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1949年國民黨政府兵敗退守臺灣,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被中國人民拋棄的國民黨當局,本該順應歷史潮流,放棄行使國家權力,不再做出違背中華民族利益之事。然而,不識時務,堅持反共的臺灣當局,在美國的支持慫恿下,非法簽訂了《臺日條約》。它中華民國的名義,與日本簽訂了放棄對日戰(zhàn)爭賠償要求的條款,而且還演出了一幕幕令人作嘔、遺臭萬年的歷史鬧劇。臺灣當局在名不正言不順的情況下,為討好美日兩國,迫不急待搶先以國家名義放棄對日戰(zhàn)爭索賠,客觀上給中國政府在以后的對日戰(zhàn)爭索賠談判種下了禍根。
讓我們翻開塵封50年的歷史檔案卷宗,看一看臺灣當局這個既不代表人民,又不代表國家的“政府”,是怎樣慷中國人民之慨,來進行所謂“對日戰(zhàn)爭索賠”的。
日本打“大陸牌”臺灣受制于人
日本在戰(zhàn)后就投入了美國的懷抱,在國際關系方面對美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日政府利用大陸與臺灣尚未統(tǒng)一,國共兩黨政權對立的狀況,對臺灣大打“大陸牌”。首先日本明知自己處于美國軍事占領和控制之下,根本不可能不服從美國的利益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單獨締約。但其內閣官房長官岡崎勝男卻假惺惺地對國民黨“駐日大使”黃顯光說:“如果日本與國民黨中國締結和約,可能傷害大陸中國人的感情,而給北平政權敵視日本留下口實?!睂閯倌械囊环拰嶋H是通過打“大陸牌”來對臺灣當局施加心理壓力,迫使臺方將來在雙方締約談判中對日本作出較大的讓步。而后,狡猾的日本人為了得到美國更多的經(jīng)濟援助和政策支持,又假戲真做地對美國提出:如果美國決意要阻撓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約,就必須無條件承擔起日本因失去中國大陸市場所蒙受的經(jīng)濟損失。盡管日本表示有可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約完全是一種外交策略,卻還是引起了美國的不安。美國務卿杜勒斯在訪日期間,對日本軟硬兼施,強調:“已被美國及盟國所承認的臺灣政府是中國合法政權,臺灣是美國遠東軍事戰(zhàn)略要地,日本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約談判是符合日本利益的”。在美國的指使下,臺灣與日本匆匆忙忙坐在了中日戰(zhàn)爭賠償問題的談判桌前。由于臺灣在締約談判中受制于美國的政策和《舊金山對日和約》的框架,此時的臺灣當局完全依靠美國的“保護”才得以退守孤島茍延殘喘,因而對美國的旨意言聽計從。日本摸清了臺灣的談判底牌,自然不把其放在眼里。在高傲的日本人眼中,與臺灣締約本身就是對其施舍,這就無疑為后來在整個賠償談判中臺方步步退讓,日本得寸進尺埋下了伏筆。
美國定下調子蔣公一語驚人
戰(zhàn)爭賠償是雙方簽訂和平條約的重要內容??陀^地說,抗戰(zhàn)勝利初期,國民黨政府有心積極致力于對日索賠,并盡力爭取在將來的和約賠償條款中作出有利于中國的規(guī)定。但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國民黨敗退臺灣,在外交上陷于空前不利困境,此時它在對日戰(zhàn)爭賠償問題上已底氣不足,唯有看美國臉色行事。
1950年9月,美制定了《對日媾和七原則》,其中關于日本對戰(zhàn)爭賠償問題規(guī)定:“締約各方放棄在1945年9月2日以前因戰(zhàn)爭行為而產生的權利要求,但下述情形例外:(1)一般說來,盟國將占有在它們領土內的日本財產;(2)日本將歸還盟國財產,如不能完整歸還,可按雙方協(xié)議的關于損失價值的百分率以日元賠償之”。對于美國制訂的這個原則,雖然臺灣起初并不完全贊成,曾經(jīng)忍氣吞聲地表示“要中國完全放棄賠償要求是困難的”。然而此時一切靠美國撐腰保命的臺灣當局最終是不可能違背其主子意志的,在美國的高壓下,臺灣當局不得不低三下四表示“對美方主張,應力圖接近”,“不得已時可酌情核減或全部放棄”的態(tài)度。
1950年底菲律賓總統(tǒng)季里諾的一位特使在臺灣拜會蔣介石,談到日本戰(zhàn)爭賠償問題時,蔣問菲方如何考慮,對方回答菲律賓要向日本索賠80億美元,而菲方又反問蔣“中國要索賠多少?”蔣答:“我們一個錢也不要”,并解釋說:“日本戰(zhàn)敗后,國窮民困,同盟國不應再加重其負擔,尤其要避免日本被赤化”云云。對于蔣介石這種喪權辱國出賣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言行,菲總統(tǒng)特使聽后備感震驚和不解!他可能在想:他怎么把為國為民索賠的權力如此輕易地全部放棄了,中國人民能答應嗎?!
雖然臺灣當局在1950年就已打算放棄對日索賠,但由于有眾多亞洲國家參與,1951年9月舊金山和會通過的對日和約中規(guī)定了日本應對各受害國供應勞務作為戰(zhàn)爭賠償?shù)臈l文,所以臺灣政權為了體現(xiàn)自己與其它盟國擁有平等的地位,又連忙修正過去的想法,在與日本的締約談判中,便將爭取《舊金山和約》的同樣條款作為其最高的索賠目標。這樣猶猶豫豫畫地為牢,未上陣就已將自己的目的“鎖定范圍”,致使整個索賠談判必然走向徹底的失敗。
低三下四服軟喪權辱國簽約
1952年2月20日,臺“外交部長”葉公超與日本大藏相河田烈作為雙方全權代表開始就締約問題進行會談,整個談判一直持續(xù)到4月27日,雙方共舉行了3次會議,19次非正式會議。談判中爭議較大的問題是條約的名稱,條約適用范圍等。至于戰(zhàn)爭賠償雙方一開始雖有爭議,但由于蔣介石放棄索賠的態(tài)度已在臺方代表心中“落地生根”,根本就沒有打算進行持之以恒的據(jù)理力爭,其結果是步步退讓,在談判桌前一敗涂地,最后則完全向日本屈服。
日臺談判的基礎是臺灣事先準備好的所謂《中日和約初稿》,該和約關于日本賠償問題的條款幾乎完全照搬舊金山和約的內容,僅僅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將日本人在生產、打撈沉船及其它方面工作對中國提供的服務作為協(xié)助補償中國修復其受損害之費用,即所謂“勞務補償”;二是中國擁有日本及其人民在中國境內之財產。除此之外放棄一切賠償要求。
3月7日雙方在第6次非正式會議上談判賠償問題,日方代表木村叫囂必須將賠償問題全部刪去,認為它只適用于中國大陸:“目前欲加規(guī)定尚非其時……中國之利益已在《舊金山和約》予以適當顧及,此處無須重提?!杜f金山和約》第14條甲項第2款已經(jīng)明文規(guī)定,日本放棄在貴國領土之多種權利,此項規(guī)定所加重日本之負擔,在日本國民觀之,已嫌過重,若《中日和約》重復予以規(guī)定,會加深對日本國民的刺激?!迸_代表胡慶育答道:“中國非《舊金山和約》締約國,不受其約束,故對于該規(guī)定所涉及權益,《中日和約》仍有另行予以規(guī)定之必要?!钡毡緫B(tài)度強硬始終堅持其錯誤立場。
3月17日在第7次非正式會議上,臺“外長”葉公超就索賠的理由竟然作出了一番奴顏婢膝的申辯,稱其所以要在條約規(guī)定服務補償?shù)膬热葜饕袃蓚€考慮:“第一,如放棄服務補償要求,則將來我們返回大陸后,將無臉面對全國國民,此點實在具有重大政治性;第二,簽訂舊金山和約盟國均享有此項待遇,我方如予以放棄,恐影響其它盟國與我之間關系?!比毡竞犹锎頍o理狡三分:“我方始終認為我國遺留在貴國大陸之財產為數(shù)甚巨……以此項巨額財產充作賠償之用,應屬已足,今貴方若再要求補償,實與貴方屢屢宣示對日寬大之旨不符……貴方服務補償之要求足以引起日本人民對貴國不愉快的情緒……”。
日方在談判中只字不提中國政府對其寬大,戰(zhàn)敗后數(shù)百萬軍人和日本僑民未向中國人民謝罪賠償就立刻乘船一走了之返回日本的事實,反而狡辯抵賴,毫不知恥地說自己用留在中國的財產就足以作為戰(zhàn)爭賠償,這真是赤裸裸的強盜邏輯。人們不禁要問:日本人作為侵略者,難道當年不是扛著槍炮端著帶血的刺刀殺進中華大地的嗎?他們總不是端著黃金白銀進京的吧?日本曾有一名學者叫通口弘做過一個所謂粗略的估算,認為截止1936年底,日本在中國的投資總額約15億美元。我們假定這筆投資是確有其事,但又怎能抵償日本對中國人民所犯下的彌天大罪呢?又如何抵償東北人民14年淪為亡國奴和中國大部分疆土遭受“皇軍”鐵蹄踐踏8年所帶來的巨大損失呢?!
日臺談判中,臺灣當局當時自身所處的不利地位就決定了它必然要被日本牽著鼻子走。在日本的壓力下,3月19日談判時,臺方放棄了“勞務補償”的最后一點象征性賠償要求。為了給自己留下最后一點面子,臺方提出了首先由日本承認自己有賠償義務并表示出愿意將勞務補償給臺灣,然后再由臺方對日本寬大處理認為可以放棄。但此時已在談判中大獲全勝的日本代表,對臺方這一提議置之不理。
1952年4月28日,在臺灣代表簽下的《臺日條約》里,關于戰(zhàn)爭賠償條款是這樣記錄在案的:“為對日本人民表示寬大與友好起見,中華民國自動放棄根據(jù)舊金山和約第14條甲項第1款日本國所應供應之服務利益?!倍箅p方在“同意記錄”中又作了如下令人義憤的表述:“日本國全權代表:本人了解,中華民國既已如本約議定書第(一)項(乙)款所述自動放棄服務補償,則根據(jù)《舊金山和約》第14條甲項之規(guī)定,日本國尚須給予中華民國之唯一利益,即為該約第14條甲項第2款所規(guī)定之日本國在國外之資產,是否如此!中華民國全權代表:然,即系如此。”
50年前,臺灣當局無視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慷人民之慨,非法放棄對日戰(zhàn)爭賠償,將中華兒女8年的全民浴血抗戰(zhàn);東北人民13年在淪陷區(qū)內艱苦卓絕的斗爭;臺灣同胞50年為爭取自由反抗日本統(tǒng)治而舉行的上百次起義的流血犧牲;上千萬人生命代價所換來的戰(zhàn)勝國索賠地位和權力拱手相讓。一個腐敗無能完全不能代表中國的臺灣政府根本無權在國與國之間的條約上簽字畫押。這是臺灣當局在美國縱容下與日本國的無恥媾和,是對中國人民利益的嚴重侵犯。
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向波蘭時,在全世界的目光注視下面向二戰(zhàn)中犧牲的波蘭人墓地下跪。這一舉動并沒有使他的聲譽遭損,反而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可犯有同樣罪行的日本,卻沒有一個首相在中國的土地上哪怕說一句:“我們有罪!”。他們至今不忘在靖國神社面向東條英機等戰(zhàn)犯的靈位下跪,至今不愿承認日本在南京奸淫8萬中國婦女、屠殺35萬手無寸鐵的戰(zhàn)俘和百姓這一鐵證如山的事實。
臺灣當局放棄戰(zhàn)爭賠償已過了50年,我們看到中國人這種“寬大為懷”帶來的結果是:日本自始至終不愿認罪、不愿悔過、不愿賠償,這就是歷史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