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蔡 旭
今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定的第十二個“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國都要為此舉辦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近提供的相關報告,目前全世界約有4.5億各類精神和腦部疾病患者。此外,每4個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段產生某種精神障礙。在我國,精神疾患已成為當前疾病分類中較為嚴重的一類疾病。按照國際上衡量健康狀況的指標評價各類疾病的總負擔,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tǒng)及惡性腫瘤等疾病。在我國,被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的超過3000萬人,精神衛(wèi)生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午后溫暖的陽光從巨大的玻璃窗中灑落進來,悠揚的樂曲聲中,一位中年男子正在朗誦高爾基的《海燕》。聽著這飽含激情的聲音,記者幾乎忘了自己是在北京安定醫(yī)院的活動室里。是的,這位中年男子曾經是一位精神病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成功的治療,他已經重返社會。
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位中年男子曾經是一家外資企業(yè)的“精英骨干”,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他的精神一度崩潰。他告訴記者,人必須學會休息,住院的時候,他感覺自己找到了一個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采訪這位中年男子時,記者想起了一段時間以來人們時常提到的職業(yè)——生活壓力。有關專家指出,由于職業(yè)生活壓力增大,致使現代人的心理健康受損嚴重。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83%的人厭倦早晨去上班,40%的勞動者經常感到疲憊,36%的人因工作緊張出現健康問題,60%的公司職員出現持續(xù)、不必要的緊張,這種現象在職業(yè)母親中占到70%。專家強調,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日益深入,社會競爭不斷加劇,勞動力的重新組合,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原有社會支持網絡的削弱,導致了各種心理應激因素急劇增加,精神衛(wèi)生問題日益突出。此外,兒童的行為問題、大中學生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老年期精神障礙、酒精與麻醉藥品濫用以及自殺等問題明顯增多。根據預測,進入21世紀后我國各類精神衛(wèi)生問題將更加突出。在2020年的疾病總負擔預測值中,精神衛(wèi)生問題仍將排名第一。
在又一個“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到來之際,我國舉辦了首屆精神障礙患者藝術作品展。主題為“還原生命色彩,呈現美麗心靈”的展覽吸引了大批參觀者。200余幅作品出自全國范圍內已經康復或正在治療的精神病患者。在這些特殊藝術家中,誰能保證不會出現像凡高那樣的大師呢?就像國際知名的數學泰斗納什,一度顛狂的他是在妻子和周圍人的愛與寬容下重新走向了社會,并奠定了自己在國際數學界不可動搖的地位。以納什的親身經歷改編的電影《美麗心靈》更是傾倒了無數觀眾。
北京安定醫(yī)院的一位大夫告訴記者,由于精神衛(wèi)生知識尚不普及,宣傳力度不夠,大多數人對精神疾病認識不足,對患者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見與歧視現象較嚴重,致使一些精神疾病康復者不能順利回歸社會大家庭,產生了強烈的“病恥感”。一些患者和家屬即便具有一定的精神衛(wèi)生知識,認識到疾病的性質,多數人也寧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尋求精神科醫(yī)生的幫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視,結果延誤了治療,病情加重。
在北京市精神衛(wèi)生保健所,每兩周一次的面向廣大市民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據專家介紹,治療精神疾病有3種形式:住院、門診、社區(qū)精神衛(wèi)生服務。其中社區(qū)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采訪中許多專家呼吁盡快出臺《精神衛(wèi)生法》,以保障精神病人和康復者在社會上享有平等的生存權、治療權和工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