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杰出的外交家喬冠華,才華橫溢,秉性曠達,浪漫灑脫,豪放不羈,常在飲酒賦詩間寫出尖銳潑辣而又詼諧幽默、明快而又活潑的大作。他的文采與風度得到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贊賞,不但給中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贏得了國際外交人士的稱贊和欽佩。美國前國務(wù)卿基辛格稱他為\"才思敏捷,口才雄辯,知識廣博的外交家\"。日本前幾任外相稱贊他\"風度翩翩,才思橫溢,是周恩來總理一手培養(yǎng)出來的不可多得的外交才子\"。
\"心靈軟件\"用處多
喬冠華幼年時就喜愛詩詞,能背誦二三百首,他特別喜愛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陸游和辛棄疾的作品。一次,他應(yīng)父親的要求寫詩言志,提筆寫下了\"天下文章李杜喬\"的詩句。父親看后雖然口頭批評他不知天高地厚,竟敢與李白、杜甫相提并論,但心里倒認為兒子有抱負、有出息。1929年,16歲的喬冠華考入清華大學(xué)國文系,師從朱自清教授,后又轉(zhuǎn)入哲學(xué)系,師從馮友蘭教授。1933年起,喬冠華先后留學(xué)日本、德國??箲?zhàn)爆發(fā)后,他來到香港,參加了《時事晚報》的創(chuàng)刊,并開辟了國際述評專欄。他有理有據(jù)的分析、優(yōu)美生動的文筆深受讀者歡迎。1939年,喬冠華經(jīng)廖承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1942年,喬冠華來到重慶,被周恩來指派為《新華日報》編委。老新聞工作者、喬冠華的老朋友崔奇說過:許多古詩,喬冠華可以倒背如流,\"好像已經(jīng)化為自己的私有物,成為輸入他的心靈機關(guān)的某種軟件了\"。事實正是這樣。
喬冠華在寫國際述評時也不忘吟哦詩詞。在同朋友談天時三句話不離詩,寫文章信手拈來,以詩入文,使文章大為生色。喬冠華在談到寫國際述評時曾說:\"我是用滿腔熱情寫這些文章的。我常常引屈原的詩:‘登九天兮撫慧星,竦長劍兮擁幻艾‘。我不寫干巴巴的文章。\"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在重慶《新華日報》工作的喬冠華得此喜訊,歡喜若狂,搖頭晃腦地背誦著詩圣杜甫聽聞\"安史之亂\"終于平息的消息后所寫的那首七律《聞官軍收復(fù)河南河北》。喬冠華在國際述評《天亮了》一文的開頭,也引用了杜甫這首詩的前四句,道出了普天同慶抗戰(zhàn)勝利的喜悅心情,引起了大后方人民的共鳴。
抗戰(zhàn)勝利后,喬冠華再次來到香港,任中共香港分局委員。新華社香港分社成立后,喬冠華出任社長。1949年7月,全國第一次文學(xué)藝術(shù)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喬冠華被任命為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局長。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外交部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在周恩來領(lǐng)導(dǎo)下,登上了新中國的外交舞臺。
炮火連天寫打油
1951年,喬冠華以38歲的青春年華出任舉世矚目的朝鮮停戰(zhàn)談判中方代表團高級顧問。談判初期,美韓并無誠意,就在談判進行了一個月零九天時,中方的軍事警察姚應(yīng)祥排長在中立區(qū)巡邏時,被李承晚軍襲擊,不幸壯烈犧牲。中方提出強烈抗議,并在志愿軍代表駐地舉行追悼會。中方代表團團長李克農(nóng)見姚應(yīng)祥烈士靈堂缺少能充分表達世人憤慨之情的挽聯(lián),便叫喬冠華另擬一副。喬冠華不假思索,出口成章:
世人皆知李奇微(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
舉國同悲姚應(yīng)祥
李克農(nóng)聽罷,連聲叫好。
此后,美、韓破壞停戰(zhàn)談判的事件仍不斷發(fā)生。美機曾多次非法侵入開城中立區(qū)會場上空,俯沖掃射,轟炸我方代表團駐地。我代表團事先沒有防空準備,多次轉(zhuǎn)移隱蔽,幾次險遭厄運,但他仍不乏閑情逸致。在他單獨住的小院內(nèi)有株凌霄花,他便自稱\"凌霄館主\"。他在起草文件、做報告之余,不僅把代表團成員符浩在開城舊書攤上買來的一本清代早期出版的《紅樓夢》珍本借來反復(fù)推敲把玩,而且,有時還寫充滿幽默感的打油詩。
8月底9月初,朝鮮半島秋意已濃,早晚很涼了。喬冠華一行于7月4日從北京出發(fā)時,正值盛夏,原以為談判只需一兩個月,故大家都沒帶寒衣??吹教鞖鉂u冷,而冬服尚無著落,喬冠華著急了,便給外交部辦公廳主任王炳南寫了這樣一封\"公函\":
炳南仁兄左右:
開城深秋矣,冬裝尤未至,東北在咫尺,奈何非其事?
既派特使來,何以不考慮?吾人忍饑寒,公等等閑視,口惠實不至。
難道唯物論,墮落竟如此?
日日李奇微,夜夜喬埃事(喬埃事是停戰(zhàn)談判聯(lián)合國軍首席代表),雖然無結(jié)果,抗議復(fù)抗議。
苦哉新聞組,雞鳴聽消息。嗟我秘書處,一夜三坐起。
還有聯(lián)絡(luò)官,奔波板門店,直升飛機至,趁前握手見。
又有新聞記,日日得放屁,放屁如不臭,大家不滿意。
記錄雖閑了,抄寫亦不易,如果錯一字,誤了國家事。
警衛(wèi)更辛苦,跟來又跟去,萬一有差錯,腦殼就落地。
千萬辛苦事,一一都過去。究竟為誰忙,四點七五億。
遙望周總理,常懷毛主席。寄語有心人,應(yīng)把冬衣寄。
一件嚴肅緊迫的大事,一場舉世矚目的停戰(zhàn)談判,竟以打油詩的形式寫出,幽默風趣中訴出中國代表團的甘苦,甘苦中又不乏浪漫。喬冠華的瀟灑和風流文采,于此可略見一斑。
妙不可言諷林賊
由于喬冠華熟讀古詩詞,他在觸景生情時往往就很自然地用\"步其原韻而和之\"的方式創(chuàng)作出他的詩篇。雖是仿作,卻別有韻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喬冠華仿古詩寫的譏諷林彪的兩首詩,更是令人拍手叫絕。
1971年9月13日,林彪、葉群夫婦和兒子林立果等人,乘三叉戟飛機從山海關(guān)出逃。第二天下午,喬冠華等人被周恩來召到人民大會堂開會,起草譴責林彪叛國的聲明,準備在林彪到達莫斯科時發(fā)表。15日凌晨3時,喬冠華等人又被周恩來召去開會,宣布林彪座機已墜落在蒙古溫都爾汗沙漠,機毀人亡。一時群情激奮,坐在喬冠華身邊的崔奇寫了幾句詩:
黃沙有幸傳捷報,白鐵無辜焚佞酋。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由杭州岳王廟的一副對聯(lián)\"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酋\"改成的。后兩句是杜甫的詩句,喬冠華于1963年寫的一篇文章中引用過,受到毛澤東的稱贊,故崔奇當即把這首詩遞給喬冠華看。喬冠華看后會心一笑,隨手拿起筆來在一張紙條上寫了一首詩和之,送給崔奇:
月黑雁飛高,林彪夜遁逃。
無需輕騎逐,大火自焚燒。
僅僅20個字,便把林彪一伙駕機叛逃,自取滅亡的可恥可悲狀況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
后來,大詩人郭沫若看到喬冠華這首詩,特意將它寫成條幅,并加了如下贊語:\"唐人盧綸有《塞下曲》四首,其第三首云:‘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知喬冠華同志仿之,另成新曲一首(喬詩略)。巧合無間,妙不可言,囑題小軸一幅,欣然命筆,以示奇文共欣賞,好事相慶祝也。冠華同志座右,常望拍案驚奇。1973年2月16日郭沫若。\"
后來,喬冠華還仿杜甫的《詠懷古跡》一詩,寫了一首題為《毛家灣》的詩,毛家灣是林彪在北京的住處。詩曰:
大江東去過黃域,黑夜林彪尚有村。
一去溫都埋朔漠,獨留空冢向黃昏。
尸焦省識奸雄面,計取長安叛國名。
千載是非何待說?毛家灣里本分明。
這首詩也是對林彪駕機叛逃、葬身沙漠的可恥下場的絕妙的譏諷。
形勢大好吟\"半絕\"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后,中美雙方?jīng)Q定互建聯(lián)絡(luò)處。同年9月,日本首相訪華,中日建立邦交。中美、中日外交關(guān)系的打開,改變了當時整個世界的戰(zhàn)略格局,中國外交出現(xiàn)了空前繁華似錦的時期。1973年4月,喬冠華與美國助理國務(wù)卿詹金斯在北京就組建美國駐華聯(lián)絡(luò)處問題進行談判,談判比較順利。喬冠華在高興之余,寫了一首打油詩的前三句,朗誦給參加中美談判的中方同志聽,征求最后一句。當時,正值日本人八重櫻花盛開之際,廖承志率領(lǐng)中日建交后最大的代表團訪日;在地球的另一端,正在華盛頓與美方商談組建中國駐美聯(lián)絡(luò)處的韓敘下榻的賓館名叫\(zhòng)"五月花\",所以,喬冠華打油詩的前三句是這樣寫的:\"八重櫻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韓大哥。歡歡喜喜詹金斯,\"并問誰能續(xù)上最后一句。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喜上眉梢喬老爺\"(毛澤東曾戲稱喬冠華為\"喬老爺\"),有的則說\"洋洋得意喬老爺\"。喬冠華都不滿意,便擱下了。過了一天,毛澤東召集大家匯報中美談判情況,見毛澤東興致很高,大家也就很放松。有人說外交形勢大好,喬老爺詩興大發(fā),寫了三句打油詩,可惜還缺第四句。毛澤東笑著說,我來給喬老爺續(xù)后兩句。接著他對喬冠華說:\"喬老爺,你的前兩句是:
八重櫻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韓大哥。
我現(xiàn)在給你續(xù)上后兩句:
莫道敝人功業(yè)小,北京賣報賺錢多!
你看如何!\"
大家聽后開懷大笑,說:\"主席這兩句真高明!\"
毛澤東所續(xù)之句,概括了喬冠華在特殊的年代里用特殊的辦法抵制\"造反派\"的一段趣事。原來在1967年,身為外交部副部長的喬冠華曾被\"造反派\"責令去王府井百貨大樓前賣包括打倒陳毅、喬冠華等外交部領(lǐng)導(dǎo)人內(nèi)容的\"造反派\"的小報。喬冠華和\"造反派\"商量:\"我還是代表中國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長,這樣拋頭露面,在熱鬧的市中心出賣打倒自己的小報,有失國體呀!能不能讓我到僻靜些的背街后巷去賣?\"\"造反派\"不答允。開頭兩天,\"造反戰(zhàn)士\"押著喬冠華沿街去賣小報,后來,\"造反戰(zhàn)士\"嫌麻煩,將他押到王府井,把一摞小報交給他,要他賣完后自己回去報告并交款。這下他可自由了。喬冠華采用\"承包\"的辦法,每天將小報點了份數(shù),按每份二分錢的出售價算出總價,待\"造反戰(zhàn)士\"一離開,他就將整摞小報往地上一放,自己溜之大吉,找一個僻靜的小酒館喝啤酒去了。過一兩個小時后,他慢慢踱回外交部,將自己用整票子從小酒館換來的零錢上交\"造反派\",說是賣報所得,而且每次總是多上交幾角錢。\"造反派\"譏諷他說:\"你這個修正主義分子,倒會賣報賺錢!\"
后來,這個\"喬老爺王府井賣報賺錢\"的趣聞趣事在外交部流傳甚廣,連毛澤東也知道了。毛澤東風趣地把它續(xù)進了喬冠華的打油詩中,堪稱一絕。這不僅顯現(xiàn)了年逾古稀的毛澤東仍不減少壯時的風度,仍富于濃厚的幽默感和神奇的幽默力量,同時也蘊含著他對喬冠華機智抵制\"造反派\"無理行為的贊許,寄托著他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的無限情懷。
\"帝修未滅心未平\"
1971年11月,中國恢復(fù)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喬冠華出任我國出席聯(lián)合國代表團團長。出國之前,喬冠華問毛澤東還有什么話交待,毛澤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1月11日,當喬冠華一行飛赴紐約途中,在飛機越過大西洋上空時,喬冠華寫了一首題為《過大西洋》的詩:
一九七一,十一月十一,
萬里大洋橫渡,一望長空盡碧。
此去欲何為?擒虎子,入虎穴。
在1973年召開的第28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的喬冠華同蘇聯(lián)代表團團長馬立克就裁軍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他批評蘇聯(lián)假裁軍真擴軍,譏諷說:\"蘇聯(lián)最近還利用發(fā)展中國家要求發(fā)展經(jīng)濟的迫切愿望,又鼓吹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削減10%的軍費預(yù)算,并把節(jié)省下來的一部分資金用于發(fā)展中國家的主張。這是蘇聯(lián)的自鳴得意的主張。......他至今沒有告訴我們,蘇聯(lián)真實的軍事預(yù)算到底是多少。弄清楚這個問題,恐怕要花好幾年時間。要真正按照蘇聯(lián)的建議,把軍費減下來,更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蘇聯(lián)這個偉大的計劃,用中國的成語說,叫畫餅充饑。\"喬冠華還說:\"有人指責石油輸出國組織是一種壟斷組織,一種卡特爾。......他們?yōu)槭裁床幌胍幌?,卡特爾、托拉斯、跨國公司是工業(yè)大國首先發(fā)展的,并且至今還沉重地壓在發(fā)展中國家的頭上呢?\"說到這里,喬冠華提高嗓門,并用手指向會場的上空,有點激動地說:\"難道‘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他還用\"前門拒虎,后門進狼\"的生動比喻,形容當時兩個超級大國的爭奪,呼吁亞非拉國家對此要提高警惕。喬冠華的這個發(fā)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會場先是活躍,接著響起了笑聲和掌聲。
事后,喬冠華仿陸游的《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詩,寫了一首《舌戰(zhàn)馬立克》的詩:
前年來此射長蛟,白浪如山意氣豪。
去年來此風稍靜,歸時但見天山高。
今年來此意頗懶,誰知遇敵猶能叫。
虎子不易得,虎穴須常搗。
地球尚年青,人生惜易老。
帝修未滅心未平,青眼高歌望爾曹。
不計往事三賦詩
1957年\"反右\"斗爭時,喬冠華險被打成右派分子,要不是周恩來出面保護,喬冠華的政治生命便就此結(jié)束了。事隔一年,又來了個反右傾運動,喬冠華是外交部的重點批判對象。正在這時,陳毅接替周恩來的外交部長職務(wù)。陳毅剛上任,輕信了匯報,也批評喬冠華是\"趙匡胤式的人物,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最后還給喬冠華以\"黨內(nèi)嚴重警告\"處分。一年后,陳毅當面向喬冠華道歉,作了自我批評,說:外交部是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有人桀驁不馴,你喬冠華就是一個,批一批,是要打掉你的傲氣。事后看來,確實是批錯了,我有責任,希望你不要計較。喬冠華聽了極為感動和欽佩:一個身居高位、大權(quán)在握的老同志,不顧個人面子,能夠?qū)嵤虑笫堑叵蛳录壷鲃诱J錯,這是何等的胸懷和氣魄!從此,他們成為工作上默契配合的上下級,生活中無話不談的摯友。
1971年,陳毅和喬冠華都因病住進了北京301醫(yī)院。這時,陳毅在黨內(nèi)的地位已明顯下降,外交部的大權(quán)旁落,而喬冠華在黨內(nèi)的地位卻明顯上升。但喬冠華仍像往昔一樣敬重陳毅。陳毅對喬冠華\"不擇喬而遷\"的高貴品質(zhì)很感動,覺得喬冠華確是個\"正人君子\",從而更加認為以前批判喬冠華右傾是批錯了,越發(fā)感到對不起喬冠華,再三向他表示歉意。喬冠華莞爾一笑,賦詩一首贈陳毅:
往事如煙云,今事像日升。
舉首向前看,春風萬里程。
陳毅看了連聲稱贊:\"好詩!好詩!\"他激動萬分,詩興勃發(fā),也賦詩一首答謝: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交友貴交心,黃土變黃金。
1971年11月,在喬冠華率團出席第27屆聯(lián)合國大會前夕,陳毅設(shè)家宴為喬冠華餞行。不久,陳毅舊病復(fù)發(fā),于1972年1月6日去世。1972年秋天,喬冠華再去聯(lián)大開會,想到一年前與陳毅的歡聚,便在他出發(fā)前夕寫了一首小詩《懷人》,悼念他所敬重的陳毅同志:
去年出國時,蕭瑟門前柳。
落葉下長安,共飲黃花酒。
今年出國時,景物仍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
這首詩寫得情意纏綿,哀怨深切。用枯柳、落葉表達生者對亡者的悲慟心情,十分貼切。\"淚濕青衫袖\"一語,表達了作者對陳毅的深厚感情。
1974年5月26日至6月2日,已升任外交部長的喬冠華陪同英國前首相、保守黨領(lǐng)袖希思訪問西安、昆明。在昆明西山,他想起了10年前隨同周恩來、陳毅出訪亞非14國歸來,曾與陳毅同志游西山滇池,因而寫了題為《重游滇池》的詩,以表達對陳毅的深切懷念。詩曰:
滇池依舊映西山,千字長聯(lián)綠竹間。
遍地山花誠可喜,舊游零落亦心酸。
喬冠華在詩后自注:\"1974年5月,英保守黨黨魁希思來訪,由我負責陪他參觀西安、昆明,從廣州出境。昆明還是像從前一樣可愛,往常一起來游的陳毅同志早已不在人間了。\"
形象比喻\"雞蟲斗\"
1975年秋天,喬冠華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30屆聯(lián)大。在聯(lián)大開會間歇,喬冠華來到了紐約郊區(qū),參觀美國總統(tǒng)格蘭特墓園。格蘭特墓附近有一塊小苗圃,四周用樹圍著,走近時,一塊漢字碑赫然映入人們的眼簾。喬冠華彎腰一看,連聲說:\"有意思,有意思,從沒有見過,大家都來看看。\"原來上面記載著清朝總理事務(wù)衙門(相當于今天的外交部)派大員來美商談八國聯(lián)軍賠款問題的簡要經(jīng)過。碑上的字雖已不是很清晰,但仔細觀看,還是可以辨認的。英國、法國、美國、德國、俄國、日本、意大利和奧地利組成的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并在北京大肆暴虐,給中國人民帶來極大的災(zāi)難,大量的銀元流入這些野蠻的侵略者的國庫,這是一段十分慘痛的恥辱史。喬冠華看了這塊石碑,心中升起無比的憤怒,他自言自語地說:\"國不強,任人欺凌,哪里還談得上什么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外交?。"當時喬冠華寫了一首后來被當作\"反詩\"批判的打油詩:
笑看雞蟲斗,惶惶無已時。
無如小窗里,臥讀輞川詩。
這首詩把當時英法美等8個帝國主義國家與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的關(guān)系比喻為\"雞蟲斗\",十分恰當、形象、生動,反映了喬冠華對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恨\"和對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的\"怨\"。
\"赤膽忠心信無過\"
1972年,喬冠華率團出席聯(lián)大后回國時,順道訪問了西德、英國和法國。喬冠華在西德拜謁了馬克思墓,并寫了一首詩:
束發(fā)讀君書,今來瞻君墓。
四顧皆荒涼,獨此多花朵。
有花無花小事爾,人心向背事才大。
八九十年如逝水,唯有君思翻帝座。
紅旗招展古神州,非君之故更誰何?
我亦從君四十年,謁君涕淚雙滂沱。
大錯小錯千千萬,赤膽忠心信無過。
遲早終得見君去,促膝長談當有所。
來日方長我即歸,且獻鮮花寄微慕!
這首詩可以說是他的內(nèi)心世界的自我剖白與總結(jié),表達了他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不移的信仰之情。
1976年,喬冠華參加第31屆聯(lián)大回來后,因\"四人幫\"的牽連而長期受審查,他和夫人章含之被隔離開來。他們分別寫了上百萬字的陳述和申訴,但都如石沉大海,毫無反響。1978年1月12日,喬冠華寫了一首題為《有感》的詩,托人捎給章含之。詩曰:
長夜漫漫不肯眠,只緣悲憤塞心田。
何時得洗沉冤盡,柳暗花明又一天。
直到1980年秋,對喬冠華的審查仍沒有結(jié)論,喬冠華對此泰然處之。他仿唐代詩人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寫了一首述懷詩:
百畝園中盡是苔,艾蕭未盡蘭花開。
邊緣戰(zhàn)士今何在?前度喬郎今又來。
1983年4月,喬冠華臥病在床,一位年輕的朋友來看望他,談到所謂\"信仰危機\"的問題,喬冠華堅定地說:\"我信仰馬列主義已經(jīng)半個世紀了。如果動搖了自己所追求的信仰,豈不是否定了自己一生走過的路?個人遭遇不論何故何因如何坎坷不幸,我的信仰絕不會動搖,我要帶它去見馬克思。\"他還抄了一首詞,送給這位年輕朋友作紀念。詞曰:
先烈忠貞為國仇,何曾怕斷頭!而今祖國紅遍,江山靠誰守?雖未終,鬢已秋,長驅(qū)倦。你我后輩,忍將夙志,付與東流?
無字信上簽個到
1943年,正在重慶任《新華日報》國際新聞主編的喬冠華,因腸穿孔引起彌漫性腹膜炎住進市民醫(yī)院。名作家李青崖之子李灝醫(yī)生請該院經(jīng)驗豐富的外科主任任主刀,自己當助手,為喬冠華做了手術(shù)。此后的4個多月里,李灝一直為喬冠華細心治療,與他朝夕相處,相互了解越來越多。李灝覺得喬冠華學(xué)識淵博,談笑風生,風度翩翩,出口成章,能操兩三國語言,談起國內(nèi)外形勢,話語間充滿了辯證法,分析問題很透徹,讓人越聽越愛聽,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大哥。后來喬冠華與李灝的情誼與日俱增,兩人成了知己。新中國成立后,李灝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任外科主任,曾帶領(lǐng)上海市第一個醫(yī)療隊參加抗美援朝,在朝鮮戰(zhàn)場救護,立過二等功。50年代中期,任蘇州醫(yī)學(xué)院教授兼第一附屬醫(yī)院外科主任的李灝被打成右派。1964年,喬冠華曾推薦他去中央社會主義學(xué)院學(xué)習(xí)一年。\"文化大革命\"中他被關(guān)進牛棚,粉碎\"四人幫\"后才獲新生。1980年,喬冠華從醫(yī)院回家休養(yǎng),李灝特地派次子到北京探望。對此,喬冠華很感激,特地寫了一首《懷李灝》的詩,并寫成條幅,讓李灝的次子帶回蘇州去。詩曰:
長憶寒山寺,江楓映火明。
何時一杯酒,促膝話平生。
李灝的心底時常思念著友誼不同尋常的老友喬冠華,渴望跟他在一起,聽他高談闊論,仰頭大笑。1983年的一天,已將近一年沒有收到喬冠華來信的李灝,心中十分掛念,他忽出奇想,把一本紀念冊上的一張空頁撕下,裝進信封,給喬冠華寄去。
喬冠華這位閱歷豐富的一流的外交家、談判高手,可以說見多識廣。他知道歷史上一字信、二字信的傳說,但從未聽說過無字信。他從信封的筆跡看出,這信是蘇州老友李灝寫的。這封信使喬冠華心海掀起了波瀾。他默默地讀著這封無字信,用那充滿哲學(xué)細胞的大腦來判斷、推測這封信的內(nèi)涵。他默默自問:我老喬變了嗎?好友如此待我,竟然寄來一張白紙戲弄我!我老喬不是那種忘記友情的人,以前沒有變,現(xiàn)在沒有變,將來也不會變。他知道李灝是怎樣的一個人,明白中間的誤會。他覺得自己也有責任,因為好長一段時間連一封信也沒有寫給李灝。于是拿起筆,在李灝寄來的那封無字信上簽個到:
李灝,李灝,
不知有何好?
千里送冊頁,
要人簽個到。
可笑,真可笑!
喬冠華1983年8月8日
李灝接到這封\"簽到\"信后,胸中涌動著千縷思緒,萬種情懷,久久不能平靜。他對自己的做法感到悔疚,真心地覺得自己確實是\"可笑,真可笑!\"
(責編 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