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老百姓有句俗話叫作“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吃在咱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咱老祖宗們不但要求能吃,更要求會吃,于是就在不斷的餐飲實踐中總結出了文化,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飲食習慣與愛好也有所不同,故此,就逐漸演示出“地方特色”來。談了半天飲食文化,似乎和咱們要討論的文學問題有些風馬牛不相及,其實非也!眾位看官,在小可看來,文學也是一種飲食,要不怎么有人管它叫“精神食糧”?!
依小可拙見,要“尋找文學存在的理由”,還要從老百姓愛‘吃’什么出發(fā)。據本人觀察,現在京城較“火”的餐館不是獨具他家沒有的地方特色,便是席面大氣講究,兼容東西南北中,正所謂“地方特色”與“滿漢全席”并“火”。
而現在的文學刊物,亦應符合老百姓的口味,辦出自己的特色來,而咱們《北京文學》雜志,可否辦出更加濃郁的“京”來作為咱們首都文學的“招牌菜”?我們拭目以待!
100075北京市崇文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科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