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人們交往的工具。正常兒童一出世,就有這種懂話和說話的生理基礎,或者說潛力,到了一定年齡,稍加指導,即能懂話和說話。可是,弱智兒童,由于其大腦損傷或大腦功能有缺陷,語言就有障礙。愈是弱智程度嚴重的兒童,語言障礙也愈嚴重。而且語言障礙也最難糾正。
語言主要有三個方面:(1)語音;(2)懂話,即理解;(3)說話,表達。有時人們也把發(fā)音放在表達這一個方面。訓練弱智兒童說話,首先要看弱智兒童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弱智兒童語言發(fā)展特點
弱智兒童的語言障礙的程度可以從詞匯少、句型簡單到完全不會說話、不懂話。下面所說的語言障礙的特點是輕、中度弱智兒童的表現,不包括重度或深度弱智兒童的表現:
(1)弱智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正常兒童不一樣,正常兒童往往是先會牙牙學語(發(fā)出令人難懂的語音),然后會懂話,再會說話,基本過程到3~4歲就完成了;而弱智兒童往往是沒有語音(哭聲還是有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家長的“強化教育”(即老對他說話)下,能聽懂一些生活上的話語,但不會說話(輕度落后的會說一些話)。有的弱智兒童到5~6歲還不會開口。
(2)開始說話的年齡晚,成人花費的教學時間多。一般經過強化教育,輕度落后或中度落后的兒童可以學會說話,但最早要到4~5歲或5~6歲才會說一兩個字。
(3)口齒不清,只有最親近的人才能聽懂,這可能與他們辨別人的語言差有關,也與他們失去最佳學習語音的年齡(1歲半~3歲)有關,當然,也可能與他們語言器官有缺陷,大腦控制薄弱有關。
(4)理解語言(即懂話)的能力大大超過表達語言(即說話)的能力。他們往往能按成人的要求做一些事(如取來一個肥皂盒子等),但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如要媽媽給講故事書上的小白兔吃蘿卜等),只是用手拽、用手指。
(5)說話不完整,往往只說他認為是主要的詞,如:“喝”(表示喝水)、“打”(表示一個小朋友打了他),成人只能從他的眼神、手勢、表情來理解他的意思。
(6)連續(xù)說兩個字是學習語言的難關。比如教一個5歲的弱智兒童說“鋼筆”,他往往只說“筆”,教他說“蘋果”,他只說“果”。如果這一“關”過了,再學3個字的詞,如:“大紅花”、“天安門”等就容易多了。
(7)輕度弱智兒童的語言比較好,能說完整的句子,能回答簡單的問題,但句型簡單,內容單調,這與他們的思維簡單有關。
(8)有重復語言現象,比如,一個6歲的輕度智力落后兒童常常說:“你干嗎呀?”、“他怎么不來呀?”等,有時可在一天內重復說幾十次。
從懂話開始
要訓練弱智兒童說話,必須從懂話開始。
對弱智兒童來說,懂話比表達容易。家長常常說:“他懂,就是不會說?!彼?,訓練的任務相對容易些。不過,由于弱智兒童智力程度不同,他們的懂話水平也不相同。深重度的弱智兒童可能只懂幾個命令,重度弱智的兒童可以懂幾十個命令,中、輕度弱智兒童懂得就更多了。但是,他們能懂的話,多半也限于生活中不斷重復的事。
要訓練弱智兒童懂話,可以用以下一些方法。
(1)創(chuàng)設一個語言環(huán)境。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做什么事,都盡量告訴他,向他描述你正在做的動作。比如:“我正在給你削蘋果呢?!薄拔以诮o爸爸織毛衣呢?!薄澳闶窃谕嫘』疖囇?!”在不斷的重復中讓兒童把物、動作和代表物、動作的詞聯(lián)系起來。
(2)帶孩子上街,去公園、動物園,可以擴大孩子接觸新事物的范圍。要盡可能讓孩子多聽、多看。每次要有重點地重復一些事情,幫助他記憶。
(3)訓練孩子聽音指物。開始先指給孩子看:“這是桌子。”“這是鞋子?!比缓髥柡⒆樱骸澳膫€是桌子?”“你的鞋子呢?”等等。生活中的小事,隨時都可以說,可以發(fā)問。開始可以是孩子身邊的東西,以后可以發(fā)
展到用圖片來講,來提問。要選輪廓清楚、色彩鮮明、大小適中便于拿取的圖片。開始一般先教孩子名詞,如手、眼睛、橘子、碗等,以后可以發(fā)展到動詞,如“他在跑”、“姐姐在跳”。對于動詞的學習也可以你一邊說,一邊領著孩子做。一般來說,孩子會樂于做動作的游戲。
(4)猜物游戲。當孩子的詞匯量達到30個左右時,可以開始和孩子一起玩猜物游戲。把畫有蘋果、香蕉、自行車的圖片放在桌子上,對孩子說:“哪一個是香蕉呀?請告訴我?!?/p>
如果他指對了,就馬上表揚;如果指錯了不要批評,就把這個詞再教一段時間。當這種方法玩會了以后,就可以把這些圖片放進一個布口袋中,對孩子說:“請把自行車的圖片給我拿出來?!庇捎陂_始是三張圖片都看不見,增加了難度,也增加了興趣。對于訓練他懂話的準確性很有益處。
訓練弱智兒童理解語言最重要的一點是多重復。經驗告訴我們,教他們聽懂一個名詞,有時要經過數百次,上千次的重復。有時并不是他們學不會,而是重復的次數不夠。
正常兒童理解語言(懂話)發(fā)展最初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出生不久,可以對聲音刺激有反應,比如剛生下來不久的孩子能“傾聽”聲音,并大體上辨別出聲音來自何方。
第二階段:出生后兩三個星期,可以辨別不同聲音之間的頻率變化;區(qū)別是人的聲音還是其他的聲音。
第三階段:兩三個月以后,對成人話語中流露出來的感情能做出反應。比如,聽到訓斥的聲音會退縮甚至哭泣;對逗引的聲音會笑等。此時還會區(qū)分親近的人的聲音和陌生人的聲音等。
第四階段:三四個月以后,能聽懂對他說的一些簡單的話語了。他們已能意識到講話的語調和節(jié)奏。
第五階段:快到1歲時,理解成人的話的能力顯著提高,能懂許多簡單句,但還不會說。
責任編輯/徐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