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長興
正當(dāng)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精心編輯印制的《北京圖書館藏龍門石窟造像題記拓本全編》(以下簡稱《全編》)即將出版問世的時候,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市舉行的第24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討論通過了龍門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無疑使這套大型歷史文獻巨著成為龍門石窟獲此殊榮的最佳獻禮。
龍門石窟位于我國著名歷史都市河南省洛陽南郊龍門山麓間,前瀕伊水,是北魏遷都洛陽后開鑿的最重要石窟,它與甘肅省敦煌縣的莫高窟、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藝術(shù)寶庫,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shù)寶庫。龍門石窟的造像題記,為全國各地造像中數(shù)量最多者,其時代上始北魏太和,下迄清代康熙,前后延續(xù)1000余年,其內(nèi)容極為豐富。
北京圖書館對龍門石窟石刻拓本的搜集由來已久,在館藏石刻拓本中珍藏有清和民國時期所拓龍門石窟石刻拓本2000余種,6000余件,其中民國時期所拓“龍門全山造像記”一套保存數(shù)量最多,達2100余品,其次還有鐵如意齋主人繆繼珊專藏中龍門石刻拓本1300余品,此外還有清代著名學(xué)者顧千里、四當(dāng)齋主人章鈺等名家專藏中清拓龍門石刻拓本精品10件。這些藏本的總和無論在其藏本的品種數(shù)量上,還是在拓本的質(zhì)量上均可稱最。這次整理以民國時期所拓的“龍門全山造像記”為主,繆繼珊藏本為補充,有相同副本者選用名家專藏中的精拓本。經(jīng)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擇選,共精選出2016品,匯輯出版。每張拓本旁有簡要的文字說明,記述拓本的題名、館藏編號、鐫刻時間、所在洞窟名稱、拓本的長寬尺寸和少量的考證文字,以供讀者參考。
龍門石窟造像記是龍門石窟保存下來最真實的石刻文字檔案,它記載了龍門石窟開鑿的各個時期造像人的姓氏、籍貫、造像動機與目的,是研究龍門石窟營建史和當(dāng)時社會生活史的最可靠的文字資料,又為研究北魏至隋唐以來的佛教、歷史、文字及書法藝術(shù)等提供了重要的寶貴的史料。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這套《全編》,以歷史朝代為序、無紀(jì)年者分附其后進行排列,匯輯成精裝8開本共計10冊,每冊均有套盒,采用進口雙膠紙印刷,裝幀古樸典雅,版式新穎大方,印制素雅精美。首冊列有“凡例”,末冊編排有“題名筆畫索引”,便于讀者查閱檢索,相信此書的出版,一定會滿足中外各界學(xué)者對龍門石窟文化研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