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紅被認為是“第五代”導演中“大器晚成”的女導演,而且是曝光率最少的一位。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銀蛇謀殺案》、《血色清晨》等作品,證實了李少紅是不可多得的出色導演。隨著《大明宮詞》、《桔子紅了》的空前轟動,尤其電影新作《戀愛中的寶貝》的未映先熱,讓李少紅紅上加紅。
李少紅作品總是飽含著大膽的嘗試,偏執(zhí)的愛情,殘酷的壓抑,悲情的人物,糾纏的情結(jié),年輕的生命與不完整的女性人生,時時都可以刺激觀眾的神經(jīng),她不拘泥于戲劇的三一律,而是緊跟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走,在情感變化的流程中,完成生活本身的流動與游移,從而自然地完成的故事的講述。
《血色清晨》、《紅雨服》、《紅粉》、《綠衣紅娘》、《桔子紅了》——紅色大概代表了李少紅內(nèi)心個性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某種偏向。這紅色將作為象征,始終穿梭交織于現(xiàn)實與夢靨之中。
挑戰(zhàn)男性尊嚴
李少紅每一次對男性尊嚴的挑戰(zhàn),都要比上一次創(chuàng)作來得更激烈也更徹底。而其“劇情”發(fā)展脈絡是由起初對男性世界的強烈期待,到久久盼望而不得,最后剩下的就是女主角精神崩潰和走向死亡了。李少紅認為: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她們極具犧牲精神,不論愛還是恨,她們與社會和命運作戰(zhàn)的唯一武器只有自己,甚至自己的生命?!按髬尅?、“秀禾”、“太平公主”即便“武則天”都同樣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大明宮詞》中武則天死后,無非就是人家給她立了一座無字碑,對她的功過一句不談,這究竟象征了什么?武則天費盡心力“齊家治國平天下”,整整半個世紀,最后她頂多也就能算李氏天下一個媳婦兒,猜武則天臨死前心里一定非常明白:我一死,天下照樣還是人家李氏的男人天下,女人還瞎爭什么呀!
自古紅顏多薄命,李少紅的鏡頭前更灑滿了佳人淚。輕掩李少紅的紅顏榜,心疼不夠的就是這些胭脂淚。
十大上榜悲情紅顏
第1位——周迅:雖然以前也在不少大導演、大作品中露過臉,但周迅的風采卻是從《大明宮詞》開始真正迸發(fā)的,那個青春浪漫天真無邪年少的太平公主恐怕是周迅演藝生涯中最美麗的形象,而她在李少紅電視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表演是《橘子紅了》中的秀禾,相信看了《橘子紅了》的全國觀眾會深有同感。聯(lián)系周迅近年來的星運軌跡,可以說周迅的成長史也正是與李少紅電視劇發(fā)展的軌跡相吻合的。以周迅在李少紅作品中出色的表現(xiàn)和重要的地位,以及她現(xiàn)今如日中天的盛名,把她列在李少紅紅顏榜的榜首,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第2位——歸亞蕾:李少紅三部電視劇中永遠不變的重要參與者。雖然紅顏易老,但卻很有代表性。在《雷雨》中扮演魯媽,在《大明宮詞》中扮演年齡跨度超過50年的武則天,在《橘子紅了》中扮演災難深重的大媽,歸亞蕾的三個角色既有共性,又各有發(fā)揮余地,歸亞蕾以一個老藝術家深湛的功力為我們帶來了驚喜的變化。反過來想,如果找不到一位在歸亞蕾這個年齡段像她這樣出色的女演員,李少紅的三部電視劇會打不少折扣。
第3位——王姬:在李少紅電視劇《雷雨》中飾演性格命運最復雜、悲劇色彩最濃厚的繁漪,她才是《雷雨》真正的主角,也是李少紅在這部戲中著重想要解剖的對象。當年王姬接連與李少紅合作了電影《紅粉》和電視劇《雷雨》,堪稱李少紅那一時期導演作品中的第一女主角。這兩個角色在王姬的演藝生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第4位——陳紅:中國影視界最具“美”名的女演員之一,她在《大明宮詞》中扮演了成年太平公主一角。從洞房花燭夜一直演到了風燭殘年,把太平公主的歡樂都讓給了周迅,把太平公主的悲劇都留給了自己。一個悲劇女人的一生在她的眼神里得到了充分的釋放。
第5位——田海蓉:李少紅電視劇第一位青春女主角,當年作為尚未在戲劇學院畢業(yè)的影視新人,她在《雷雨》中飾演了十分引人注目的四鳳形象,她在李少紅調(diào)教下塑造的那份清純形象以及那份清純被毀滅的悲劇,至今讓觀眾難以忘懷。所以幾年過后,當她在電視劇《黑冰》中再度亮相時,仍然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
第6位——白雪:李少紅女性系列形象中悲劇色彩不那么強烈的女性形象,在《大明宮詞》中扮演上官婉兒,在《橘子紅了》中又演了一把配角。她從來不成為全劇的焦點人物,因而也不承擔顯現(xiàn)悲劇的責任。但作為過渡性人物,她的紅顏同樣令人難忘。
第7位——賈妮:接過韋氏悲劇的就是賈妮。這個在時裝劇中經(jīng)常趕時髦的女明星被李少紅賦予了含辛茹苦的使命,半生坎坷艱難好不容易盼到了一朝權在手,卻不過轉(zhuǎn)眼便成水中月鏡中花。等到《橘子紅了》,賈妮又一次出演了那個被老爺包養(yǎng)在外始終無法修成正果的悲劇女性形象,又過了一把苦戲癮。
第8位——胡靜:《大明宮詞》中少年韋氏的扮演者。看上去活潑可愛天真無邪,雖然有著下人不可避免的見風使舵,但依然是劇中驚鴻一瞥的青春亮色。胡靜是李少紅電視劇中少有的一個不演悲劇的女演員。韋氏這個人物的悲劇是在她的后半生上演的,而那一部分早已換了演員。
第9位——何琳:《大明宮詞》中恃寵而驕的魏國夫人同樣出場時間不多,卻讓觀眾看透了她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她的驕傲、愚蠢、失敗都被用來襯托武則天的謹慎、機智、勝利。因而她的悲劇也就是表面化、一般化、概念化的。
第10位——李冰冰:在《大明宮詞》中飾演一位出場不多,但給觀眾留下印象頗深的配角,安樂公主這個任性變態(tài)的“新新人類”雖然大逆不道地弒父,但李少紅著重的仍是這個本不該與悲劇有關的花季少女悲劇誕生的根源。
“腳踏兩只船”的女導演
凡是熟悉李少紅和曾念平的人都知道:他們的結(jié)合是愛情和事業(yè)的完美統(tǒng)一,李少紅是成功地腳踏工作和家庭兩只船的女導演。就連跟在身邊拍戲的周迅,也耳濡目染地認定:她眼中最幸福的一對夫妻,就是李少紅和曾念平。
26歲的初戀,死乞白賴要跟他好
1978年5月,一個身材很小,穿一身黑布衣服的,只讀過小學六年級的女孩子,由于各科考試成績都好,被錄取進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就讀。大學生活轉(zhuǎn)眼就到了最后一年,曾念平,一個高高大大的小伙子闖入了李少紅的生活。曾念平在電影學院學的是攝影,比李少紅高一屆,認識李少紅時,他已畢業(yè)留校任教。李少紅他們拍畢業(yè)作品時,曾念平是他們的攝影指導教師。20年后的今天,李少紅回憶起她和曾念平的婚戀之初,還透著一臉單純的笑容:“我是死乞白賴要跟他好的,那時候目的特別單純,就是想嫁給他。我們既可以是事業(yè)上的伙伴,又可以是生活里的伙伴?!彼杏X女性選擇導演這個職業(yè)是很麻煩的事,“如果選擇一個配偶不能理解你就更麻煩,我就想帶著家到處走可能最安全。”曾念平是這樣回憶他們的初戀的:“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女孩很踏實質(zhì)樸,后來開運動會她投手榴彈的時候,我體育不錯就給她講了講要領,她得了第二名,我們之間就有些好感。然后我讀到過她寫的幾篇小說,文筆相當不錯,我覺得這人特有才華,長得也不難看,后來就好上了?!?/p>
33歲帶家走四方
1982年,李少紅畢業(yè)后分配到北京電影制片廠,曾念平則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革”后第一個研究生。這時,他們兩人去街道辦事處領了結(jié)婚證。懷孕是對李少紅一生最大的觸動,“當時第一個念頭是肯定要做掉。那是我一生最脆弱的階段,天天哭,哭了好幾個月?!焙髞砜偹惆雅畠荷讼聛恚钌偌t在家?guī)Я?年孩子。那時同代導演已經(jīng)紛紛成名。1988年李少紅重新出來獨立拍片,跟曾念平從以孩子、家庭為主的生活關系,進入導演、攝影的純工作關系,她說:“那時候一部戲幾乎是從頭吵到尾。吵了好幾部戲。兩人都覺得自己很委屈,也不知道矛盾出在那兒?我后來仔細想想,就是大家在工作中跟生活中的角色是混亂的。有時你不知道是該把他當做丈夫好還是把他當工作人員好?!崩钌偌t曾對此深深地懺悔道:“有一次,我的合作伙伴李曉婉對我說:你不在劇組時,對你先生講話時,能不能不用導演的而是用妻子的口氣?這句話當時對我內(nèi)心震動非常非常大,于是突然回頭想到:我平時在家里對丈夫?qū)⒆?,是不是說話辦事都已經(jīng)不是一個純粹妻子的狀態(tài)了?后來過了很久我還在為她這一問感到辛酸,我明白自己無意中失去的,都是女人最天性的東西?!倍仪∏∈菑漠攲а莸谝惶扉_始,就很不希望自己變成的樣子,回想起來也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20年風雨同舟——曾念平說:“少紅挺女人的”
1988年,李少紅重新獨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叫《銀蛇謀殺案》,當時就被舉報有18處暴力鏡頭。后來,有觀眾就猜想李少紅也是一個兇悍的導演。其實,那些既帶有古典傳統(tǒng)又時尚獨特的影視作品的風格,才像生活中理性溫情的李少紅。在曾念平眼里,李少紅是很有女人味的:“其實,少紅挺女人的。只要有時間,她就收拾家,布置房子,買吃、穿、用的東西。她家里家外地操持,有時候凌晨一兩點我都睡著了,她還忙著收拾呢。但再好的夫妻難免有磕碰的時候,她特愛干凈,嫌我散漫、亂扔東西,我嫌她愛嘮叨。我倆特合得來的就是逛書店。她對服裝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和品位,否則她不可能請葉錦添這樣著名的服裝大師來設計,也不可能拍出《大明宮詞》、《桔子紅了》這樣時尚現(xiàn)代的效果。
追尋丟失的少女時代
為什么李少紅的創(chuàng)作中有別人不可替代的藝術特色,究竟是怎樣的生活經(jīng)歷,導致了李少紅獨特的體驗和內(nèi)心敏感,還是聽一聽她的內(nèi)心自白。
“14歲我有了一個弟弟,父母的視線和關注自然地轉(zhuǎn)移到他身上。那一年的冬天,我走了。我揣著父親寫給某軍區(qū)副政委的一封信獨自上火車,離開了家。火車開了,父親跟著跑,很像電影中的情節(jié)。我不動聲色地看著他,以為對我的走他并不在乎。后來知道他回家三天悶悶不樂,幾次到郵局寫好電文:速歸。然后又撕了。如果他沒撕,我收到會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我正后悔,不該賭氣離開家。一個14歲的女孩子,提著人造革旅行包,在距家千里的山城出了火車站,滿心想的是‘再也不回家’,這有多荒唐!假如真有父親的電報,我會毫不猶豫地回家。我只是想知道父母還愛不愛我。如果回家,我可能會念完高中,可能下鄉(xiāng),也可能去了工廠,后面的路和今天完全不一樣。我的固執(zhí)和父親的猶豫,改變了原有的軌跡,把我推向另一條生活之路。”
此后,李少紅的軍旅生涯開始了。軍裝發(fā)到她手上,因為個子太小,挑了半天也沒找到合適的一件。最小號的內(nèi)衣褲,可以裝下兩個她。即使如此李少紅當時也沒有后悔,入伍第一個晚上,她始終都在笑。第二天早上起床,她把自己塞進肥大的軍褲,系緊一尺八寸的細腰;再把能裝進一條腿的襪子前半截剪掉,粗針大線縫起來,穿上就去跑操。什么姑娘用的香皂、擦臉油、發(fā)卡,這時統(tǒng)統(tǒng)都被她丟在了一邊。李少紅就這樣進入了她的“鐵姑娘”青年生涯。沒多久,李少紅又很快和30個女兵被分到一個男兵連,參加野營拉練。每天山地行軍90多里,步槍、米袋、被子,負荷重達18公斤。夏天,部隊要求女兵把白襯衣扎在褲子里,女兵們直到這才互相看出自己不同于男兵的體形和性別特征,可誰也不敢第一個出門,大家一時間全對自己作為陌生的“女人”失去了最起碼的自信。
或許就是由于這些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讓李少紅有了特殊的內(nèi)心敏感,她才會在以后的作品中有意無意地去追尋那些丟失的少女時代。
有人認為,《紅粉》、《雷雨》、《大明宮詞》、《桔子紅了》這4部作品是李少紅的代表作。這4部作品盡管題材不同,但在內(nèi)容上有著趨同之處:女主角的個人情感命運都一樣充滿哀怨凄婉;而且最后結(jié)局都逃不脫,共同的悲慘結(jié)局。這些殊途同歸的故事背后,是否也暗示著導演個人內(nèi)心的某種潛意識呢?
她自己這樣回憶:“我在14歲之前沒有兄弟,也沒有姐妹。我11歲的時候就來了月經(jīng),當時母親不在,是父親告訴我應該如何處理。這是我第一次感到和另一種人不一樣。我跑進廁所,關上門哭了。我覺得自己很不幸。我將這一生理現(xiàn)象視為一種痛苦,一種麻煩,而它將伴隨我大半生。沒有人告訴我它真正的意義。告訴我它是和生育聯(lián)系在一起的,意味著我的成熟。我想生活在我那個年代的女孩,受到的性教育大致和我差不多。這也并不是父母的錯,說起來又扯到歷史、社會呀,不說了。”
或許,人們也能從這段個人獨白背后感覺到某種內(nèi)心苦澀:當一個少女情竇初開陽光燦爛之時,她卻對自己的性別毫無明確意識。甚至在懵懵懂懂之間,那一段本該色彩絢麗的少女年華,就被當時特定的社會背景完全給粗糙強硬地“磨砂”過去了。對于歷史,任何個人都是無權也無法去追究和埋怨的。但碰巧成了一名導演,她卻可以通過藝術手段,完成對歷史的某種追查和審判。
李少紅的“另類”電視劇
從一位在國際上屢屢得獎的電影導演到保持高收視率的電視劇導演,從一個女導演到一位經(jīng)營者的角色變遷,外人看來天壤之別,李少紅感受卻在一線之間。
“我當時選擇轉(zhuǎn)向拍電視劇并非迫不得已,而是基于這兩點考慮:一是覺得當時電影操作的體制太慢,等待的時間遠比工作的時間多得多,有很多精力就在這當中耗損掉了。我們這種搞創(chuàng)作的人,頭腦就像一部機器一樣不能停,停了就會生銹。所以我必須有一種方法讓頭腦不停地轉(zhuǎn)著,電影要是不行哪怕拍電視劇也行。我不太愿意把自己定位于某一個不變的狀態(tài),廣告、MTV、電視劇……有什么我就拍什么。我很早就沒有‘電影導演’這種個人形象的負擔,我在拍第一部電影之前就已經(jīng)拍過廣告了。二是我當時覺得那以后的五六年整個影視制作會有一個大的變化、大的發(fā)展,我要重新選擇自己的路:是作為一個個體的導演,滿足自己的創(chuàng)作需要,做一個單純的藝術家,還是同時做更多其他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我費了很大的勁去選擇,最大的擔心是怕做經(jīng)營之類的事情會影響自己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這一關過去了,我的心情就松弛了很多。
自從李少紅將創(chuàng)作的重心從電影轉(zhuǎn)向電視劇之后,幾年間,她和中國電視劇相互變換著對方的容顏。她自己是如何看待這種相互間的影響呢?
“拍電視劇帶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我沒有落伍,尤其是制作技術方面,我拍電視劇的這幾年是電影制作膠片技術和電視劇制作磁帶技術交融的一段時間,非線性技術引進帶來的觀念上的巨大變化就是在這幾年。說到我們給中國電視劇制作業(yè)帶來的影響,我覺得是我們闖開了一個通道——一類新的電視劇形式被承認了。當我們剛剛開始拍電視劇的時候,很多電視圈的人都說電影導演拍電視劇未必行,完全是另外一個系統(tǒng),二者之間的門是關著的。他們已經(jīng)規(guī)定了一個電視觀眾的審美取向,我們一點一點地改變了這個現(xiàn)狀,打開了這扇門?!?/p>
李少紅執(zhí)導的電視劇的確與電視劇界原有的風格與方式都大相徑庭,于是被冠以“另類”電視劇的頭銜。
李少紅說:“‘另類’包含了很多意思,其中之一就是——不同常規(guī)的做法,常規(guī)就是電視劇以往的常規(guī);另一個解釋——‘另類’就是比較藝術的一類,而且收視率還很高?!眍悺緛碛刑剿?、邊緣之類的意思,但現(xiàn)在這個詞的涵義在變。將我們歸為‘另類’好像我們是一個被同情的弱勢群體,但又要給他們一定的位置。因為我們已經(jīng)被觀眾承認了、認可了,但用傳統(tǒng)的尺度又無法衡量我們,所以只好用‘另類’來概括。
李少紅的美學氣質(zhì)
作為第五代導演的女性導演,李少紅以其電影作品《銀蛇謀殺案》注目影壇,電影《血色清晨》、《四十不惑》、《紅粉》更是為她捧回南特、洛迦諾、西柏林等各項大大小小的國際國內(nèi)獎項,而電視連續(xù)劇《大明宮詞》、《橘子紅了》則在中國電視劇壇上火了一把,特別是電視劇《大明宮詞》,可以說是走出了傳統(tǒng)的電視劇定勢,導向了一種新的觀眾審美情趣。
雖然在當今的影視劇創(chuàng)作中,適應還是導向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我們不能否認創(chuàng)作中要考慮觀眾的欣賞心理和習慣,但值得注意的是老百姓對于需要什么樣的作品,往往連自己都不清楚,他們通常是經(jīng)過多年的參照而形成對某類題材的興趣。有人說觀眾愛看武打、古裝、戲說及鬧劇一類題材,但沒有人能夠斷言某類題材一定引起觀眾的興趣。其實,如果讓觀眾憑空說喜歡那類影視劇,他們往往得不到明確答案。這時候,就產(chǎn)生了象李少紅這樣美學導向問題。
李少紅是唯美主義者,她的影視作品,尤其是電視劇作品無不帶有“個性色彩”——唯美、精致、浪漫……她的影視劇作品在“取悅”觀眾的同時,又總是要在作品中加入她的詩意。這一點尤其體現(xiàn)在視覺造型上,李少紅的影視劇作品通常以大膽的、濃墨重彩的方式捕捉和記錄所要體現(xiàn)的內(nèi)容。室內(nèi)采取以人物為主,場景為輔的構圖意識。光效上以大光比的反差效果突出人物、壓暗背景營造夢幻效果。外景大量運用廣角及各種色光片,拍出有氣度的油畫效果,在鏡頭的運用上,嘗試運用兩極鏡頭來體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狀態(tài)與周圍環(huán)境的對應關系,突出戲劇矛盾的內(nèi)在張力。李少紅對視聽手段的運用緊緊圍繞著作品的主題風格,由此傳達出作品的內(nèi)在精神與外在氣質(zhì),使觀眾得到信服和感動,其作品的內(nèi)容與形式也達到了一個完美的統(tǒng)一。
無論是她的《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還是《紅粉》,李少紅都將人物本體放在了創(chuàng)作的首位。通常情況下,她的作品非常個人化,導演主觀隨意性很強。在李少紅的作品中,歷史已不再是歷史,而是作者個人感受的歷史。講故事的語序也很主觀化,如同一個陰雨天,街坊鄰居在屋檐下的只言片語,然后是作者望著黃霉天際的一番遐想,因此,它帶著強烈的個人局限、破碎感和個人化的情緒。這些正是李少紅個人作品的魅力之所在。因此,觀眾會感到親切、自然,李少紅以其女性的柔美的低語筆調(diào),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浪漫唯美的故事。
李少紅藝術簡歷
主要電影作品:
《銀蛇謀殺案》
《血色清晨》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金球獎
中國上海影評協(xié)會十佳影片獎
中國臺灣《中國時報》大陸優(yōu)秀影片獎
《四十不惑》獲瑞士洛加諾國際電影節(jié)影評人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青年論壇獎
《紅粉》獲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銀熊獎
中國大學生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
中國上海影評協(xié)會十佳影片獎
印度國際電影節(jié)金孔雀獎
《紅西服》獲中國政府華表獎
中國上海影評家協(xié)會十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主要電視作品:
《夜奔》協(xié)助海外機構拍攝
《雷雨》
《大明宮詞》獲第十八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yōu)秀電視劇獎
最佳攝影家、最佳照明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
《桔子紅了》
《綠衣紅娘》、《人間四月天》、《金錢本色》、《斗蟋情緣》等
主要電視電影:
《禧娃》獲2001年中國政府電視電影百合獎最佳兒童片獎
安頓《情感世界》系列劇
主要紀錄片:
《世界著名電影音樂人》、《制作圖蘭朵》、《斯特恩中國之行》(這三部紀錄片的導演為美國著名紀錄片導演奧斯卡獎得主ALLANMILLER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