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在1978年或1979年,那時我剛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不久。有一天,院墻外面,忽然貼了一長溜墨筆書寫的詩稿,在最前邊的位置上,冠有\(zhòng)"今天\"兩個大字,大約就是這些作品的刊頭了。
是哪個詩歌社團,把他們的詩刊,辦到這里來了呢?我覺得這些作者很有勇氣。下班以后,我就站在那里,一首一首地讀了起來。一位老編輯,也滿懷興味地在一旁觀看。我當即請教:這些詩,寫得如何?她并不看我,只搖一搖頭說:和二三十年代,李金發(fā)、戴望舒他們的詩,基本上沒什么兩樣……
這就是我最初所讀到的\"朦朧詩\"。
讀慣了五六十年代那些明白曉暢的田園牧歌,乍一接觸這些主要通過象征與暗示來表達情思,主題模糊、詩意朦朧的作品,還真有些不太適應。然而,我還是被這些詩作中那急速跳躍的節(jié)奏、那些意象的疊加、通感的運用,以及復雜而豐富的內(nèi)涵所吸引。我隱約感到,這些詩雖然不似一杯清水那般清亮透明,它所蘊含的內(nèi)容卻更為豐富,也更貼近生活的真實。假如生活如一杯清水般一覽無余,恐怕我們早就厭倦了生活。
后來,我讀了我國二三十年代,象征派和現(xiàn)代派詩人的作品,這才從李金發(fā)、戴望舒他們那里,了解到了運用一種象征的形象和意境,來表現(xiàn)復雜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對社會和自然現(xiàn)象的印象與感受;采取一種暗示和隱喻的方式,間接地表現(xiàn)詩人的內(nèi)心情思等寫作手法。我才知道了,那位編輯為什么說,\"朦朧詩\"基本上與這些詩\"沒什么兩樣\"。
然而\"朦朧詩\"在藝術特征方面,盡管與李金發(fā)、戴望舒他們的作品,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但是,我們卻不可將兩者等量齊觀。\"朦朧詩\"所常常表現(xiàn)出來的迷惘與感傷,是它的作者們在深深的失落之后,所萌生的追求與尋覓,因為,在這種迷惘與感傷里,是充滿了渴求新生的力量的。\"朦朧詩\"正是十年浩劫剛剛結束之后,那個特定的時代的產(chǎn)物。
\"朦朧詩\"崛起于十年文革動亂之后,它的作者們:食指、北島、舒婷、芒克、江河、多多等,這些共和國的同齡人,以他們詩人的敏銳與良知,以他們的赤誠與忠勇,對十年浩劫和現(xiàn)存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進行反思與詰問,寫出一大批震撼人心的優(yōu)秀詩篇,從而開啟了20世紀中國詩歌的一個最為活躍的新時期。
而今,\"朦朧詩\",這枝絢麗的花,在上個世紀的后25年中,已經(jīng)歷史地占有了它不可替代的一個位置;已然成為中國新詩發(fā)展鏈條上重要的和耀眼的一環(huán)。因而,將其作為一個詩歌現(xiàn)象,進行一番梳理和總結,無論對于\"朦朧詩\"本身來說,還是從中國新詩在21世紀的發(fā)展著眼,顯然都不是沒有意義的。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四卷本《朦朧詩二十五年》,正是對\"朦朧詩\"這一世紀末的旋律的一次比較完整的總結和對于其作者們的一次比較科學的定位;而在每一首作品之后,選編者的解讀,或析藝術,或論題旨,或闡釋語境,對于讀者閱讀這些重象征、重暗示,以含蓄委婉為特征的詩篇,無疑具有很大的幫助。
\"朦朧詩\"的作者,除了食指、北島、舒婷等一批共和國同齡人之外,尚有50年代出生的梁小斌、顧城、王家新、于堅、柏樺、楊克、翟永明等為代表的一群。他們以和北島、舒婷等人同樣的勇氣與探索精神,將自己的目光和觸須伸入到生活與藝術的更為廣闊的領域。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使\"朦朧詩\"顯示出了更為豐富和絢麗多姿的生命力。
然而,在梁小斌、顧城他們之后,一個更為龐大的詩人群體,也加入到了\"朦朧詩\"創(chuàng)作的隊伍中來。他們是西川、黑大春、海子、駱一禾、樹才、臧棣、西渡、陳東東、孟浪、郁郁、默默、劉漫流、陸憶敏 、徐芳、吉狄馬加、李亞偉、萬夏、韓東、小海、車前子、黃燦然、呂德安、北野、沈葦、梁曉明、巴音博羅、秦巴子、丁當、鄭單衣、唐亞平、藍藍、任悟,以及旅居海外的楊小濱、張棗、張真、虹影等人。他們被習慣地稱為\"第三代詩人\";他們的作品,則被稱為\"后朦朧詩\"。這樣的稱謂,與其說是為了使之和前兩個詩人群體有所區(qū)別,毋寧說是由于他們詩作的風格已經(jīng)有所變化。至于緊隨其后出現(xiàn)的伊沙、徐江、宋曉賢、葉匡政等,大家稱之為\"第四代詩人\"的一群,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正如其群體稱謂所示,不過是\"第三代詩人\"的延續(xù)與發(fā)展。
正是基于這幾個詩歌群體的詩作者們,年齡比較接近,詩作的基本特征大體相似,而又都活躍于20世紀的最后一個25年,這樣一個特點,《朦朧詩二十五年》的選編者,把\"朦朧詩\"、\"后朦朧持\"、\"第四代\"等詩人詩作,編輯在一起,把這支靚麗動人、多姿多彩的\"世紀末的旋律\",集中地為我們演奏了一場,對于一名詩歌愛好者或研究者來說,這都是一件值得慶賀與歡迎的好事情。
這套書的編選者孫琴安先生,是上海社科院文學所的研究員、研究生導師。他不僅出版了不少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面的論著,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領域,也卓越有建樹,向為學界所推崇。他精心選編的這套書,把最具朦朧詩特色的作品,按題材分為沉思、追尋、戀情、漂泊等四卷,而于每首詩之后,又加以言簡意賅的解讀,此乃大手筆,寫小文章,我們從那寥寥數(shù)語之中,所獲得的,除了詩本身給予的之外,自然還會有更大的驚喜的。
《朦朧詩二十五年》 (共4冊) 孫琴安編選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2.6 每冊定價: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