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林莉
從鴉片戰(zhàn)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經(jīng)歷了苦難、屈辱與抗爭相交織的艱難歲月,得到的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明訓。許久以來,在我的眼中,清帝國的悲劇宛若一朵陰云遮蔽著悠久的文明。然而,當我讀完了李喜所先生等著的《近代中國的留美教育》,卻有種在陰霾中瞥見幾縷霞光的寬慰之感。
改革開放后,大批留學生的涌現(xiàn),引起了人們對留學問題的普遍關(guān)注。目前就留學史方面的研究著作、論文為數(shù)不少,然而,就中國留學史分國別進行專門研究的,《近代中國的留美教育》則稱得上是開山之作,填補了當今學術(shù)界的空白。
作為國內(nèi)第一部系統(tǒng)、全面研究近代中國留美教育的專著,作者以豐富詳實的資料評述了近百年的留美教育歷程。其跨度從1847年容閎赴美留學,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追隨作者的筆端,讀者們既可以從留美生遠涉重洋的背景中,看到一個民族在屈辱和失敗面前的不屈靈魂;也可以走進留美生的生活情境中,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感受他們對中國社會變革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從而對近代留美生有個較為準確的定位。近代留美生以其高品位的文化,合理的知識結(jié)構(gòu),為古老的東方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科技的體制化、教育體制的現(xiàn)代化,留美生是功不可沒的。沒有他們的努力,或許中國的學術(shù)至今還與西方的教育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近代人文學科遙遙相望??偨Y(jié)近代留美生的成敗得失,為他們在青史中找到一個恰當?shù)奈恢?,正是諸位作者的共同心愿。
在廣闊的中美文化背景中,作者將近百年的留美教育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洋務(wù)時期、清末民初時期、國民政府時期),考察留美教育的概況以及官費、自費留美生的比例,知識結(jié)構(gòu)、地域分布等情況,力求全面、客觀。在分段論述留美教育的變遷后,又著重從自然科學、教育、人文科學三個方面,具體評述留美生對中國步入現(xiàn)代化進程所發(fā)揮的重大作用。最后,作者又借助胡適這個典型人物,從其留美生涯、留美思想入手,探討中西文化觀的特點,也使讀者對留美生的概念更加具體化。可見,這種階段評述和專題研究、個案解剖相結(jié)合的構(gòu)架,使近代留美教育的線條更加清晰。
透過留美教育的這扇窗戶,讀者可以多層面、多側(cè)面地了解近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思想、教育、社會民眾心態(tài)的變化過程。從某種角度來說,近百年的留美教育亦是近代中國的一個縮影。從對異質(zhì)文化的排斥到借鑒,從對國外的恐懼到欣賞,其間的過程,記載著一個民族的痛苦和掙扎,寄托著一個國家的希望和夢想?!督袊牧裘澜逃非樽x者勾勒出這一演變軌跡,既為苦難、抑郁的中國近代史增添了幾點亮光,也為現(xiàn)代的留美教育提供借鑒。
《近代中國的留美教育》李喜所等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10定價: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