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長春市風光秀麗的南湖之畔——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內,坐落著中國光學人才的搖籃——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簡稱長春光機學院),現(xiàn)任名譽院長、新中國光學事業(yè)的奠基人、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先生是這所大學的我創(chuàng)建者和第一任院長。
長春光機學院是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創(chuàng)辦的一所理工科高等院校。目前,學院已發(fā)展成為以光電技術為特色,以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為優(yōu)勢的工、理、文、經、管、法多學科多層次的一所理工科大學。院區(qū)占地808畝,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6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 578萬元),中外文圖書75萬冊。
學院有各類學生1300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3人,碩士研究生490人,本科生6816人,??粕?90人,夜大函授生31.58人。學院現(xiàn)有教職工1674人,其中專任教師734人,博士生導師23人,教授(研究員)74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342人,有35人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
學院設有應用理學分院、經法管理分院、光電與機械工程分院、電于與信息工程分院、語言文學分院、材料與化工分院等6個分院和研究生部、軍體部、職業(yè)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等教學機構;設有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兵器裝備研究院光電中心、兵器試驗場光測儀器檢定站、5個研究所、1個科技開,發(fā)中心等科研機構以及為教學、科研服務的計算中心、電化教育中心、圖書館、檔案館、實習工廠等單位。
學院是國務院首批批準的理學和工學學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第六批批準的博士學位授予單位?,F(xiàn)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光學工程,該學科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權學科3個——光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物理電子學;碩士學位授權學科23個,并具有在職人員單獨招生考試權;具有儀器儀表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光學工程、電子與信息工程5個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予權;具有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可接受在職人員以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有省部級重點學科8個,本科專業(yè)31個,覆蓋工、理、文、經、管、法6大門類。
學院堅持以培養(yǎng)人才為中心,教學質量與管理水平逐年提高。曾獲吉林省歷屆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多項,有17門課程被評為省級優(yōu)秀課程;在近幾年全省高校組織的英語、數(shù)學、中國革命史等課程的競賽和全國英語四、六級統(tǒng)考中,學院多次名列前茅。在全國大學生數(shù)學建模競賽中,1997~1999年連續(xù)3年榮獲國家一等獎(其中1997年為吉林省獲得的唯一的一項國家一等獎),2000年獲國家二等獎;在199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獲得國家一等獎;在近二年的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1名學生獲特等獎,10名學生獲一等獎。2000年考取研究生數(shù)占本科畢業(yè)生數(shù)的16.1%,每年都有學生考取清華、北大等國內著名學府研究生。
學院招生數(shù)量逐年提高,生源質量越來越好,多數(shù)省份投檔線高于錄取線30分以上。2000年理工科投檔線高于吉林省錄取線37分,在增加500人招生計劃之后,仍高于錄取線24分。學院的畢業(yè)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遇歡迎。從1998年開始連續(xù)3年畢業(yè)生一次就業(yè)串95%以上,2000年達到98.07%,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學生就業(yè)先進單位。
學院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以光電技術為主、光機電一體化是學院科研工作的鮮明特色和優(yōu)勢。主要研究方向為激光技術、光電儀器、檢測技術、先進制造技術、光電醫(yī)療儀器、先進材料技術、現(xiàn)代光學、CAD及應用電子技術。近20年來,學院先后承擔了國家、部委和省的科研項目500多項,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fā)研究及高新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顯著成績。其中有12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我院承擔研制的“9910工程”項目第三代主戰(zhàn)坦克激光敵我識別及輔助通信系統(tǒng),在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中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并受到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通令嘉獎。學院研制開發(fā)的激光治療儀導光臂、YAG激光美容機、二維及三維醫(yī)用內窺鏡、機械密封技術及設備、光電檢測系列產品、半導體激光器等高科技產品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并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學院擁有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儀器設備?,F(xiàn)有實驗室56個,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7658臺(套),有激光熱處理數(shù)控系統(tǒng)、X射線衍射儀、電子顯微鏡、分子束外延設備、離于刻蝕機、熒光光譜儀等大型儀器設備300多臺件。
學校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正在擴大。先后派出160多名教師前往美國、英國、日本、德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攻讀學位、進修學習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每年都有近20名外籍教師到學院任教;同時接納80多名外國留學生來院學習漢語。學院同俄羅斯圣彼得堡光機學院、烏蘇里斯克師范學院、韓國東新大學、日本東海大學等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系。
建院43年來,學院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輸送了逾20000名畢業(yè)生,有的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及知名教授,有的擔任了省、部、市級領導,有的晉升為人民解放軍將軍,許多人成為各條戰(zhàn)線上的領導和技術骨干。1996年7月,江澤民主席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參加“21世紀中國與新一代留學生研討會”的代表并合影留念,在來自世界各地的60名代表中即有我院畢業(yè)生3名。
目前,學院正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和第三次全教會精神,加快改革和發(fā)展步伐,力爭通過“十五”期間的努力,把學院建設成一所以工為主,理工滲透,以光電技術為特色,光、機、電、算、材相結合,工、理、文、經、管、法協(xié)調發(fā)展,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學。
(執(zhí)筆:李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