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
您好!
大作拜讀了,對您的筆下生花之力和紙上侃功十分欽佩,讀后仿佛重游一遍美國,且有溫故知新之感,如出書,有一點拙見供參考:第十章末尾“……這次組團出訪一定會在中美關系史上記下濃濃的一筆……”此評價太高了,建議末尾整句刪除。
此外,寫我這個煙鬼的丑態(tài)可否少些筆墨?我看著有點不大舒服,多謝關照!
供參考,希拜讀續(xù)篇。
祝
秋祺!
韋東
2001年9月7日
韋東團長:
您好!您看我,又稱您為團長了,說明對那次出訪美國、對您這位代表團團長的印象之深、之好,盡管那次出國回來已一年有余了。
《飛離美國》這篇游記,在《文史月刊》2001年第4期開始連載,看來要到2002年第1期才能載完。為征求您和馬海榮同志的意見,給你們分別寄了幾期,沒想到接到馬海榮同志鼓勵性的電話,收到了您的來信。收到來信來電真高興。
我本來是要及時復信的,因為那段時間緊,事情多,加之想再寄新出版的幾期刊物,便拖延下來了。
感謝您對拙文作出的好的評價,感謝您對拙文提出的意見,第十章末尾那段話,出書時將會刪除或作恰當?shù)男薷?。至于寫到“煙鬼的丑態(tài)”,使您“看著有點兒不大舒服”,我真的一點也沒有想到,因為我的行文是想讓代表團成員每個人都會感到舒適的。基于此,在這篇游記里,我不僅寫美國的風物,寫美國的歷史,寫自己的感受和聯(lián)想,同時用一定的筆墨寫代表團的活動,寫代表團各位同志的性格、特點和表現(xiàn)。于是寫到我們幾位“煙鬼的丑態(tài)”,寫“丑態(tài)”也是為寫個性,寫特點,用心絕對是好的。在這一點上,我可能寫您寫多了,寫我可能也寫得不少。您既然已經(jīng)提出,將來出書時我在分寸上會把握得嚴一些,分量減輕一點。但我感到吸煙是一種習慣,一種嗜好,只能說對身體有害沒有害,對環(huán)境有影響沒有影響,卻不能說丑與不丑。在文學與藝術作品里,毛澤東主席的煙卷,賀龍元帥的煙斗,是常常要出現(xiàn)的,但對表現(xiàn)他們的個性,表現(xiàn)他們的辛勤、幽默,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甚至有畫龍點睛的奇用。當然這是往大里說的,我們,尤其是我,何等人也,敢與偉人類比,野心不是太大了點?只是為說明點道理而已,才這么說的。
至于“紙上侃功”,我是有意為之。如今一些書報中常常會有一些游記,但寫得多數(shù)較為膚淺和呆板,有的甚至寫成了活動日程表,某某天到了哪里,某某地看了哪種東西,人物不見,聯(lián)想沒有,思想性更難談到,使人讀不下去。我呢,想改變一下,把我們的活動寫得細些,把代表團成員的性格略加描摩,特別是把感受和思想寫得更深刻一些。我是偏愛文史工作的,文章又在《文史月刊》上發(fā)表,故又加重了文史方面的分量,有意將美國與中國交往的歷史加入進來,有時紀實,有時抒情,小說的、散文的、資料的各種寫法都混用起來,以增加可讀性??磥磉@種寫法已得到了讀者的認可,不少人來信來電表示贊賞和鼓勵,并建議出版單行本。此篇游記確實長了些,出訪14天,竟拉拉雜雜寫了十八九萬字,不過我告訴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不要把它單獨看作是觀光游覽的游記,而應該看作是帶有文學色彩的一部文史資料著作。那里邊,關于美國和中國交往的歷史資料不僅多,而且還較為全面和詳細呢。
因為開篇寫到了咱們這些煙民的吸煙,故結尾時還應該寫到,特請海涵了。
謹頌
秋安
趙政民
2001年10月7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