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常春藤盟校(Ivy Leogue)是美國東北部一批在學術(shù)上和社會上享有盛名的高等學校的統(tǒng)稱。這是一組在美國歷史最悠久、聲望最卓著的大學。這些學校是哈佛大學(建于1616年)、耶魯大學(建于1701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建于1740年)、普林斯頓大學(建于1746年)、哥倫比亞大學(建于1754年)、布朗大學(建于1764年)、達特茅斯大學(建于1769年)和康乃爾大學(建于1853年)。但于紐約曼哈頓上西城百老匯大道116街的哥倫比亞大學就是其中的一員。
哥倫比亞大學的前身是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二世皇家特許欽定的“王家學院”,學校的教育不受宗教教派的限制,這種彌漫在校園里的自由思想使哥大成為美國獨立革命的溫床。(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王家學院”正式更名為“哥倫比亞學院”,哥大激進自由的革命精神得以繼續(xù)保留。1912年,美國新聞界巨頭普利策捐贈一所新聞學院給哥大。1917年又出巨資設立普利策獎,獎勵美國新聞界、文學界、藝術(shù)界、音樂界的杰出人士。
哥倫比亞大學還有一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是校址建在金融、商業(yè)、文化、藝術(shù)中心的紐約。哥大的新聞學院、商學院、法學院、醫(yī)學院、國關(guān)系學院在美國大學均名列前茅,這些無不得益于紐約提供的眾多機會。哥大因紐約而發(fā)展壯大,紐約則因哥大而更具魅力。
哥大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1901年設立了“丁龍漢學講座教授”席位,建立了美國最早的漢學系。李鴻章和清朝駐美大使伍廷芳都曾慷慨捐資,慈禧太后也向哥大捐贈了一套《古今圖書集成》。胡適、馮友蘭、馬寅初、陶行知、徐志摩等一大批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先驅(qū)都是哥大校友。
在哥大,從巨大的教學樓(有的耗資數(shù)以億計)到教學設備,到學校的大門,小至桌椅板凳都有學生和歷屆校友捐贈的。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饋母校、報答社會、實在值得我們借鑒和提倡。
哥倫比亞大學有強大的師資、優(yōu)秀的生源、顯赫的校友、一流的設施、美麗的校園、雄厚的財政實力,她是理所當然的世界級名校。
1999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有“歐元之父”之稱的孟德爾(Robert A.Mundell)現(xiàn)任教哥大。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美國最高法院第一任首席法官杰伊都是哥大畢業(yè)生。哥大的畢業(yè)生、教職員和校友中出36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哥大的歷史就是一部傳奇,一部典型的美國式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