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藏中國書畫、喜嘗中國佳肴、愛看《臥虎藏龍》——他就是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高樂圣。
將在今年卸任的高樂圣,已有26年外交官生涯;在香港任職3年,主要工作是招待本地或其他地方官員,加強香港和美國的了解,增加合作機會。
1971年浸會任教
對高樂圣來說,香港算是故地重游。他曾于1971年在浸會學院(現浸會大學)教授英文及現代中國史,然而,為何最后會成為外交官呢?高樂圣說,年輕時喜歡閱讀及接觸有關中國的東西。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文革時期,“學生改變了整個社會,可說前所未有,令我更想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币驗閷?0年代的中國充滿好奇,高樂圣設法踏足這片土地。但因政制所限,他來到香港。其后,為了豐富生活和增廣見聞,高樂圣回國從事了外交事務工作,當他知道將會來港時,更令他喜出望外。
再次來港,高樂圣積極學習漢語,現在已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高樂圣閑來喜歡拍攝香港的風土人情和踏足郊外,而維多利亞港更是高樂圣的最愛。
這位幽默健談的總領事以中文“熱鬧”形容香港,“這個充滿刺激、動感和生命力的城市,最適合我這種不喜歡拘束的人。”高樂圣笑道。
怎樣才能成為成功的外交官呢?高樂圣坦言只需具備幾項簡單條件:“首先是要對學習外國文化及語言有興趣、有耐性;其次,是理解彼此的文化差異,接納各方意見;還要留心身邊發(fā)生的事?!闭劶俺晒χ?,高樂圣強調自信和抱負絕不可缺。此外,忠于自己的喜好和意愿、不違背自己意愿地生活在他眼中也是相當重要的。
高樂圣在高中時就對中國甚感興趣,后來讀大學時便選讀中國歷史。是什么讓當時從未踏足中國的他對這個遙不可及的地方產生興趣呢?
“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美國報紙報道了很多關于這時期的事件。為改革社會,中國學生投身各種運動,令我十分驚訝。我想知道這是什么一回事,因此,我對中國的文化歷史產生了濃烈的興趣。”高樂圣在官邸接受記者訪問時說。
從此,他專注地學習中國文化歷史?!耙逯袊某呛芾щy的。這令我很混亂,但亦有趣,我‘享受’所有朝代。”他說,他最“享受”的是晚清至現代中國史,那是他的“至愛”。
為了加深對中國的認識,1971年大學畢業(yè)后,高樂圣到香港教授英文及現代中國史。當時,他讀了大量有關中國的書籍并學習了普通話。1999年,他以領事身份重臨香港,感觸良多,因為命運又牽引他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工作。談及退任大計,高樂圣說會環(huán)游世界,當然中國是首選。
現年52歲的高樂圣,26年來致力外交工作,從1999年上任至今,一直作為香港和美國的溝通橋梁,為兩地發(fā)生的事件作詮釋。高樂圣談笑風生,沒官架子,言語間仿彿感受到他豁達的人生觀。高樂圣雖然平日忙得不可開交,但一有空閑,他總愛走到郊野山徑,拋開喧囂;或走到鬧市的街頭小巷,舉起相機拍下香港真實的一面,此刻,他仿佛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摘自香港《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