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孩子理解“窩頭就咸菜”很困難,但接受“復制器官”卻很容易;讓他們背誦幾首古詩很容易,但讓他們理解古人的心境、語境,就沒那么簡單了。這位父親苦思良久。
圍繞著高科技的話題,我和7歲多的兒子露露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許多不著邊際的對話。一次談到基因工程的時候,露露說:“我希望能復制幾個自己的器官。第一要多一個眼球,這個眼球可以像眼鏡一樣戴上去摘下來。我出去玩的時候把它放在課本前讀書,我玩回來了把眼球一換書就讀完了;要是再有一副大腦也不錯,一個用來睡懶覺,一個跟我到學校里上學,不過得讓上學的大腦管著家里的大腦,否則家里的大腦也許會偷偷醒來考慮怎么打游戲機的事……”看到我在笑話他,露露認真了:“不是胡說八道,美國人已經(jīng)在地里種出下面長土豆上面結(jié)西紅柿的怪植物了?!蔽艺f:“我希望能研究出一種四不像動物:頭頂上長鹿茸,乳房里擠牛奶,胃里長狗寶,骨骼正好是一套建筑上用的輕鋼龍骨。”露露說:“你過時了。運用生化技術(shù),說不定往白糖水里滴一點酶,用筷子一攪就成牛奶了,還養(yǎng)什么四不像,多麻煩呀。”
人類真的有了三只眼、兩副大腦,用筷子在水里一攪就有了牛奶會怎么樣一時還不必去細想,但這種向前看的意識早已滲透到我們的思維中。發(fā)展是硬道理,這個趨勢應該沒錯兒。
所以,為了露露學不學古文的事,我猶豫了三四年的時間。
這個古老的問題是怎樣引出的呢?露露5歲的時候,我曾試著讓他朗誦過《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的舊時蒙學讀物,但那些文章的內(nèi)容與現(xiàn)代生活的距離已經(jīng)很遠了,露露沒有興趣,我也就樂得順其自然了。
現(xiàn)在的孩子理解起“窩頭就咸菜”來都很困難,讓他接受“父子親,夫婦順”不是開玩笑嗎?今天可是追求平等和個性的時代!
但5000年中華文化并不單單是“父讓子亡,子得亡”之類的東西。露露讀過的用現(xiàn)代漢語寫成的關(guān)于古人的故事不勝枚舉:商鞅變法、圍魏救趙、張良拾履、暗度陳倉、昭君出塞......露露捧
著那些故事的時候如饑似渴,但我偶爾翻開他的那些讀物的時候總覺得是在吃別人嚼過無數(shù)遍的甘蔗……讀根據(jù)歷史文獻寫成的現(xiàn)代作品與讀古文原作的滋味是截然不同的。
1996年底,我從工程師的崗位上下來之后到車間當了操作工,一干就是兩度寒暑。那是一段心灰意冷的日子,我白天默默地干活,晚上面對孤燈苦苦思索命運的走向。為了給自己的生命尋找一個依托,我重又捧起了古文。屈原、范蠡、勾踐、項羽、劉邦、張良、韓信、杜甫、李白、王安石、韓愈、岳飛、徐達、劉伯溫等等當年或風雷激蕩或令人扼腕的人物一一在我的眼前閃過。突然我意識到,古文像詩,古文像音樂,古文在信息時代里依然有著它獨具的魅力。那是5000年來華夏兒女對于生命價值和生命規(guī)律孜孜以求的探索和驗證??!
我有點想教露露學古文了,但還不很堅決。
1998年底,我重回工程師崗位的時候變得積極而沉靜了。兩年沒有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們說:“你看《西游記》里從老君爐里跳出來的孫猴子什么樣,咱們?nèi)喂がF(xiàn)在就什么樣?!蔽艺f:“《西游記》沒讀,古文倒是啃了不少。下崗前我30歲,現(xiàn)在是32歲了。誰炒股被套慘了的時候找我來,我給你說今講古指點迷津?!?/p>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不是句妄言!有早期識字和早期閱讀的基礎,或許不那么困難。當天晚上我對露露說:“過來,我看看你學過的《三字經(jīng)》還知道多少,解釋一下‘茍不教,
性乃遷’是什么意思?!甭堵墩f:“狗不叫喚的時候,他的性命就快完了,也就是說它可能吃了被老鼠藥毒死的老鼠?!?/p>
天哪,他全忘光了!
露露半歲的時候有一個毛病,凡醒著的時候都得讓大人抱著,并且抱著他的人要念念有詞。在那段時間里我就對著躺在我的臂彎里的他背誦“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不求聞達于諸侯,茍全性命于亂世……”之類的千古名篇。后來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改掉了他讓人抱著叨叨的毛病。露露會走之后,我?guī)鋈ネ娴臅r候也經(jīng)常給他背誦唐詩宋詞的,像“故人西辭黃鶴樓……”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露露當時也能背誦的,現(xiàn)在露露還記得什么?除了他經(jīng)常看的《西游記》之外,任何與古文沾點邊的東西他都不知道。看來一切還得從頭開始。
我認真分析了露露的情況。他以前聽過的那些東西雖然現(xiàn)在忘記了,可那些東西也許已經(jīng)存儲到了他的潛意識里,以后再學習時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再者,露露雖然不會讀古文但對于歷史故事并不陌生,這也將為他學習古文提供幫助。
面對著浩如煙海的古文,從哪里下手呢?先易后難要好些。先學《唐詩300首》,唐詩難度介于白話與古文之間又朗朗上口,應當比較容易;然后就可以學宋詞了,那里邊生僻的文字多一些,但有唐詩做基礎就變得可以接受了。再往后,就從清朝往前學,越古老的文章越難懂,不妨老鼠拖木锨。
藍圖有了,實施起來卻沒想的那么容易。倒是給復習漢語拼音提供了一個機會。露露的漢字是通過直讀法學的,所以根本不會拼音。老師教了拼音之后,怎么檢查他的拼寫錯誤呢?我把古文抄在紙上讓他注音,漢字他是認識的,然后我看他拼得對不對,順便給他講一講大概的意思。還好,露露被那里面的情節(jié)迷住了。
一年級的課程快結(jié)束的時候,露露對我說:“老師說下學期教我們寫作文。”我說:“那好??!你一方面要跟老師好好學習作文,一方面學一些古文,這樣你就能更早地學會寫文章,而且寫出來的文章流光溢彩。”
暑假開始的時候,露露開始學唐詩,他捧著羊春秋教授編寫的《新編唐詩三百首》一頁一頁認真地朗誦。當然,這僅僅是個良好的開端。在達到能熟練閱讀古文的目的之前,還有數(shù)不清的困難等待著我們?nèi)タ朔?/p>
我深信在網(wǎng)絡時代“夫為將者……察陣之期必曉敵之短長”,不是過時的哲理;我覺得在白熱化的競爭環(huán)境中絕不能缺少“潮生解纜,潮平理棹”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