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陳眉:
這樣的問題在我的女兒蔭萌身上也存在。萌萌才5歲,打她一學會說話起便喜歡鸚鵡學舌般地給大人說個沒完。從幼兒園回家,她能一路說個不?!變簣@里的哪個小朋友做錯了事,被老師批評了,誰罵人、與人打架了等等,甚至有小朋友尿濕了褲子、丟了個洋娃娃,她都要嘰嘰呱呱地說一遍。有一次在家中,她爸爸聽得煩了對她說:“去去去,自己玩去吧,我和你媽要做事呢!”萌萌委屈得哭了起來。我連忙安慰她:“是爸爸不對,待會兒叫奶奶批評他。不過,以后蔭萌要向爸爸媽媽講幼兒園的事,要等爸爸媽媽休息的時候,否則會影響爸爸媽媽工作的。另外,和蔭萌沒有關系的別的小朋友的事,也可以不講的。”萌萌昕了,終于抽噎著點了點頭。我以為,對于孩子的這種喜歡“學舌”的習慣,只要正確引導,是可以改正的。
廣東佛山單雯麗:
“打破沙鍋問到底”是孩子的天性,我覺得這是件好事。我們正好可以利用孩子好發(fā)問的特點,對他們多進行一些知識的灌輸和做人的基本規(guī)范教育,同時還可以了解孩子最近的交友、學習狀況,以便及時引導。
有一天我的兒子佳佳在飯桌上突然問我:“媽媽,人為什么要吃飯?”晚上睡覺時又問:“人為什么要睡覺?”我聽了,并不覺得佳佳的問題可笑或麻煩,而是耐心地給他講了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和大腦的功能等知識,佳佳聽得津津有味。
有時候,有些問題孩子可能問得連家長也一時無法回答出來。有一次,我對佳佳說:“小孩子要聽大人的話!”他就問:“那么大人要聽誰的話呢?!”這話把我和他爸爸都噎住了。問得還挺深刻的!
其實媽瞇們不應該為孩子的“話多”而感到。煩”。孩子多話正是為媽咪們提供了親近和了解、教育和培養(yǎng)他們的極好的機會。他們要是真的不出聲了,你才真的要擔心了呢!
云南昆明李婉冰:
我的兒子叫繁繁,除了吃飯睡覺,小家伙的嘴巴一刻也不得閑。每天從幼兒園回來盾,他都要嶗嘮叨叨地講他們小朋友之間發(fā)生的雞毛蒜皮的事,有時候我忙得不可升交,他還來添亂,真懸受不了啦!另外,他見到什么東西,遇到什么事,都愛打破沙鍋問到底,他爸爸開玩笑說:“我們當初是不是把兒子的名字給起壞了?他長大了會不會變成娘娘腔、羅嗦鬼?”凌也覺得這孩子有點煩,不知這算不算是性格上的缺陷或毛病?
上海金山徐文心:
我認為幼兒“學舌”。是他們對父母親熱的一種表現(xiàn),表達了他們希望爸爸媽媽了解和關心自己的愿望,根本談不上是什么“問題”,因此也無需去糾正。如果家長粗暴地去對待或阻止,反而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再則,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或其他場合遇到了委屈,與小朋友之間產(chǎn)生了糾紛,家長當然應該仔細傾聽他們的訴說,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化解矛盾,安撫他們的心靈。
還有一點也十分重要,孩子的“學舌”過程,其實也是訓練他們的思維邏輯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這對孩子智力的發(fā)育和培養(yǎng)至關重要。因此不必對此杞人憂夭,更不能矯枉過正。
責任編輯:葉亦蓬