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 紋
羅馬圓形競技場(也稱羅馬斗獸場)建于公元80年,是羅馬標志性的建筑,它隨著羅馬帝國一起由繁榮走向衰敗后,這么多世紀以來一直被人們視為廢墟或遺址,但在考古學家羅賽爾·雷的帶領下,一項將耗時8年、耗資1800萬美元的羅馬圓形競技場遺跡重現(xiàn)工作已于1995年正式展開了。在2003年重建工作完成后,觀光者將會欣賞到數(shù)個世紀前就已消失的部分和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只允許帝王將相進入的地方。
就在幾個星期前有消息傳出,在圓形競技場第二層的走廊墻壁上發(fā)現(xiàn)了古羅馬鼎盛時期的壁畫,主題為一名手持弓箭的古羅馬角斗士。有關專家認為,畫中所展現(xiàn)的可能是1600多年前一名正準備參加格斗的奴隸。雖然這樣的發(fā)現(xiàn)對別人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對羅賽爾來說卻是相當珍貴的。羅賽爾對這項工作的熱情非常令人感動,她曾說過這樣一番具有感染力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發(fā)掘出埋藏了多年的秘密;總有一天,我們會修復所有的遺跡,重現(xiàn)古羅馬輝煌的景像?!?/p>
整個圓形競技場地重建工作一直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就劇場外部來說,大部分都已經(jīng)陷落,剩下的墻群也是岌岌可危。去年,重建工程的總建筑師詹賈科莫·馬丁就具體情況對工作人員進行了指導:朝東的墻面有很大的裂縫,首先要修補;整個劇場地基也要重新穩(wěn)固;劇場外部拱形門需要一些輔助拱形裝置來支持。這些工作完成后,工人們又努力擦掉了外墻上多年積累下來的灰塵,這樣整個建筑物原本金黃色的色調(diào)也慢慢顯現(xiàn)出來了。而劇場內(nèi)部的變化也是很明顯的:工程剛開始時,只有15%的部分可以公之于眾;現(xiàn)在,觀光者可以觀賞到35%的部分;兩年之后,85%的部分(包括地下的動物飼養(yǎng)籠和角斗士準備參加格斗的休息室)游客們都可以自由出入了。劇場的最高層于1500年前對外開放過,經(jīng)過修復它將再次開放。
工作人員還對被破壞的舊的遺址做了一些改進。其中改進最大的有競技場東端的一個大型木制舞臺和橫跨整個運動場的木制通道。而現(xiàn)在由沙覆蓋的劇場中心平臺是以前競技場的地面,既可以保護地下設施免受惡劣天氣的干擾,也可以被用來作為表演舞臺。去年,就有戲劇團帶著著名悲劇《俄狄浦斯》來此演出,這也是自6世紀以來,競技場第一次上演公眾節(jié)目。這次演出引起很大反響,見此情形,羅馬文化部長還打算把每年1月和5月舉行的羅馬服裝邀請發(fā)布會轉(zhuǎn)移到競技場來舉辦。但是羅賽爾告誡說:“圓形競技場絕不是為了藝術的緣故而修建的,這里的座位不多,音響效果也不好,它只是再現(xiàn)古羅馬時期人與動物生存之爭的地方?!?/p>
今年,位于劇場第二層的室內(nèi)博物館也對外開放了。1月時,就舉辦了反映角斗士悲慘經(jīng)歷的、名為“競技場的血淚史”的大型藝術圖片展。而以后,隨著考古隊的發(fā)現(xiàn),也將舉辦更多的展覽。
對到圓形競技場來參觀的觀光者來說,目前古跡仍然在做大量的改進,你要想進去,可能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才能被允許,為此,羅馬文化部長打算建立一套觀光者預約的制度。如果有年老體弱者想到競技場頂層,也不用著急,重建工作人員專門裝了一架升降機,只不過要花點氣力去找。然而,整個競技場內(nèi)部可供休息的地方很少并且索價昂貴;由于有關當局對參觀者沒有什么限制,所以進入劇場的人真可謂“良莠不齊”,觀光者得提高警惕,看好自己的隨身物品。據(jù)統(tǒng)計,每天至少有一個觀光客的錢包被偷,最高記錄則達到了一天有40個人的錢包被偷。
圓形競技場盡管已經(jīng)慢慢開始恢復原貌,但是卻有更大的問題擺在眼前,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首次被考古學家們列為羅馬最危險的遺跡之一了。圓形競技場建在一條地下河之上,從建成之日起,就不時受到河水的干擾,其間還經(jīng)歷過三次地震、一次大火以及羅馬帝國的衰弱;中世紀時,它被羅馬人當成垃圾的存放地,后來又被作為用于堆放建筑教堂材料的采石場;如今,劇場位于市中心的商業(yè)區(qū),幾米外就有一條地鐵穿行而過,劇場外面也到處都是亂擺亂放的攤點,真的可以說是隱患重重。專家警告說,如果不消除這些隱患,劇場的某些墻面在10年內(nèi)又要完全重修一次。
然而不管怎么說,羅馬圓形競技場的重現(xiàn)工作還是意義重大的。它其實是對羅馬歷史的重現(xiàn),將為人類探索古代文化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更多的信息,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古文化愛好者探索古羅馬鼎盛時期的秘密。G(洪丹編譯自《新聞周刊》)
《海外星云》(2001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