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成梅
有不少女孩子為自己月經量少而沾沾自喜,認為不會出洋相,文體活動不受影響。事實上,只要懂得些醫(yī)學知識,就會知道月經量少不一定是好事,應該去醫(yī)院檢查。下面,我們就從醫(yī)學角度來談談月經過少的問題。
怎樣才算月經過少?
在給“月經過少”下定義之前,首先簡單交待一下月經的由來。月經是子宮內膜在卵巢性激素即雌、孕激素作用下發(fā)生的周期性子宮出血:月經初潮是女性青春期開始的一個重要標志。宣告童年結束,反映卵巢已發(fā)揮性腺作用。然而初潮后,由于卵巢功能尚未健全,月經周期大多不成規(guī)律,且為無排卵性月經,經過一段時間的逐步調整,才表現(xiàn)為真正的月經——排卵性月經。
一次月經的出血量應該是多少呢?遺憾的是,關于一次月經出血總量的資料十分罕見。不過也難怪,要準確測定一次月經的出血總量很不容易,因為必然有部分經血隨著小便流失。近年來,有人應用月經杯收集經血,測定月經前后周圍血中血清鐵蛋白變化等方法來計算經血總量,結果發(fā)現(xiàn)個體差異很大,少到10毫升,多達180毫升,一般為30—50毫升。
那么,究竟怎樣才算月經過少呢?綜合各家意見,應該是月經周期正常,但流血時間少于兩天,經量少。
哪些原因會導致月經過少?
月經過少有可能是生理性的,由遺傳或環(huán)境因素影響所致,但更有可能是病理性的。
對年輕姑娘來說,月經過少大多是由于卵巢發(fā)育不全、子宮發(fā)育不良等原因造成的。
在子宮內膜細胞中,有一類特殊的顆粒,稱為溶酶體,與月經血量和流血時間有關。若雌、孕激素水平高,溶酶體復合物形成良好,出血就較多,流血時間也就相應較長;相反,若卵巢性激素產量低,溶酶體復合物形成不好,流血就少,流血時間就短。
此外,月經過少尚有可能是由于子宮內膜結核引起的閉經先驅癥狀。子宮內膜被結核桿菌破壞,逐漸由對卵巢性激素不起反應的疤痕組織取代。至于已婚婦女,月經量減少可發(fā)生于刮宮術后,尤其是多次人工流產刮宮術后,這是由于子宮內膜創(chuàng)傷以致官腔發(fā)生粘連的結果。
怎樣判斷病態(tài)的月經過少?
首先做婦科檢查以了解內生殖器情況,主要是子宮的大小與形態(tài),再通過B型超聲波實時顯像復核,然后進行卵巢功能檢查,包括測靜息體溫、做陰道脫落細胞涂片檢查、各種激素測定等。倘若子宮大小與年齡相稱,各項輔助檢查提示卵巢功能健全,子宮內膜必然有正常周期性變化,經量雖少,仍為有排卵性月經,則盡管放心,將來結婚后無礙生育。要是子宮小,呈維型,而卵巢功能正常,則病根在于子宮本身發(fā)育不良。疑有丘腦下部腦垂體功能失調時,應行促性腺激素測定、垂體興奮試驗等加以證實。疑有子宮內膜結核,惟有刮取子宮內膜組織做病理學檢驗及結核桿菌培養(yǎng)才能肯定。疑有官腔粘連,則需要通過子宮造彩、官腔鏡檢查明確診斷:
總之,月經過少屬于病態(tài)者較多,患者不可等閑視之,應及早就醫(yī)咨詢?yōu)橥住?/p>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