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í)武者常遇到一些問題:哪一家的拳法最正宗?哪一拳種最能打?哪一家的拳招最絕?哪一招手法是必勝招?有沒有不用長期訓(xùn)練,而又容易掌握的必勝殺招?這類問題,是初入門時打聽最多的,也是長期以來被問得最多的問題。這似乎是一個難以言明的問題,更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問題,但多年來,又有誰能明確地回答清楚呢?
1997年,我曾在北京校園網(wǎng)和我的佛山電臺武術(shù)網(wǎng)“武杰之鄉(xiāng)”中,主持過論壇中“侃絕招”的討論,上網(wǎng)討論者相當踴躍,南拳北腿,名門名派、名師名招不少,但還是“楚項羽大戰(zhàn)李小龍”,風馬牛不相及,最絕的不過是“我?guī)熜质悄衬成⒋蚩偨叹?,夠資格請你來過招切磋一下嗎?”
近年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泰拳挑戰(zhàn)中國功夫,還不是再三在中國散打選手膝下稱臣。那么中國散打功夫就是世上最絕的功夫?答案倒是絕對的“不”。摘下大拳套,走出擂臺,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散打能打遍國內(nèi)幾百個傳統(tǒng)拳種嗎?
就講我們廣東南拳,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曾有“洪拳、詠春掌天下下”之說,那是當時多數(shù)軍政要員、商賈富豪的看家拳(“權(quán)”)種。后來出了個“蔡李佛拋、給、掛、捎、插,洪拳、詠春當垃圾”的說法。那是共產(chǎn)黨組織的紅色工會、農(nóng)會的抗日游擊隊和配合解放軍南下而組織的向國民黨黃色工會反擊的口號,總歸還是槍桿子里出政權(quán),并非拳種的較真。隨著“李小龍”熱和“黃飛鴻”的復(fù)興,詠春拳、洪拳又成了大熱門。特別是詠春拳成為國家重點研究開發(fā)項目后,都是“佛山贊先生”(梁贊)一脈下的門徒,卻為誰是“正宗一脈”鬧個箕豆相煎,作無謂的震天爭拗。這有如廣東新會名景“小鳥天堂”,一棵大樹覆蓋方圓幾百平方米土地,誰有閑去分清哪是根,哪是莖,還不是同源自同一棵樹嗎?
什么是正宗絕招?本來有一個很簡單的共識:人只有三拳(武林中稱頭為大捶)兩腳,只要憑“一膽、二力、三功夫”,勤學(xué)苦練出快招,充分發(fā)揮人體四肢一桿的功能,腰、橋、馬配合,加上知己知彼,臨場發(fā)揮,能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招法,以最快的時間,取得干脆利落的勝利,這就是最絕的招式。并不存在那一門那一招是萬應(yīng)不變的“絕招”。有如直拳,本來就是簡單、直接、有效的招式,為什么會出現(xiàn)拋、給、掛、捎、插、鉆、沖、抽、撞、劈、斬那么多的變化,這就是應(yīng)變。為什么以“霹靂腿”聞名的柳海龍,也能把泰國拳手“摔”出擂臺,而不是“踢”出擂臺?柳海龍憑“快腿”取得“王中王”之稱,但勝泰國“狂龍”一場并不輕松。泰國“狂龍”的功夫并不比柳海龍差,而且是有備而來,但并未料到中國功夫絕非單是一招一式,結(jié)果柳海龍以百變的“怪招”,擊敗了有備而來的“蠻龍”。柳海龍的招式,正是中國功夫最基本的“見招拆招”法,有堅實的基礎(chǔ),并非一朝一夕能成的功夫,是凝聚了運動員和教練辛勤汗水的結(jié)晶。我就曾有半招打翻別家老教頭、一招打翻自家長輩師兄和兩招就踢翻以腳快出名的外家朋友的親歷,也有為研習(xí)外家手法而輸?shù)靡凰康慕?jīng)歷。其感覺就是不能墨守成規(guī)、守獨門偏見,要勤學(xué)苦練,才能做到熟能生巧,以快打慢,親身體會到所謂“門派定輸贏,一招打天下”絕對不是一個科學(xué)與現(xiàn)實的說法。
事實上,往往最簡單、最直接的手法,就是最有效、最絕的招式。我們龍形拳有句警言:“掌從心內(nèi)發(fā),迅猛直接不花架;勁從腰馬生,習(xí)勤生巧成絕藝?!本褪且谔煜抡惺綖槲宜?,不守偏門獨見,勤學(xué)苦練深思考,不為簡單而放棄,融匯多學(xué)心胸廣,出手無招勝有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