朝有,患難之交一世無?!薄熬埔俸?,話要少說?!薄叭粢叹品?,醒眼看醉人?!奔毤毱肺?,還真如此。
佛教更是將酒列為大惡之物,竟然給喝酒羅列了十大罪名:一顏色惡,二少力,三眼不明,四現(xiàn)嗔相,五壞田業(yè)資生,六增疾病,七益斗訟,八惡名流布,九智慧成少,十壞命終,墮諸惡道。
酒,有人說好,有人言惡,仿佛是非莫辨。公而論之,酒色財本為一家。無,不可;貪,亦不可,酒是人的奴隸,如何駕馭,全在人為。否則,位卑者身敗名裂,位尊將家國盡喪。惟其如此,現(xiàn)拙作一首,討教于飲酒同好:“酒能醉人本性然,成敗與酒何相干。南唐后主失天下,李白斗酒詩百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